APP下载

浅析初唐楷书书法艺术的精神性——论楷书书法艺术的气韵之美

2015-10-26赵士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褚遂良楷体骨气

赵士萌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曾说:“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源远流长,历时悠久。而书法和诗歌却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在整个书法艺术史中,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初唐,对书法艺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初唐书法艺术的流变

唐朝书法艺术是继魏晋书法之后的又一高峰,唐朝书法艺术可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时期。其中,初唐时期的书法对整个唐朝书法来说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开一代之先风,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沿袭并继承魏晋时期的基本创作理念。

(—)魏晋风韵的承袭和发展

魏晋时期,文人意识觉醒,“艺术的自觉性”得以充分体现。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有了“美的自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草书,以其流动之态、韵律之美最负盛名,正因其适合文人个性的张扬和凸显,所以也成了个人意志和品格表达的重要载体。由单纯的文字到艺术体的流走,书法艺术经历了由使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完美蜕变,由单一的形式转向了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道路,由单纯地追求书法的“形”走向了更加注重书法的“意”,从这时起书法有了其自身的精神内核。

初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承袭了魏晋时期的风韵,并为盛唐书法的繁盛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书法艺术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到了新的艺术起点,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其中主要以初唐书法四大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的楷书风格为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楷体书法艺术达到了顶峰。

(二)儒学的兴盛对唐初书法艺术的影响

由道家学派向儒家学派的转移,使得艺术发展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魏晋时期“老庄”之学兴盛,文人个性彰显风格突出,以行书最受推崇;初唐时期,儒学盛行,初唐书法也转向了“法度”较为严谨的楷书。楷书书法不同于行书艺术的洒脱和自由,而是更加注重章法和结构,崇尚法度。

二、初唐楷书的气韵之美

楷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相较于隶书更加简洁,更加规整。初唐时期的楷书因其个性的彰显而更具生命力,“气韵生动”极具生命美感。

(一)楷书“意象”所呈现出的生命感

魏晋时期,艺术完成了由“外在”向“内在”的转移,楷书书法艺术的“意象”美被不断的追逐和探析。关于“意象”,孙过庭在《书谱》中用了“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的描述,蔡邕则在《隶势》中以“似崇山重宇,层云冠山”来解读“意象”。

楷书书法艺术的“意象”体现在其笔法上。卫铄在《卫夫人笔阵图》中,将书法艺术中的一笔一画凝结成不同的“意象”,将意识中的自然之物与艺术融合在了一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性,正如“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中所说。实则借“云”“坠石”表现了本体的生命感,以达到“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其“横、点、竖、撇、捺、挑、钩”七种执笔自为书法中筋骨所在,如自然生命体一样,楷书书法艺术也有其血肉筋骨,以想象对客体进行“意念上的重构”。这种创作方法,显示了书法艺术中所具有的生命感,同时赋予书法艺术以生命力和精神性。

(二)楷体书法的“书道玄妙”

就老、庄哲学来说,“道”乃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那么就艺术而言,有了“道”也就有了“妙”,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以达到“书道玄妙”。楷书的“书道玄妙”体现在其空间的处理上,与宋朝山水画所讲究的“留白”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运用空间使得艺术作品趋近于“意境”,即老子所说“有无相生”。

楷体书法的“书道玄妙”体现在对于字里行间空间的把控和处理上,唐书评“字里金生,行间雨润”,以及孙过庭《书谱》所说的“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①等都是这个道理。在初唐四大书法家中,褚遂良是对空间运用最为精到的一位。

(三)楷体书法的“骨气相融”

楷体书法的“骨气相融”主要体现在书法的“骨气”上。“艺术美的自觉”为艺术家精神气质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载体,艺术也就有了生命,如同有血有肉有筋骨的人一样,书法艺术也同样有了筋骨气质,也就是“骨气”。

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楷体书法的精妙在于“骨气”,也就是气与人“相合”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仅仅靠线条美是不足以称之为“骨气”的,“骨”为字体的结构、笔法以及章法,而“气”则源于创作主体的精神之气。孙过庭的“五合”之论说正是与气相容的道理,若通心畅达,则气顺字成、废寝忘食;气结,则字为不畅,气之郁结。而楷体书法又是对“笔法、章法、结构”要求极高的艺术,足以见得,“骨气”对于楷体书法的重要性。

三、阴阳相成的个性美

初唐书法四大家中,书法最具有韵律美的当属褚遂良,褚遂良的笔法虽仍在章法之下,但一笔一画之间却呈现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欧阳询书法的理性美不同,褚遂良更加重视的是笔法的“运气”,即阴阳相成的生命力。这种书法体也对宋代赵佶“瘦金体”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内敛的抽象美

以褚遂良的《阴符经》“機”字为例,传统楷书的处理方法集中在了“機”的左右结构上,以较繁的右半部分为主,而褚遂良在这一字的处理上,加入了更多自由的成分,将人的个性思维融入其中,或点或连,一气呵成,将勾的比划写得章法十足,而对于横、勾的处理则更为抽象,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书法风格,将内敛和抽象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二)线条的韵律美

褚遂良对于线条的处理则更为注重文字的流动感,笔法自然流畅,线条细瘦,字形圆融中带有刚毅,具有很强的层次感。通过对自由线条的书写,一方面表现出了书法的生命感,另一方面呈现出了线条的韵律美,有着和谐的音律美。如《阴符经》中所书,其字与字虽界限清晰,但每一字皆有其自身的独特个性,遵循着阴阳、动静的流动之美。

(三)结构的空间美

褚遂良在楷书结构空间的处理上,最具有特点。左右结构空间的处理最为精巧。如《阴符经》中的“殺”字,左右结构中间留出了一定的空白,使得左右结构清晰可辨,褚遂良将左边和右边的重量感进行了分解,从视觉上给了人们更多的“肃杀之气”。左边右边虽各自为政,实则唇齿相依,两边的上下结构紧凑,没有明显界限,达到了“相融合”的境界。这种结构空间美的处理方式对后世的题画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初唐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初唐四大书法家中,褚遂良的楷书最具特色,在传统楷书的章法之下,将个性风格融入其中,形成了特有的“瘦体”书法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初唐书法的发展为唐朝整个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笔法和风骨气韵上表现出了其特有的时代风貌,初唐书法的气韵之美也为后期唐朝书法的繁盛和多种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王伯敏.书学集成(汉—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135.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王伯敏.书学集成(汉—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褚遂良楷体骨气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拓展延伸
惟有骨气映青松
历史
辽金元时期巫山文学撷要(下)
褚遂良与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