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难中的一抹暖色——艾芜《南行记》中的人性关怀透视

2015-10-26农为平高正蓓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农为平 高正蓓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苦难中的一抹暖色
——艾芜《南行记》中的人性关怀透视

农为平高正蓓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南行记》是艾芜“流浪汉小说”的代表,在内容上以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为主,同时由于受到“劳工神圣”观念的影响,艾芜在真实叙写边地景物人情的同时,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表现出真诚的同情和关怀,并注意挖掘劳动人民身上的真、善、美,使作品具有了感人至深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苦难暖色《南行记》人性关怀

《南行记》是艾芜的处女作、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作品以作家本人上世纪20年代在西南边疆、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漂泊流浪经历为素材,在内容上以反映边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为主,在摹写一幕幕人间悲剧的同时,刻画了“那些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的朦胧反抗的行动”(《关于小说题材·与鲁迅的通信》)。另外作品还描写了大量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洋溢着浓郁的异域情调,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由于受“劳工神圣”观念的影响,艾芜在真实叙写边地景物人情的同时,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表现出真诚的关怀与同情,并注意挖掘劳动人民身上的真、善、美,体现了左翼文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也给作品笼罩上了感人至深的人性光辉。

(1)1925年,艾芜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反抗家庭包办的旧式婚姻而出走,怀着“劳工神圣”的信仰,开始了一段极其艰辛也极其难忘的漂泊生涯。他从成都徒步进入云南,经过昭通等地到达昆明,后又深入保山、临沧等地,最后出境前往缅甸、马来西亚。为了生存,他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编辑等,经常忍饥挨饿,食不果腹,并两次生重病差点死去,历经了人世的种种艰辛。1931年因为同情缅甸的农民暴动,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到上海。《南行记》正是他这段艰辛而难忘的漂泊经历的文学记录。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艾芜在孤身漂泊的同时,具体接触到了社会底层,与形形色色的下层民众打交道,他笔下的人物多以这个群体为主,其中有农民、车夫、小偷、扒手、强盗、流浪汉、偷马贼、私烟贩子、盐贩子……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边缘群体,贫困落后、卑微低贱,历经生活的艰辛而无路可走,为了维持最起码的生存而苦苦挣扎。作者在描写这些可怜人的悲惨命运时,笔端字间是饱含着真诚的关注和同情的。

在《人生哲学的一课》中,“我”在昆明的鸡毛店①中遇到的两个同榻而眠的旅伴,一个浑身长着癞蛤蟆似的疳疮,他在夜里向“我”激愤地说:“家乡活不下了,才来到省城的,哪知道省城还是活不下去呢!”最后因没有钱而被店家赶出去。另一个离开时顺手牵羊拿走了“我”的一双快要破烂的鞋子。而“我”并没有因他们的肮脏、恶疾和偷盗而产生憎恶之情,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睡何必曾相识”。虽然因长着疳疮的同床整夜不停地抓挠,使“我”不可避免地憎恶和恐惧,可一旦知道他被势利的店主驱赶出去之后,“我只是默默地倚窗站着,望着无边黑暗闪着小星点的夜空,追想那给店主人赶在街头的旧同伴,这一夜不知蹲在哪儿,含着眼泪,痛苦地搔着他身上发痒的疮疤呢”。对于偷走了自己唯一一双鞋子的旅伴,“我并没有起着怎样的痛恨和诅咒。因为连一双快要破烂的鞋子也要偷去,则那人的可怜处境,是不能不勾起我的加倍的同情的”。

《山峡中》描写了一群为了生存铤而走险的山贼:老头子、野猫子、鬼冬哥、小黑牛……对于这些在世人眼中可恨可憎的山贼,艾芜并没有简单地用批判的眼光对他们进行挞伐,相反,他能越过世俗眼光,看到他们落草为寇背后的无奈与辛酸:他们原本都是朴实的农民,为了活下去不得已做些偷鸡摸狗、巧取豪夺的勾当,无家无业,夜晚寄身山间荒庙,挨打流血是家常便饭,就如老头子所说那样:“天底下的人,谁可怜过我们?……小伙子,个个都对我们捏着拳头哪!要是心肠软一点,还活得到今天吗?”在这样的叙写中,作者的同情以及对世道的批判指向表露无遗。

另一篇《石清嫂子》写了一对在峡谷中荒山坡地上辛勤劳作养活一家人的夫妻,男的被军队抓走了,只剩石清嫂子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艰辛度日,而最终一家人开荒出来、赖以生存的坡地却被地主强行霸去,石清嫂子只有带着孩子无奈离去。可想而知,等待着这被从土地上驱赶出去的孤儿寡母的,将是更多桀的命运……

(2)在描写那些底层劳动者、流浪汉、少数民族贫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时,艾芜还尽力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真、善、美品质、“他们性情中的纯金”(艾芜语),通过展示底层人物生活环境的恶劣引起的命运悲剧反映他们对光明的执著追求和强烈的求生愿望。

在这方面,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

的当数《山峡中》的野猫子。她一出场就显得与众不同:“神祠后面的小门一开,白色鲜朗的玻璃灯光和一位油黑脸蛋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我们这个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都悄悄躲去。”在艾芜所写的众多凄苦悲惨的人物形象中,这个无名无姓的山中少女仿佛一缕清新的风,让灰暗的故事顿时生动活泼起来。她尽管终日与一伙山贼在一起讨生活,生活的艰辛并未令她失去少女的天真活泼、质朴善良。文中文字极为俭省,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写夜猫子把一块木头人当自己的孩子,她如何兴致盎然地扮演母亲的角色,并用这个假孩子向她父亲,即故事中那个威严残暴的山贼头子撒娇,最终使父亲化怒为笑。叙述之中,一个稚气未脱、活泼俏皮的女孩形象顿时鲜明地在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文中的“我”是一个读书人,迫于生计而暂时与这伙山贼为伍,而良心上的不安最终驱使他离开。当得知他的想法之后,野猫子的反应先是反对,阻止不了甚至起了杀人的念头,表现了这个女孩性格之中刚强野蛮的一面。但当“我”帮她逃过了被抓走的劫难之后,她在一个夜晚和其他同伴一起悄悄走了,在“我”的书本里留下三块银元。

《左手行礼的兵士》一篇刻画了一个在战争中因右手负伤,在后方医院治疗时以左手行军礼的普通士兵,他那“给痛苦咬成苍白的污腻面孔上,一个乡下人那么朴实而愚拙的影子,却还遗留着”,他朴实地以行军礼作为表达对别人尊敬的方式,哪怕对方仅仅是医院里一个小小的杂役,因为这样的举动受到不怀好意的人的嘲笑甚至无礼对待时,这个朴直的士兵不知回击,只是感到惶恐和不知所措。与其他尽量拖长病期以延缓上前线的士兵不同,这个士兵只想尽快治好伤,因为长官承允他伤好了就可回家。可是他最终被欺骗了,伤好后不得不重返战场,并且在战争中失掉了右臂,而家乡正在开战,他无法回去,沦落成为一名乞丐,一名用左手敬礼乞讨的乞丐。《瞎子客店》中店的主人父子两都是瞎子,儿子天生失明,但他始终盼望着光明快点到来,为了寻找到光明他心甘情愿地干店里的活,耐心地等待着能医治好他的眼睛的那个医生的到来。

席勒曾说:“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谦谦君子身上表现出地高尚品德固然值得尊敬和赞美,而平凡小人物对最基本的品性的坚守更令人肃然起敬。艾芜善于拨开浮尘见金沙,能透过生活的层层磨难去敏锐地捕捉、表现边地民众身上的闪光点,使这些小人物具有了美的光泽,同时也折射出作家珍贵的人性关怀。

注释

①鸡毛店:一种很小的客店.

参考文献

[1]刘海洲.从原始生命力到人性的回归——评艾芜的《南行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廖琴芳.《南行记》新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J].自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