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现状
2015-10-26苗淼任昊
苗 淼 任 昊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不仅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更能体现个人情商和艺术审美价值。音乐交流更是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大师被邀请来中国讲学和演出。因此,国家大力普及和推广音乐教育,除了创办专业的音乐学院外,并在各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成立音乐系,高度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国际音乐交流。在音乐的专业学习中,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于地域差异,师资水平和学生质量分布并不均匀。特别是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扩大招生,音乐专业的招生人数与日俱增,不免出现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不仅影响了钢琴教学体系的成熟,也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日后毕业去向留下隐患。为此,应该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钢琴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以往教学体系的不足,拓展新的教学领域。
德国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说过:“必须把音乐保留在学校中,一个学校的教师必须会唱歌,否则我并不看重他。”纵观德国、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钢琴教育现状,大都是以培养孩子爱国精神、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等方面为主要目的。其中,不少国家已经把钢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让钢琴教育进入普及阶段。
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而急剧增加。目前,一般家庭拥有一架钢琴早已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中、小学校中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不少重点中、小学已经开始招收艺术特长生;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琴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此起彼伏。这一切都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家长只是希望通过学习钢琴,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但未提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钢琴演奏人才。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有多少孩子要学习钢琴?又有多少孩子只是想通过学习钢琴,提升自己的修养?
市场是以供求关系来体现的,巨大的钢琴人才市场需求,与我们传统的精英演奏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格格不入。在钢琴艺术如此繁盛的西方国家中,也未提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钢琴演奏人才。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得一大批有一定钢琴基础但演奏技术并不太突出的学生考入高职高专院校,入学后,基础的薄弱往往就会凸显出来。快速提高钢琴的演奏和伴奏能力,使学习充满乐趣,全面提升综合音乐素质变得尤为重要。
现在高职高专的钢琴教学沿用的是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体系,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表演专业,教师授课时讲得最多的是弹奏技术,而对于其他的教学领域有所忽略,如钢琴伴奏的演奏、伴奏的编配、弹唱、重奏等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更愿意在这些方面有所学习。在学生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学生们往往会选报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等演奏模式,而通过最近的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可以发现学生在伴奏编配方面的不足。而又有多少学生毕业后会成为职业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大多数会进入演出团体担任声乐或器乐的艺术指导,有的会进入学校或培训机构当一名钢琴教师,真正成为郎朗式的演奏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我们的教学重点恰恰和他们今后的毕业目标不太相符。一名好的艺术指导要求的不仅仅是演奏技术,还要求有基本的编配技能,有与人合作的技巧,甚至要求会弹唱基本的曲调,以便于和演唱(奏)者能默契配合,相互协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不仅要会弹,更要会教,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研究钢琴教学法,熟悉各种类型的曲目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懂得如何表达各时期乐曲的风格等等。
无论是声乐表演还是器乐表演音乐理论、作曲等专业的学生,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技能是必要的。因此,钢琴演奏是音乐教育中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音乐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定位就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钢琴演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传统的钢琴专业那种单一的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目前市场对各种钢琴人才的需求,新的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技能,学以致用,为更好地踏入社会、服务社会、报效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钢琴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