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二集》中的曹妙哥形象探析

2015-10-26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清源杜十娘西湖

谢 燕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西湖二集》是明末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它刊行于崇祯年间,是当时除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之外较为优秀的一部集子。作者周辑,字清源,别署济川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由于相关文献较少,他的事迹很难查考,仅在湖海士《西湖二集·序》、谈迁《北游录·纪邮》中可见零星记载。据湖海士序称:“其人旷世逸才,胸怀慷慨,朗朗如百间屋,至抵掌而谈古今也,波涛汹涌,雷震霆发,大似项羽破章邯,又如曹植之谈,而我则自愧邯郸生也。”又云:“周子间气所钟,才情浩瀚,博物洽闻,举世无两,不得已而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磊块,以小说见,其亦嗣宗之恸、子昂之琴、唐山人之诗瓢也哉!”①可知周清源一生怀才不遇,蹭蹬厄穷,此书乃他为发泄内心积郁不平之气而作。

《西湖二集》全书共三十四卷,每卷一篇,各篇所述故事皆与西湖有关,均据有关文言小说及笔记杂俎增饰,文字流利酣畅,多讽世之意。书中还提及《西湖一集》,应当也是他所撰,可惜已经失传。在《西湖二集》中,入话和正话所涉及人物形象类型大致可分为七类,即文人二十九篇、女性十六篇、英雄人物十二篇、底层劳动人民十一篇、官吏九篇、神鬼六篇、佛道六篇,明显可见社会女性是小说所关注的一大焦点。其中,第二十卷《巧妓佐夫成名》中的曹妙哥就是一位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女性。

曹妙哥是南宋时一名沦落风尘的西湖妓女,在她身上除了有一般妓女的才情,还是个“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的“女中丈夫”。她喜欢看《汧国夫人传》,崇拜李娃对郑生的侠义和深情,憧憬有朝一日也能够像李娃那样。可以看出,她和所有青春女子一样,渴望拥有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虽然她迫于生计而屈身青楼,但却并不消极处世,而是积极等待良机的到来。

在和太学生吴尔知相处几晚后,曹妙哥见他“是个至诚君子,不是虚花浮浪的小人”,于是有心看上了他。这种心动不为名利,不为权势,追求的只是一份纯洁美好的爱情。当她猜出吴尔知不再前来是因贫穷寒酸之故时,不但没有嫌弃他,反而主动邀请他留下来住。这种积极勇敢、善解人意的行为,和当时封建社会所倡导的女子道德规范迥然不同,但却是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可贵之处。她知人识人的眼光可谓锐利而准确,因为从故事的后续发展中可看到吴尔知一直对她是死心塌地的。

和其他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一样,曹妙哥也希望自己能够“落籍从良”,这是她们摆脱被人玩弄的命运、争取正当生活权利的唯一方式。但吴尔知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 “无名下将”,除了赌博之外没别的技艺,根本没有钱财来娶妻。于是,曹妙哥的胆识智慧就在佐夫成名的整个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了。

为了辅佐吴尔知成名,曹妙哥缜密谋划了一个分两步走的策略,即先赚钱钞后赚纱帽。她先招来十个惯赌之人,与吴尔知结为八拜之交、相知之契,然后又去招集一帮少年财主子弟、贪官污吏子孙,做成圈套局赌。吴尔知本就是惯赌之人,自有了这十个弟兄的帮助,赚了许多钱钞,数年之间便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富足。然而曹妙哥并不满足于此,她深知功名是读书人心中的夙愿,也洞悉当时科考场上的黑暗与腐败,于是她开始实施帮吴尔知赚取“功名”的计划。她教“胸中文学只得平常”的吴尔知先密请别人做成诗文,妆在自己姓名之下,再请有名的文人才子为其作序,帮助宣扬其文名;又以钱财专门结交天下闻名之士和讨好势官显宦,赢得别人的赞誉,为他以后平步青云打好基础。当吴尔知名满天下后,曹妙哥看准陆士规可以提挈吴尔知,便极意奉承陆士规,为丈夫争取到了拜谒宰相秦桧的恩人曹泳的机会,继而通过送曹泳贵礼买通关节,终于使丈夫登上了进士榜,选了伏羌县尉。

吴尔知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全是依赖曹妙哥的胆识智慧和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洞察力。而这与曹妙哥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她长期生活于秦楼楚馆中,往往和来自于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这种环境为其深刻认识社会提供了可能性。她把这些人的真实面目看得很清楚,也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因而她对当时许多社会现象的批判都一针见血,格外犀利,比如她指责“少年财主子弟全不知民间疾苦,散漫使钱”;指责“那贪官污吏做害民贼,刻剥小民的金银,千百万两家私,都从那夹棍锣子、竹片枷锁,终日敲打上来的”;指责“那衙门中人,舞文弄法,狐假虎威,吓咋民财,逼人卖儿卖女,活嚼小民。还有那飞天光棍,装成圈套,坑害人命,无恶不作,积攒金银”。②331

此外,她还直言不讳地斥骂那些所谓的举人、进士为假才子、假文人:“我自十三岁梳拢之后,今年二十五岁,共是十三个年头,经过了多少举人、进士、戴纱帽的官人,其中有得几个真正饱学秀才,大通文理之人?若是文人才子,一发稀少。大概都是七上八下之人、文理中平之士。还有若干一窍不通之人,尽都侥幸中了举人、进士而去,享荣华,受富贵。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恃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到底不能成其一官……”②333她从那些不学无术侥幸得官、贪图享乐的人身上看到了科举考试制度的黑暗与不公,从那些饱学之士寂寞潦倒的现实境遇看到了学问和地位的强烈反差,从那些赃官污吏腐败丑陋的嘴脸看到了钱财对于获取功名的重要性。

在曹妙哥看来,她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的虚伪丑陋、是非不分的恶浊世界。这样的世道锻炼了她洞穿黑暗、批判污浊的能力,也练就了她以恶抗恶的生存能力。所以,她敢于通过设圈套赌局来帮丈夫赚得盆满钵盈,敢于和垂相府中人通同作弊助吴尔知获得功名。虽然她在佐夫成名的过程中所用的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但我们大可将其视为在黑暗腐败社会中的一种以恶抗恶。

曹妙哥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助夫发财、成名这两件事上,也体现在劝夫适时急流勇退之事上。在吴尔知为官将近三年之期,她从当时秦桧杀戮无数忠良之士的事件中敏锐地推断出秦桧之势必败。为了避免日后受到连累,她及时果断地劝说丈夫“见机而作,不如休了这官,埋名隐姓,匿与他州外府”,最终免受灾祸牵累。从曹妙哥的神机妙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机警果断与知足常乐,也无怪乎吴尔知称赞其“贤哉吾妻,精哉此计”!

笔者认为,周清源笔下所塑造的曹妙哥形象与同时代文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赵春儿、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形象有许多可比之处。

在这三位女性身上有着不少共同点。第一,她们都天生丽质、才貌双全,如曹妙哥“是个女中丈夫,真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赵春儿令人一见倾心,“花娇月艳,玉润珠明”,专接富商巨室,赚大主钱财;杜十娘具有令人意乱情迷、破家荡产都在所不惜的美丽,“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第二,她们因迫于生计屈身于秦楼楚馆、混迹于风尘之中,内心都渴望在这污秽肮脏的风尘世界里找到合适的从良对象为自己赎身,如杜十娘“见鸨儿贪财不义,久有从良之志”。第三,她们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比常人更为深刻,更渴望获得真情真爱,因而当她们遇上自己所爱的人,便会不顾一切、积极勇敢地去争取幸福。第四,她们忽视世俗所谓的门第、金钱、功名等势利因素,更看重对方的老实忠厚或“心肠好”,如曹妙哥见吴尔知“是个至诚君子,不是虚花浮浪的小人”,于是有心看上了他;赵春儿看中败子曹可成的心肠好;杜十娘则“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第五,她们都是聪慧善良、有情有义之人,在对方贫困潦倒、落魄无助之时并未憎恶抛弃,反而拿出自己的日常积蓄周济对方。

虽然她们是身份地位卑微、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但其个性品质和精神追求都非常可贵。通过细读文本,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实三人之间存在些微的差异。

首先,三人的人生命运有所不同。赵春儿经过十五年含辛茹苦的艰辛生活,终于能够夫妻衣锦还乡;曹妙哥和丈夫通过计谋和努力逐步发财、成名,最后隐于他州外府终身;而杜十娘则遇人不淑,最终以投河自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命运甚为悲惨。前两者可谓是苦尽甘来,后者则是一个沉痛的悲剧。

其次,两位作者在塑造这三位女性的人物形象时各有侧重。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才情俱佳,追求一种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爱情。当她发现爱人李甲忘恩负义、中道见弃时,并没有用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去挽回爱情,更没有含羞忍辱地去当孙富的玩物,而是义正词严地面斥了李甲、孙富,毅然决然与百宝箱一起怒沉江底,选择了以自身的毁灭来维护纯洁真挚的爱情理想与人格尊严。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③杜十娘为追求美好爱情而最终陨灭的悲剧命运,她那奋起反抗、以死殉志的人格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赵春儿则是一位传统的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形象。她帮助丈夫重整曹家庄,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吃苦耐劳、勤俭自持,十五年来朝暮纺绩、布衣蔬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钱来改善境遇。当然,她预先悄悄埋下千两银子替丈夫准备了后来选官之资,劝说丈夫“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这也是其聪慧、有远见的体现。而在周清源的笔下,我们从曹妙哥佐夫成名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一种巧劲,或者说是她不凡的胆略。她深谙少年财主子弟散漫使钱的本性,利用丈夫善赌的技艺来巧设圈套赌局,赚得盆满钵盈,又和垂相府中人通同作弊帮丈夫挣得一顶乌纱帽。她的身上具备了赵春儿和杜十娘所不具备的新素质,即洞穿黑暗、批判腐败、利用黑暗的能力。

诚然,赵春儿、杜十娘都是聪慧美丽的,但是她们缺乏认识社会、批判社会的能力。当她们遭遇不幸和痛苦之时,只能选择自己坚忍或者徒叹李甲负心、投河自尽,而曹妙哥对于社会的认识则要比她们深刻得多。她不仅洞悉当时社会上的那些黑暗丑陋现象,而且还以犀利的言辞无情批判着腐朽污浊的世界,还能利用社会黑暗乘虚而入。这是曹妙哥胜出赵春儿、杜十娘的地方,是曹妙哥与以前话本小说中妓女形象最大的不同,也是周清源《西湖二集》对话本小说人物形象长廊所做出的独特贡献之一。

注释

①湖海士序[A]//(明)周清源.《西湖二集》附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566-567.

②(明)周清源.西湖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③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297.

[1](明)周清源.西湖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清源杜十娘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怡清源”黑茶包装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一根筋』的古清源
试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后的悲剧美
治本清源 创新举措 海门积极化解环境信访难题
当西湖遇上雪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三爱”“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