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商业

2015-10-26

纺织机械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纺机

创新商业

用新产品叫板!

常州宏大纺纱、印染齐头并进

2015年6月份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常州宏大科技集团展出了“D-S800环锭纺纱线智能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单锭检测机台终端,将纱线断头和锭带打滑数据通过现场总线实时传送到中心数据库终端,对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对可能存在问题的锭子或罗拉进行判断与预测,为用户检修提供依据。

2015年8月,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印染管理创新年会上,常州宏大首创的“霍克威视整花整纬一体机”引起与会领导、专家的关注和好评。该设备实现了对色织布织物纹理的全幅精确检测,彻底解决了光电整纬无法矫正和识别的色织布纬斜、纬弯问题,大大提高了色织布后整理质量水平。

作为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常州宏大30年来专注于印染企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装备,必将助力纺织印染行业率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提供强劲支撑。

赛特环球推进产业连续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的粗细联合智能全自动粗纱机系统获得了行业内的肯定,斩获了多笔订单,不论是国内获得国家重点扶持的纺织企业还是“走出去”的海外项目中,都能看到环球的身影。这一系统不仅被行业权威认定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市场占有率和生产能力也可谓遥遥领先。

秉承着发掘客户需求以及创造客户需求的理念,赛特环球为多家纺织企业的项目提供了个性化的设备,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环球为天虹集团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粗细联车间,为百隆集团提供的156台粗细联系统的规模也相当可观,在为鲁泰“量身定制”的系统中实现了立体化。此外,赛特环球精心布局产品领域,研发了高速喷水织机,并将于2016年推出新款重磅产品。

青岛纺机看准市场积极应变

近两年,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呈现井喷之势,先后推出了FB1011型往复抓包机、FB1235型梳棉机、ISPERO-M型自动络筒机、ISPERO-R型自动倒筒机、NOVO系列单锭倍捻机等五种新设备,始终紧盯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2015年1月,青岛纺机的高密康泰纺织清梳联项目顺利完成过棉调试,并正式完成验收交接;2015年3月,青岛纺机完成了江苏沪江线业公司的清梳联项目,整线能力达到670公斤/小时,梳棉机出条速度168米,梳棉机产能达到56公斤,生条定量27.5克/5米,外不匀1.6%以内,纺纱质量和出纱质量非常好,各项技术指标均超预期达到用户要求。

2015年,青岛纺机研发投入的另一个重点是非织造设备。目前,青岛纺机三大板块中,非织造设备、自动络筒机、清梳联占比约为4∶3∶3,非织造设备占了很大部分。青岛纺机还专门设立了“非织造布成套设备工艺实验中心”,对于一些新的工艺要求,先在内部进行实验验证,而后推向市场。

山东日发从梭织向针织延伸

从获得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的RFJW10型高速低耗喷水织机,到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为2014年度纺织行业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的RFJW10型喷水织机等机型,在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不断努力下,诞生了层出不穷的创新技术。

围绕“高速高效”, 日发大幅推进喷气织机的升级换代:设备不仅转速更快,稳定性也更强,在电控系统上运用以太网通讯技术,整个喷气织机的运行速度及计算精度都得到大幅提高。通过不懈的研发,山东日发也拓宽了产品种类、延展开了市场空间。2015年8月24日,山东日发自主研发的首台针织圆机单面机装机完成并试织成功;四天后,双面机也如期完成。山东日发的产品线迈出了从梭织向针织领域拓展的关键一步。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山东日发立意明显,准备打造“智能化织造车间”,通过织造设备与机械手、电动车等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替代人工。该项目已筹备申报国家项目。

鑫港纺机经编做出国际范儿

“十二五”期间,福建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校,投入数千万元进行关键技术的改进和提升。

2013年10月,鑫港研发的XGHF51/1/26全电脑带压纱板高速多梳栉提花经编机等三款新机型,首次实现常温下转速超900转/分钟,一机可织出两种不同风格的花型。

2014年,鑫港纺机再次推出的XGHM43/1全电脑多梳栉高速提花经编机等三款新机型在技术和速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其中,XGHM43/1全电脑多梳栉高速提花经编机的最高工作速度为1050转/分钟,工作幅宽5080毫米,是全球首台突破1000转的提花经编机。

2015年,鑫港纺机推出了全球首款多梳栉高速经编机XGH10。这款自主研发的设备结合了高速经编机和花编机的优点,不仅运转速度快,还能编织出花色,是介于两类机型间的跨界产品,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为抢占市场,纷纷打出“技术”牌。

常州八纺机技术是不二选择

2015年1月,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GE358型分丝整经机”通过了用户代表和相关协会等专家的鉴定。“GE358型分丝整经机”是一种为经编机织造准备的前道工艺设备,减少了分纱工序、人工成本及场地空间,提高了经编织物品质,优化了产业链。该产品与传统分段整经机相比,省去了“分丝”工序,对节能环保非常有利。

凭借着经济适用的设备,八纺机在被行业人士称为“严寒”的2015年,仍然“笑傲”市场。2015年一开年,八纺机的整经机订单已排到8月份;提花贾卡双针床经编机的订单也排到了8月份;产业用经编机市场也表现良好。

八纺机早在2002年就引入了ERP系统,2014年又通过PDM与ERP之间的集成打通两个信息孤岛信息传递,信息化集成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现在,八纺机已然开启了促进生产和应用环节的无缝对接及个性化定制的新生产模式,大步迈在智能路上。

青岛同春在玻纤领域觅良机

2015年4月,青岛同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新研发的TC780B玻纤高速喷气织机顺利通过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验收。

该项目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国产机高速织造状态下压边、剪纬;下纬纱起毛、断纤;卷取防皱等问题,重点解决了国产机工况下转速不高、织造效率低、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及看台率低的明显问题。该机与国内现有同类机型对比,具有明显优势:大大提高了玻纤织造效率;提高了玻纤织造质量和开机效率;耗气量低,节约能耗,同时可有效防止纬纱达到时间的波动引起的断丝现象。

太平洋成套“互联网+化纤装备”

自2013年授牌成为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化纤短纤维成套设备产品研发中心”以来,上海太平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公司的研发成果接二连三涌现。其中,卷绕头(10丝饼)的商品化生产、年产2万吨低熔点复合短纤维成套设备、聚苯硫醚生产线关键设备设计难点的攻克以及莱赛尔(Lyocell)纤维后处理设备的开发是研发成果中的典型代表。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不断深入,太平洋成套意识到嵌入式移动监视远程系统的必要性,研发了嵌入式移动监视远程系统,提高了化纤设备诊断和维护的反应时间,减少了维护工程师到现场的时间和费用,不仅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快捷的服务。

调整,再出发!

常熟纺机调结构 布局海外

为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成立专门的项目办,从降低成本和开发新品两个方面着手,完善产品种类,不断满足喷水、喷气、剑杆织机向高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需求,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在市场推广方面,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2015年常熟纺机还重点布局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对国内,常熟纺机逐步修复“休眠客户”(即原来有过合作,由于某种原因中断)的关系;对海外市场,采取选择代理商布点及与主机厂合作的模式,真正“走出去”。

海佳机械就做中国“津田驹”

2014年10月,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涂装表面处理工艺优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打砂设备淘汰更新项目、酸洗磷化工艺建设项目,大、小件自动化喷涂线体项目;环保废气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煤改气建设项目、配电增容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完全由海佳调整后的新管理团队来承接、完成,2015年6月份,项目陆续落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制造竞争力,海佳于2014年7月份正式启动了ERP信息化建设项目。从销售订单管理、生产计划控制、库存控制、物料采购、财务分析都进行了信息化管理,2015年6月份完成了企业的流程再造。此外,海佳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优化现有机型,另一方面在新机型、新技术上也加大投资,推出更多客户喜爱的机型,强化市场竞争力。

青岛宏大技术、管理双改革

为持续改善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配置,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了用于研究、开发、检测、试验的产品试验室,形成清梳联、细络联、自动络筒机、电锭短纤倍捻机的试验基地。企业成立了新品试验厂,承担了电气技术创新、新品试验基地和产品孵化器的功能,通过强化新产品的试制工作,加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青岛宏大下足了功夫。首先强调制度化管理,重点加强了内部控制建设、安全标准化工作、精益化生产,推行6S管理,是中国恒天集团首批6S管理示范工厂达标单位并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认定;加强超市化管理,依托信息化平台,搭建起自己的超市化管理系统,建立了“订单—菜单—超市—银行”的业务流程,提升了公司的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是经纬纺机U+工程的首批试点企业,通过资源的整合,建立起高效、精简的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和模式;青岛宏大从2015年5月起在公司内实行市场化运营,推行分厂独立核算体制,目的就是通过内部运营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体。

太行纺机从此只爱粗纱机

2015年,河北太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改制。五月后的河北太行,有着全新的精神面貌。领导班子精简了,做起决策来更快了,执行力更强了。

在这次调整中,河北太行的另一重大决定就是——从此以后只专心做粗纱机系列产品,包括粗纱机和粗细联系统及粗纱机升级改造。原来涉及到的并条机、精梳机、细纱机等等一系列设备都不再做了。太行要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拳头产品粗纱机和粗细联系统上,力争将其做精、做好、做大、做强。

为了更好地完善粗细联系统,太行纺机还专门聘请了棉纺工艺专业工程师,以便能够更深入地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能在客户之前想到一些新的方案。目前河北太行根据不同客户设计的粗细联方案更能贴近客户需求,更简洁、精益、合理、一目了然。

绿色,不变的追求

杭州开源向传统印染方式宣战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认为信息化管理能帮助印染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削减能源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低企业对熟练工的依赖性。于是杭州开源针对印染行业信息化,推出了四项产品——印染ERP系统、印染生产管控系统、化学品自动配送以及一些新型的配套数字化装备。例如蓝光制网机、喷蜡制网机、高速导带数码印花机等新型数字化装备,并开发了纺织品挂样管理系统,逐步改变传统的印染方式。

杭州开源的设备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表现也尤为突出。2015年9月,杭州开源的“彩虹7系列高速导带数码印花机”在经过印染行业协会严谨的考察及评定后,成功入选第九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

江苏海大深挖定形机节能空间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海大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在定形机产品相关技术方面,已经拥有70多项专利技术,这些专利中的每一个都源于海大服务客户的过程。

随着近几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海大也早早占领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成为了行业内为数不多的省级非织造材料专用热定形设备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海大正在集中资源强化企业在产业用纺织品定形方面的技术优势,应用了独立传动技术、门幅自动调整技术、直流共母线节能技术、远程监控技术、设备工艺配方技术、工厂ERP系统的融入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定形机的性能。

此外,海大在当前染整行业十分关注的环保生产方面也在不断提升技术,例如废弃排放系统的引入,使定形机可以根据排气的温湿度来决定排气量,不仅节省了排出的热量,也降低了废气排放量。2015年,海大开启了余热回收项目,征集合作用户。该项目可以实现10%~30%的节能量,为印染厂实现单台节省35~40万元,节能数据着实诱人,引来许多用户咨询。

诺唯格环保装备海外开花

诺唯格机械制造(江苏)有限公司一直秉承着“研发至上”的理念,在2015年更是推出了三款主打产品——NWG1000大力神连续绳状喷射水洗机、NWG330-180/320型气流柔软机、NWG2000针织物平幅开幅连续湿处理生产线。三款设备均符合目前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品质,诺唯格也在逐渐打开海外市场。2013年,诺唯格才正式组建外贸团队,当时的销售额几乎为零,但是到了2014年,企业的外贸销售额便猛增至2000万,而2015年,截止到8月底,诺唯格已有将近1500万左右的销售额,并且仍然陆续有订单回来。

在陆续接触海外市场中,诺唯格意识到东南亚市场对印染机械的需求量很大,正慢慢取代一部分中国市场。因此,诺唯格将开拓海外市场的重点放在了东南亚地区,例如印尼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有几十万美金;孟加拉市场售出了将近2000万左右的设备;缅甸也已经建立起了销售渠道,另外,巴基斯坦市场也取得了约1000万的订单。

天齐平带传动也节能

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很多附加价值,仅在能耗这一项就表现十分显著。天齐公司推出的聚酯带用于包覆纱机,节电率可达20%,用于短纤倍捻机,节电率在15%以上,用于310倍捻机,节电率达10%。由于聚酯带优异的节电性能,已被大量用作包覆纱机、超长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倍捻机等新型高速设备的龙带和动力传动带。

近几年,天齐公司更是积极拓展海外营销,不仅迅速发展起一批国外本土经销商,还积极参与海外展会,积极宣传公司产品。2015年11月,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携最新的节电龙带、片基带、锭带、同步带、输送带等产品参加在意大利米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ITMA2015欧洲纺织机械展览会,迈出进军海外市场的坚实一步。

市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

瞄准自动化

欧姆龙向下游延伸

随着纺机业向高端化转变,欧姆龙也在加强和中国纺机企业的联系。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加强对细分市场的特别需求的了解,在通用产品上开发出更多功能。同时,欧姆龙还提出向下游延伸的全球行业战略,更多地去了解“客户的客户”,调整思路,更多了解终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整控制系统。欧姆龙为客户提供的智能电表、智能软件检测分析等产品与服务就是通过用户直接得来的节能减排课题的研究成果。

为了打造工业4.0,欧姆龙为用户提供多种自动化产品以及统合型Automation Platform,运用SYSMAC平台,将智能传感、控制技术统一集成,用最精简的网络架构,实现从物理设备层到监控管理层的数据整合,并能实时(最快20ms)传送至DB,为MES、ERP系统的分析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源。

汇川“工艺”“工控”紧密结合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把纺织业作为“大终端战略”的试点行业,并推出了APP Store模式,意在搭建一个为各行业系统集成商服务的平台,其核心思想是“工艺+工控”,即系统集成商负责工艺部分,汇川技术负责工控部分,将纺织行业工艺嵌入产品和方案中。APP Store平台化运作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OEM客户、终端用户之间的瓶颈,缩短产销流程,增加利润,稀释成本,从而让终端市场有机会、也有信心去做产业升级。

同时,汇川更重视研发针对纺织行业自动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例如第二代喷气织机系统柜、双针床经编机控制柜、粗纱机一体化控制柜、倍捻机一体化控制系统等等。

此外,汇川技术还推出了用于化纤行业的“堆垛”机器人,可大量节省人工。

宜科为中国纺织业打开工业4.0新局面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成长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宜科的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工业自动化的元器件,如传感器、编码器、总线I/ O等等,另一个就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编码器是宜科涉足纺织行业的主要元器件,较多用在粗纱机上。随着工业4.0概念走红,宜科也开始以新的视角去认识纺织行业,并将新一代革命性总线I/O产品——Spider67应用在粗细联全自动粗纱系统中。使用这款产品可以省去电控柜,把所有的I/O控制都放在现场。不仅能够直接帮助用户降低成本,还能够大大缩短供期。此外,“宜科云”还将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可提供云端的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决策的解决方案,使客户用更低的成本投入,跨入智能制造的云时代。

北自所助力化纤生产减员增效

2015年1月,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全自动落丝系统”项目通过了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研制的全自动落丝系统实现了落丝、装车和转运的自动化,能够满足同时多品种生产按单一批号等级装车的需求,并自动完成丝饼产品信息的跟踪及标签打印。

作为机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翘楚”, 北自所为化纤企业研发的全自动落丝系统和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已经成为化纤生产的必须设备。产业化成果证明,两项设备均能够节省50%的用工,降低2%的产品损耗,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设备投资也可在3到5年内收回。

猜你喜欢

纺机
做好行业发展护航人!
借大展大平台 定义产业新格局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智能纺机专利布局的大国策略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2022纺机联合展: 行业关注持续高涨,报名已创同期高点
纺机智能科技成果掀热潮
上海纺机展领衔绿色新技术 开启牛仔新领域
意大利纺机拓展埃塞俄比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