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药品生产巨头齐聚北京,共商食药安全大事

2015-10-2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共治食品药品联合会

完善社会共治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本刊讯(记者 许方霄 马昊楠 房志雄)2015 年1 月26 日~27 日,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企业联盟2014 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筹备大会、国际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企业联合会确认大会、第一届食品药品安全北京论坛在北京相继召开。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宽,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丛骆骆、张风平出席各场会议。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等专家学者,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来自国内外食品、医药相关领域的机构、企业代表,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国家粮农组织驻京办事处、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京办事处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企业联盟是维护食品药品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行业公平竞争,为食品药品行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协调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的非政府组织。该联盟年度会由秘书长高玉君主持。会议为北京二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荣获“2014 年度优秀会员”的企业颁发了奖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宽对企业联盟在2014 年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说,在保障北京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首都市民餐桌上的安全,推进北京市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方面,企业联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北京市食品药品能取得当前的成绩,与企业联盟的工作和企业的努力密不可分。张志宽同时提出,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社会共治方面,包括行业协会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不足。他强调,要确保首都市民餐桌安全,必须完善社会共治体系建设,而企业联盟及行业协会是社会共治中的重要的力量,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共治体系建设之中,共同保障首都市民食品药品安全。

在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筹备大会上,筹备组秘书处负责人邹颖对促进会筹备工作进行介绍。“在审核二百多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及化妆品企业递交的申请基础上,初步确定64 家企业作为发起单位。”邹颖说,其中食品企业31 家,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26 家,社会组织1 家,大型检测检验机构6 家。目前,促进会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促进会成立的批复文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征求意见函,并已通过民政部手续,待报国务院批准。邹颖表示,“促进会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据悉,为了使促进会能进入国际组织,也更具有权威性,促进会特别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顾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担任促进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担任“食品首席专家”,北京药品检验所原所长王志斌担任“药品首席专家”。

1 月27 日,国际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企业联合会筹备组秘书处负责人姚世平在汇报联合会筹办工作的进展时表示,目前国际食品药品质量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些年,国际上许多国家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合理用药导致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也逐年增加,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他指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始终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受到世界人民共同关注,因此,需要各国政府之间沟通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然而,各国的质量安全标准并不统一,跨国贸易合作遇到了很多障碍。在此背景下,经过多方讨论和4 个多月的严格审批,国际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企业联合会在香港成立,旨在探讨全球各国各地区食品药品的发展形势,开展国际间经济贸易、学术科研、主业技术及企业共建的合作,推动世界各国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

张志宽强调,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行动者,在加强国际间的磋商与合作,解决全球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食品药品贸易和质量安全工作越来越遵循统一的标准和准则,其中覆盖广泛的国际间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制定协调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重要机构,并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充分认同。所以,发起成立联合会这样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就是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总体水平,共同研究和面对食品药品领域的新的情况和新出现的问题,希望能为我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公平交易做出努力和贡献。此外,在联合会总部的选址问题上,张志宽认为,将联合会的总部设在香港,是希望利用香港这个更加国际化的平台,使联合会拥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同时,也能增强联合会与各国会员、国际组织的交往与交流,构建起联合会更加国际化的形象。

在第一届食品药品安全北京论坛活动期间,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新视角、转基因食品、药品质量标准等热点问题开展广泛深入讨论。

就如何科学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应该通过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他说:“尽管从科学技术的角度,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两个不相关的领域的问题,但是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层面,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不可分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同等重要。”对于当前的食品安全定义,陈君石认为应有所扩展。他说,假冒伪劣食品对于消费者的信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凡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食品都应纳入食品安全的范围。陈君石院士指出,从2009 年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至今,政府部门和食品行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食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消费者并不领情,有的消费者认为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食品风险的交流和沟通不够,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和企业、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完全不对称,差距非常大。“政府部门应起主导作用,食品企业和行业需要提高透明度、取信于民,科学家要勇敢说话,媒体科学客观的报道。”陈君石院士强调,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食品风险的交流和沟通同样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如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正向复杂化转变,对此,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原因有三。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国界,很多来自国外的食品原料同样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孙宝国院士说:“不单是食品原料,很多食品产品同样来自国外,这些食品的安全标准和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差异。”二是中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还需要修订。三是食品安全涉及的范围正在扩大。此外,孙宝国院士还指出,食品安全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不同时期的食品安全问题大不相同,现代食品安全问题与古代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人为的违法犯罪现象正在减少,但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在论坛上就转基因食品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罗云波院长说,人们日常食用的食品都是生命体,而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每个细胞里有成千上万的基因,人们食用的每一口食物都含有数以万计的基因。“今天的致癌食品在明天很可能就是非致癌食品,千百年来,所有的食物都是通过农耕、选育的结果,其遗传物质一直在人类的干预下发生改变。”罗云波院长指出,转基因育种是针对某一已知基因进行转移,效率更高,预见性更好,在严格科学的管理下,只允许好的基因进行转移,甚至删除一些不良基因,现在这种操作完全能够保证安全性。

论坛会上,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等食品、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的代表也针对各自企业特点和产品质量的保障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猜你喜欢

共治食品药品联合会
联合会动态
“多元共治”乐融融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论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工会联合会 Europe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of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