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2015-10-26张建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乐都声韵官话

张建军

(兰州城市学院a.文学院,b.甘肃方言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西北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张建军a,b

(兰州城市学院a.文学院,b.甘肃方言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西北方言曾开一入(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今带i介音这一特征,主要分布在兰银官话的银吴片、河西片,以及中原官话陇中片的民和、乐都两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摄德韵和梗摄陌韵、麦韵字今韵母合流。通过同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比较,发现这一特征属于外源性层次,是山西方言影响的结果。

i介音;曾梗入合并;方言影响

本文所说的“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五省的方言。陕西北部十六县市属于晋语区,不在讨论之列。“入声韵带i介音”指曾开一(德韵)入、梗开二(陌麦韵)入今读齐齿呼。

1 德陌麦三韵带-i介音在西北方言的分布

在西北方言中,德陌麦三韵带-i介音现象主要分布在兰银官话的银吴片和河西片,以及中原官话陇中片的民和、乐都两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摄德韵和梗摄陌韵、麦韵字今韵母合流。银吴片存在明显的异读,有两个或三个不同层次;金城片、河西片以及民和、乐都两县入声字的今韵母基本上没有异读现象。见表1(兰银官话材料来自张燕来,[1]59-69中原官话材料来自张建军[2]93-97)。

2 兰银官话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银吴片北邻晋语,南邻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陇中片、南疆片。曾梗摄德韵、陌韵和麦韵普遍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其中文读为[ə]类韵母,白读为[ia]韵母。银吴片的白读系统与这两个临近方言一致。一般来说,白读代表本方言土语,文读吸收某个标准语的成分。[3]384而银吴片似乎正好相反,白读音反倒是外来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权威方言所在地,如北京话,地方音是文读音,外地音是白读音。[1]59-69但是,银吴片肯定不是权威方言的所在地,不过[ə]类韵母却与历史上的权威方言有关。白读为[ia]韵母,在官话中几乎没有发现类似的材料。这种现象在晋语中普遍存在,而且是晋语与其他有入声的官话方言相区别的特征。[4]如表2:

表1 德陌麦三韵带-i介音在西北方言的分布

表2 晋语曾梗摄入声韵母的读音

晋语的核心区域大同、太谷两地曾开一和梗开二的入声韵母相分开,边缘地区吴堡、绥德、临河三地的韵母合流。临河与银吴片都在河套地区,且银吴片北接内蒙古。银吴片和晋语的读音有整齐的对应,晋语的入声韵就好像是带喉塞尾的银吴片的白读。[1]59-69以宁夏石嘴山为例:

北pia墨mia伯pia迫phia麦mia

2.2河西片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河西片曾梗摄入声字基本上没有文白异读现象。曾开一、梗开二入声韵母合流,读音为[ɿə],是[iə]韵母的地域变体。河西片曾梗摄入声韵带i介音这种现象,在产生于明清时期的《河西宝卷》中也有反映。例如[5]261:

(1)浩荡荡,来到了,别(白)洋河边。(《昭君和北番宝卷》)

(2)指卜成,骗去我,三十银两。把楼房,别(白)拆去,一场皆空。(《仙姑宝卷·仙姑就单氏母子第十一品》)

敦礼卧病在床的时候,常常以为自己躺在故乡那片花海上,背后总响起来那极轻微极柔软的声音。他很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或者有什么预兆,他想用周公解梦来诠释,可是似乎不太合适,他又想起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想来想去,脑子里乱糟糟的。

(3)别(白)发老母坐高堂,见了老母心冤枉。(《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

结合历史资料,把兰银官话曾开一和梗开二入声字的韵母置于官话和晋语这个背景下,就可以看出,[ia]类韵母和晋语的特点一致(见图1),[ə]类韵母与明代南京话的特点一致。在方言对应关系上,首先与江淮官话具有一致性。权威方言和移民活动都可以产生文白异读。[6]403

图1 兰银官话曾梗摄入声字韵母读音类型分布

兰银官话的形成主要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明朝的军事移民奠定了兰银官话的方言基础,随军征战的明朝将士占军卫人口的很大比重,而征战留戍的士兵中又以江淮一带人口居多。[7]所以,明朝代表南京音的[ə]韵母就成了兰银官话内部最具一致性的一个读音。那么,兰银官话曾梗摄带i介音产生的顺序可能是:先有[ə]类韵母,然后吸收其他方言(如晋语)的不同读音。[ə]类韵母是当时权威方言的读音,权威方言或标准语往往与书面语联系在一起,[ə]类韵母就只能成为一种文读,吸收的外来读音与土俗色彩有关,成为白读音。

3 乐都(民和)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3.1德陌(麦)三韵带i介音在乐都方言的分布

在乐都方言中,曾开一入、梗开二入合流,大多读ɛ。其中有些字读iE,与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合流,如“北、墨、默、得、德、特、肋、勒、百、柏、伯、拍、白、帛、麦、脉”。毗邻的民和县也有类似现象,但仅限于个别字,如“北、白、百、麦”。今音ɛ和周边方言的读音相同或者相似,音值大多为前中高元音。今音iE是乐都方言特有的一个层次,在河湟地区其它官话方言区大多数地方都不曾出现。但是在宁夏、山西晋语里,曾开一入和梗开二入字带有i介音,主要元音是中高元音。见表3。

表3 乐都话和中卫方言、晋语德陌(麦)韵的比较

从音值上看,乐都、民和方言同晋语非常相似,那么两地iE读音是如何形成的?同晋语是否有某种联系?我们先来看乐都方言的入声韵的演变。

3.2入声韵在乐都方言中的演变

王洪君先生[8]将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晋南是四组韵母型,是晋方言古入声韵格局保留最好的一组,其他三组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和、乐都入声韵也可分为四组。下面直接采用王先生的表格进行比较,见表4—8(表格中的晋南材料全部来自王洪君的文章,晋语材料来自侯精一、温端政[9]42-53,西安材料来自王军虎[10]92-130)。

根据上面的比较,我们设计了下表来看晋语、晋南方言、西安方言入声韵同民和、乐都话之间的差异,见表9。

表4 低元音组比较

表5 中后元音组比较

表7 中前元音组比较

表8 高元音组比较

从表9看到,晋语忻州方言古入声韵分为三组:低元音、中元音、较高元音。晋南方言古入声韵分为四组:低元音、中后元音、中前元音、高元音。二者的共同特征是曾开一入归入高的一组。乐都、民和与西安的共同之处在于曾开一入并入梗开二入,但是乐都、民和曾开一入、梗开二入合为中后元音组,西安则合为中前元音组。

表9 入声韵在晋语、晋南、民和、乐都、西安等方言中的分合比较

4 结语

分布在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德陌麦入声韵带-i介音这一现象,是否和晋语有亲属关系呢?侯精一先生认为:“曾开一入声帮组字、梗开二入声帮组字今韵母带i介音在晋语区是相当普遍的,可以以此来识别晋语,把晋语区与其它方言区区别开来。”[4]通过上面和山西方言入声韵比较,看出西北方音曾开一入、梗开二入今带i介音的特征,其共同特点是曾摄德韵和梗摄陌韵、麦韵字今韵母合流。由此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古老西北方言的底层特征。

[1]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3.

[2]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侯精一.晋语入声韵母的区别性特征与晋语区的分立[J].中国语文,1999(2):103-107.

[5]雷汉卿.河西宝卷所反映的西北方言浅说[M]//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汉语史研究集刊:第5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

[6]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5-6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8]王洪君.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语文研究,1990(1):8-19.

[9]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R].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10]王军虎.西安话音档[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The i-Medial Phenomenon of Entering Tones in Northwestern Dialects

ZHANG Jianjun
(a.School of Literature,b.Institute of Gansu Dialects,Lanzhou City College,Lanzhou 730070,Gansu,China)

Northwest dialects have the feature of Zeng and Geng rhymes with first and second entering respectively with i-medial.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is Yinwu fraction,Hexi fraction of Lanyin mandarin as well as Minhe and Ledu counties of the Gansu fraction which belongs to central China mandarin.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ergers of Zeng,Geng and Ru rhymes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rhyme Mai with current finals.Through a comparison with Ru rhyme of Shaanxi dialect,it is found that this feature belongs to exterior origin level,which is a consequence of Shaanxi dialect.

i-medial;mergers of Zeng,Geng,and Ru rhymes;dialect influence

H172.2

A

1672-2914(2015)05-0055-05

2015-06-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YY007);甘肃省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1011B-06)。

张建军(1973-),男,甘肃靖远县人,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西北汉语方言。

猜你喜欢

乐都声韵官话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贺《红叶微刊》上线
乐都,乐都
乐都,乐都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彭泽县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