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015-10-26邓永恒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困难效能个体

文/邓永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行,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实施,同时贫困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经济、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让部分贫困大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对一定经验或信息的认知加工而形成的,这些不同方式的自我效能信息构成了个体形成自我效能感的不同途径。班杜拉认为有四种方式:第一,成败经验,即个体对自己实际活动的水平的感知,成功会建立起对个体效能的坚定信念,失败则削弱它。第二,替代性经验,即对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活动及其成就水平的观察。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与自己相似的榜样的成功会提高个体对类似活动的自我效能信念,反之会降低个体对效能的判断。第三,言语劝导,即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而相信自己的效能。社会评价和他人言语的说服,会影响个体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第四,生理和情绪状态,即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身心反应。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焦虑不安则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1]。

二、自我效能感对心理的作用机制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做出某一行为的预先估计,这直接影响个体在实施行为中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自我效能通过个体的思维过程、抉择过程、动机过程和身心反应过程这四个中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自我能效感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影响面对困难的韧性。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个体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人更容易选择放弃,容易向困难妥协;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就会尝试所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会选择放弃。在面对困难时,自我效能感高德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完成,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不愿意付出努力。

第二,影响行为抉择。在实施行动时,积极的、主动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出正面的承诺,并能够激发能力的发挥,这不仅会影响个体对于自身目标的选择,甚至还会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实施行为时都会倾向于一种成功可能性更高的方式。这是因为擅长的行为方式最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行为过程中,人们会依据预估行为结果的反馈,从实际考虑改变自我效能感,不断地协调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第三,影响思维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更多的关注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放大化,让其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失败和不利的结果上。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则擅长于将努力与注意力专注于情境,让困难激发出努力的决心,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影响学生新行为的习得和已有行为的表现。个体的行为受到行为先行因素和结果因素与的双重影响,后者即强化,它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如果人预先估计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种特定行为就可能受到激发和选择。

三、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贫困大学生需要社会在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但其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上应该充分考虑个体的因素,以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其在心理上的问题。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能效感:

第一,正确评价自我,建立合适标准。个体应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调整好适度的期望水平。如果期望水平偏低,虽然可以较为轻松地满足自身期望,但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对自身产生较大的强化。相反,如果期望水平过高,即使自身用尽全力去完成,却依然不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失利和挫折会极大地消耗其自尊和自信,难以体验到成就感。

第二,创造更多成功机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将内部自我与外部环境作用产生的效能的主观判断,是以个体多次经历某一活动而获得的经验作为其衡量依据的。多次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会对个体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的影响,成功地经历会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失败的经历则会削弱。所以,老师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需要创造更多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解决困难来获得成功的经历,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提高自信。

第三,积极争取有效的社会支持。当个体总能获得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时,会获得内心的安全感,使个体体验到较高的自我效能。有研究表明,低收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缺乏可利用的支持因素,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也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2],因而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时,他们无法从外界获得及时且必要的心理帮扶,进而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增加可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学习与自身能力水平相当者的行为,来间接评估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贫困大学生要经常对自我的信念进行合理的分析,避免产生一些负面的思想,保持自己在实施行为中的努力程度,面对苦难时对自身行为的坚持。在遭遇挫折时,通过发现与自己相似的人的成功方式,学习其有效的解决方法,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1]陈欣银,李伯黍,译沈阳.班杜拉社会学习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姚春,吴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J].中国成人教育,2007,(01).

猜你喜欢

困难效能个体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选择困难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