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的非专业素质

2015-10-26赵曼黄少同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关怀素养专业

文/赵曼 黄少同

一、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通俗点讲,就是人的学识、知识以及通过学习知识和感悟周围文化氛围而培养出来的素质。一般由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构成。科学素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种品质内涵,即“真”。人文素养简单说,就是人有文化、有文采和文雅的举止,以关怀人为核心,即“爱”;艺术素养是认知和处理情感最终感受美的素养,即“美”。三者是有机统一体。

教师需要具备多元文化支撑其课堂教学,文化素养代表其文化底蕴,只有深厚方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文化素养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想产生变化。语文老师谈古说今、引经据典;外语老师一较中外,共赏欧美风情;数学老师极线审美,用艺术驱赶枯燥。这些都是教师用深厚的文化素养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文化氛围,是一个教师文化阅历的体现。

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和优化,有意识地踏足文学之情、史学之境、哲学之思、音乐之美等领域,能在学科知识、博雅知识之间自由切换,于己,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加个人魅力。于学生,能感受文化、丰富知识、激发兴趣。所以教师平时要博采众家之长,丰富涉猎,既有知识又有文化才是广大教师所缺的功力。

二、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含许多内容,本文仅从教师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两方面加以阐述。理想的教师性格能创造一种舒适的学习氛围,这种气氛会使学生对教师及本学科的态度产生正面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在外部复杂情况的影响下仍能保持情绪稳定,用平静理性的思考指挥正确的行动。[1]

个别教师性格趾高气昂,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有的教师课上与学生互动的好,下课即变成话不多言的陌生人,使学生感到疏离;有的教师课堂遇到突发状况手忙脚乱,影响学生情绪。这些都会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平易近人、睿智幽默、宽厚儒雅的理想品性,在突发事件中训练心里的稳定性,处之泰然、镇定自若,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三、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即为人师表,是其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品位与格调,于无声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人格具有独特性,所以有的老师平易近人,有的老师不怒自威,有的老师幽默儒雅。人格魅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或者是后天修炼的较稳定的高层次的个性特质,还是一种神奇的教学资源,如:自然散发的美好的人格魅力可以驯服桀骜的学生,反之,教师丑恶自私的人格则会招致学生反感。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从小了说,影响其对学科、教师、学习的亲疏好恶,往大了说,则会影响学生的人性观、价值观、道德情操,它的作用就远远高于学习本身了,一个老师的人格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了一个学生,其作用不容小觑。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所以身为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锤炼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楷模。

四、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行为及产生的结果进行思考和反省的过程。《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大都对教法技能、学生成绩反思的多,却普遍缺乏对教育艺术和专业发展行为的反思。

一般教师很少关注体态语、着装、口头语在课堂上的运用及对学生的影响,殊不知夸张或僵化的肢体动作、泛滥的口头禅、紧张慌乱的姿态、邋遢的着装、潦草的板书都会影响课堂效率。课堂上如何运用空间占位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着装既体现品位又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如何运用表情手势影响课堂氛围;如何既当众教育了学生又不伤其自尊……课堂教学中既有有声语言,也有无声语言,均是教师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外化的体现,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上一举一动都应优雅大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特有的课堂习惯,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矫正,需要不断反思改正。

教师还缺乏对专业发展行为的反思,如急功近利地追求专业化的非专业行为。边听课边批改作业,凭经验记录听课结果;学校检查听课笔记就用一晚编纂出来;观摩课上师生向听课教师展现出精湛的演技等,这些非专业行为会使教师迷失自己,忘了自己为人师的初衷,值得教师深深反思。

五、关怀素养

诺丁斯关怀理论认为: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爱、理解和尊重,师生间建立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2]

关怀理论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还应有情感、个性品质,在实践中仅投入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投入热情和信念。师生一同探究对话,追寻真理的乐趣,建构学习共同体,使课堂鲜活生动起来。尼采《悲剧的诞生》中说:只有当人是真正具有充满、丰盈的生命力的存在时,他才沉醉;只有当人沉醉的时候,他才是完满的人。这里的沉醉是对其所投入的活动的狂喜和享受。教师要在谆谆教导中饱含情意,求思悟解中溢满关怀,使自己充满温情,富有人性魅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越关怀学生,学生在学习成绩、道德成长上越能给予良性回应。

在关怀对象上,诺丁斯认为关怀的含义很全面: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动植物和自然环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及自己的精神生活。[3]可见,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还要关心自己。

社会价值普遍认为教师应忘我地付出,却忽视了教师本身也是鲜活的生命体,其精神领域除了学生也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经常为教学、备课、培训忙得团团转。职业使他们长期失眠、腰颈椎疼、神经性头痛,但社会舆论又赋予其高期待,他们不敢出错,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不得不承受的苦差事。教师需要自我关怀,工作之余,喝茶品茗,手抚书卷,体味儒家美学思想的个中韵味,培训时聆听心理大师的生活智慧。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之外自己寻找快乐。对教师而言,学会生活也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学生,可以说,教师懂得自我关怀也是一门必修课。

无论是关怀学生还是关怀自己,教育关怀可以强化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在日复一日的枯燥教学中获得愉悦和满足,脱离疲劳教学,实现学生的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双赢。

六、改善和提高教师非专业因素能力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非专业素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因素,教师应对影响专业发展的错综复杂的非专业因素有意识培养、有效地加以整合,并融入专业发展规划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专业发展的道路。

(二)开展教育研究

教师对易忽略的非专业发展素质做调查分析,对其与实践结合时产生的困惑进行总结和反思,产生课题,撰写论文。把握研究的引导性和应用性,以保证成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总结研究成果,向全校推广。在校际之间开展各种教研课、观摩课,使教师举手投足间优雅大方、训练有素,不断丰富自己的非专业素质,最终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参加专题培训

职能部门要在教师培训内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非专业因素成分,有意识地组织一系列非专业素质的专题培训,如:教师体态语培训、教师口头语、书面语培训。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充电,促使教师强化认识,自觉行动。

(四)教师间交流合作

教师要保持开放交流的心态,增强同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榜样试教,观摩录像,教学研讨,谈读书心得,促自我觉醒,同事间评价指正,取长补短,随时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能。

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受到专业因素和非专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非专业因素可以帮助教师专业因素发挥作用。有些非专业因素属于先天性的,大部分教师的非专业因素要后天培养,并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调整和改善。一个优秀的教师更要注重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以促进职业的成长和发展。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丛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3]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关怀素养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