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教学改革思考

2015-10-26徐璨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岗位物流院校

文/徐璨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物流人才需求也在急剧扩大,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急需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1.整体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110万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另外,由于进出口贸易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熟悉报关、货代以及电子商务等复合型物流人才也颇受企业的青睐。

2.各类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

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均有不同,大部分物流相关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为物流操作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企业需求比例达57.94%。伴随着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迅猛发展,目前与运输行业人才缺口最大,其次是仓储业。此外,国际物流业对国际物流经理、国际货代经理、报关员、报检员等也有较大的需求。

二、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现状

截至2011年初,我国已有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作为新兴学科,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师资匮乏

物流作为新兴学科,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物流专业师资,多数教师均由管理类、经济类学科转化而来,缺乏企业经验,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等信息的获取相对滞后,在师资队伍中,能够真正将理实结合起来的教师十分匮乏。

2.教材内容落后

物流是一种应用型学科,它的理论多来源于物流实践活动,当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理论知识远落后于不断发展的物流管理实践。

3.培养目标滞后

在物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设定都缺乏前瞻性,不能让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接企业需求,难以满足未来岗位需求。

4.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职业教育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知识局限性,多数管理课程的设置仍是“重理论,忽视实训”。理论知识的教学往往脱离实际需求,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不能贴近企业实际,多媒体的运用缺乏有效性,甚至不能为学生创设模拟环境进行企业物流管理活动的模拟训练。

5.评价方式陈旧

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以此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即使加入了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因素,仍无法反映学生是否能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教学改革的思路

1.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一方面要“走出去”,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院校进修、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请进来”,积极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操作及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也要加大引进海外留学物流人才和出国培训力度,采取邀请外国专家来讲学的办法,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

2.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实用性、有效性,因此,可以组织物流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的教材,加强案例内容的典型性、实训任务的有效性。同时也可根据校企合作的工作流程,自主编写有现实意义的实训教材。

此外,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要基于物流行业、企业实际发展及需求,结合物流职业标准,设计、开发、更新教学内容,内容需融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

3.以企业需求为立足点,确立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立足点,突出能够符合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的高知识、高技能、高素养应用型人才。

4.以学生为主体,增加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程的设计背景应贴近企业、贴近岗位,以课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利用教学平台等手段激发学生课前、课上、课后自主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和交流。同时,运用一些成熟的仿真平台或软件,将企业中常见但实训室无法操作的设施设备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岗位的仿真操作操作,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充分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5.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多元评价

评价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应侧重学生对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评价应以重能力、重素质为原则,以教学目标为标准,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为依据,评价体系应该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体现企业的需求,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技能水平。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课程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如,“校内课程实训评价”、“校外顶岗实习教学评价”、“毕业方案设计”等。当然。还要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必须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闭卷考试、物流活动模拟操作、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多元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

[1]李凤梅.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346 -347+350.

[2]夏纯迅.《物流采购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2011,(1):158.

[3]喻先广.我国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6):242.

[4]吴媛媛.关于培养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202.

猜你喜欢

岗位物流院校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