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研究

2015-10-26狄婷婷俞辉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客体教育工作者

文/狄婷婷 俞辉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以网络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利用网络这一新的媒介,实现教育工作者与受众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向人们传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快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报刊、广播、电视为载体进行传播,与网络相比具有滞后性,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信息更新和传播快,尤其是现代的网络通信如QQ、微信、微博等,更加便捷地促进信息交流,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浏览各种动态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这一特点,把握时代发展主题,传播具有时效性的思政教育思想,让广大网民了解时代发展得主题。

(二)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交互性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互动,具有双向性。以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统媒介 (报刊、广播、电视)进行传播,是一种单向式的传播。而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双向的,网络传播主体通过网络媒介 (网站、QQ、微信等方式)将思想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可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取向来获取知识,同时,受教育者也可用对内容进行评价,与传播主体进行思想交流。教育者能够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促进主体与客体的沟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三)沟通方式的平等

沟通方式的平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体与客体人格平等、地位平等。在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沟通双方的身份是可以不公开的,网络教育的主体发布健康、时效性强、促进教育发展得信息,教育客体针对问题可以提出自己不敢当面提问,或者隐私性的进行提问倾诉。通过网络环境,教育主体有效发布信息与回答,教育客体主动、平等地接受信息与提问,双方平等和谐地交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友善对待每一位提问者,积极给予思想指导,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空间的发挥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

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具有传播快速、信息更新快的特点,这必然要求教育主体要有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时浏览信息以及快速传播信息。对教育主体网络技能运用能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地鉴别能力,筛选健康时效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更多现代化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尤其是大学生,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方式多样,然而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的侵蚀,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常引发社会问题。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大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之中,缺乏与现实人际间的交往,导致交往能力退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需要提高鉴别素养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信息化发展得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信息中夹杂着一些西方国家的观念,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观念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去深思。因此,我们要从现代网络特征出发,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优势,及时有效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信息,纠正批判不良思想,给予大众正确的引导,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当代知识,了解时代主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对策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得社会,网络媒体已是大众传媒的主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也要与时俱进与现代化接轨,这必然需要网络。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的有效方式,网络信息发展快,信息内容复杂多样,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及信息帅选能力。

(二)把握时代主题

现代社会活动如生活、工作、交友等都越来越依赖网络。在这样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时代发展主题,把握信息的控制权,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利用网络载体传播手段,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三)加强网络监管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网络载体下搭建主体和客体沟通交流的平台。然而,网络文化发展快,内容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监管运用得当,势必会促进社会发展:如果管理不当,一些不良信息的泛滥会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我们在构建网络文化建设,传播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网络媒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规范网络文化发展,健全网络文化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营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黄伟.开放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

[4]李叔华.网络德育: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人民教育,2000.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客体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教育网络舆情议题演变分析
教育网络舆情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量化研究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