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评价

2015-10-26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企业家比例升级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课题组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评价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课题组

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过快“倒逼”,多数企业有转型升级意愿,创新创业的氛围较浓。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成为转型升级首选路径,由产品延伸至服务是新选择。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投入方向是设备升级、管理升级、自主研发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但总体上浙江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浙江经济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走向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为了解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状况,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5年5月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样本企业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取6个市的3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重点调研。

本次问卷调查范围为全部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按行业增加值比重采取PPS抽样调查方式。问卷填报人为主管生产经营的企业负责人。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521份,覆盖全省11个地市。按规模分,大型企业24.7%、中型企业40.8%、小微型企业34.5%。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2.0%、集体企业1.6%、有限责任公司21.3%、股份有限公司14.8%、私营企业36.4%、港澳台投资企业11.3%、外商投资企业12.6%。

本报告主要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过快“倒逼”,多数企业有转型升级意愿,创新创业的氛围较浓。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成为转型升级首选路径,由产品延伸至服务是新选择,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业态尚未成为主流选择。

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投入方向是设备升级、管理升级、自主研发。企业自评显示,生产情况和市场竞争力已因转型升级获得明显改善。

企业转型升级的三大难点是缺乏管理人才、缺乏技术支撑和缺乏资金。此外同质竞争和新产品易受仿冒也困扰着企业。

数据显示,大企业在转型升级上有天然优势。转型升级意愿、投入强度和绩效均同企业规模成正比。上市公司群体各方面数据与大企业相仿,但绩效更胜一筹。

企业在推进转型升级同时,也期望政府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对宏观环境中的经济、政策、文化、法律和社会舆论子环境评价较高,但对市场竞争子环境评价稍偏负面。

企业发展需要持续投入和几代人坚守。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精神是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浙江制造业企业家愿意坚守实业,愿意子女成为企业家。多数企业家子女也愿意从事实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选择

(一)转型升级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企业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关于“贵企业有无转型升级意愿”,71.4%的企业家选择了“有意愿”。

行业分组数据显示,不同行业对转型升级迫切性认识不一,最高100%、最低56.4%,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行业意愿高于传统行业。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有意愿”比例最高为股份有限公司85.8%,最低为集体企业58.3%;按规模分,大、中、小微企业呈递减趋势,分别为84.8%、74.8%和57.8%;此外从特殊分组看,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意愿非常强,比例高达89.5%。

(二)转型升级原因

转型升级原因中,“行业竞争激烈”(69.7%)高居首位,其次为“企业成本过高”(41.1%)、“发现新的市场机会”(39.1%)和“新产品或技术研发成功”(34.4%),而“市场萎缩”(22.4%)和“行业发展前景暗淡”(12.0%)影响较小(见表1)。

分组数据显示,当前各制造行业市场萎缩问题并不明显,但企业普遍承受着激烈的同行竞争与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市场“倒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在抓住新市场机会与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方面,上市公司群体与大型企业群体明显高过其他群体。

表1 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三)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企业对于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明显集中于“产品创新”(65.7%)与“技术升级与创新”(60.1%)两项,在各企业群体内均居首位与次位,选择率全部超50%。

其余各选项的选择率在任何群体中均未达到50%,但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对于“企业间资源整合”的选中率分别达到47.3%和43.3%,显示出该两群体拥有跨企业整合资源的特殊禀赋(见表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评价

(一)转型升级投入强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自主研发、设备升级、人才引进、品牌建设、管理升级等五个方向上,投入“明显增加”的企业比例约二至三成,“有所增加”约四至五成,“持平”约二至四成,而“下降”仅1%-2%。将“明显增加”与“有所增加”比例简单加总,可以发现投入强度居前的分别是管理升级(78%)、设备升级(76%)、自主研发(73%),居后是人才引进(65%)、品牌建设(59%)。

数据显示企业投入强度大致与规模成正比。上市公司群体显示出与大型企业相近的投入强度。

(二)转型升级绩效

表2 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表3 样本总体对宏观环境评价(%)

在市场竞争力、生产情况、盈利状况、用工数量等四个方面,自评“显著改善”的企业约一至二成,“改善”约五至六成,“没有改善”约二至三成。将“显著改善”与“改善”比例简单加总,可以发现转型升级绩效最多体现在生产情况(84%),其次是市场竞争力(82%)、盈利状况(71%),最后为用工数量(64%)。

数据还显示转型升级绩效与企业规模大致成正比,表明转型升级绩效有规模效应。这应该是前述的转型升级意愿及投入强度均与规模成正比的根本原因。此外,上市公司群体显示出很强的转型升级绩效,虽然投入强度与大型企业相近,但绩效更胜一筹。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对转型升级难点的认同,“缺乏管理人才”(49.8%)、“缺乏技术”(47.4%)、“缺乏资金”(44.2%)三项最为突出,“担心产能过剩”(33.7%)、“担心新产品被仿冒”(23.8%)认同率较低。

分组数据显示,最渴求管理人才的是上市公司群体,比例达到61.3%;最渴求技术的是中型企业,比例为51.5%,既高过大型企业,也高过小微型企业,原因可能是大型企业已经掌握着较多技术,小微企业则技术需求较低;最渴求资金是小微企业,比例为57.8%,此外48.4%的国有企业也勾选了缺乏资金;国有控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勾选产能过剩问题的比例达54.4%和48.4%,明显高于平均,原因可能是国有经济更多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

反向分析发现,资金方面,最不缺钱的是上市公司群体,仅23.3%勾选资金问题;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仅32.2%勾选;此外企业规模越大,越不缺钱,大型企业勾选资金问题比例为33.9%,中型企业升至39.4%,小微型企业则猛升至57.8%。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期盼

(一)宏观环境评价

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家对宏观环境整体评价较为乐观。在经济体制、法律体制等六个方面评价中,乐观比例大多远超不乐观比例,仅市场环境方面,乐观比例稍小于不乐观(见表3)。

为对企业家乐观程度进行简捷度量,本次调查引入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计算中的“扩散指数”方法,将乐观、一般、不乐观三项比例以1、0.5、0为权重平均成单个扩散指数。在此处,扩散指数100%代表完全乐观,50%代表乐观比例与不乐观相等,0%代表完全不乐观。居中的50%为平衡水平,是样本整体偏向乐观或不乐观的分水岭。按扩散指数衡量,企业家评价最乐观的是政策体制(65.1%),其次是法律体制(63.1%)、文化环境(60.1%)、经济体制(58.2%)和社会舆论(57.9%)。市场环境扩散指数为49.8%,微低于50%平衡水平。

表4 样本总体对政府措施评价(%)

(二)政府措施评价

企业家对政府支持措施整体评价较为乐观。在技术信息、资金、吸引人才等三方面支持上,评价为“好”的比例均大幅超过“有待改进”比例。三个方面所得扩散指数均在50以上,说明企业家的评价均偏向正面(见表4)。

(三)转型升级环境不足之处

总体上,对于转型升级环境不足的认同,“市场机制不完善”(60.6%)高居首位,其次是“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31.4%),而后是“企业主体不突出”(25.0%)、“行业共性技术支持不足”(24.0%)、“知识产权保护不力”(22.0%)三项,“行政管理体制与准入制度制约”(15.1%)认同率较低。

除个别数据外,各企业群体在6个选项上的认同率均与总体水平非常接近,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说明以上6个选项的认同率及其排位,是各企业群体的一致看法。

(四)对政府的建议

本次调查提出了“您对政府在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方面的建议是什么”,这是本次调查中唯一的开放性问题。结果显示,有26.9%的企业家回复了该问题;所有建议中长度超过50个汉字的达16.4%。从调查经验看,该两项比例均属较高水平,说明转型升级是制造业企业家群体的热点问题,他们愿意花费时间把建议手写到问卷上,希望在某种程度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建议属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较难进行常规数量分析,本次调查共收集到400多位企业家的建议,信息量大,难以进行人工判别分析。阅读所有建议后,课题组另辟蹊径,采用人工与计算机混合方法,尽量挖掘所提建议的内含价值。方法如下:首先拟定关键词列表,逐一交计算机进行匹配运算(即包含某关键词的建议有多少条),再以关键词匹配比例近似代表建议对各焦点的涉及程度;其次根据关键词列表人工筛选典型建议。

根据运算结果,匹配比例居首的关键词为“政策”,39.9%的建议写到“政策”两字。其次分别是“资金”27.6%,“人才”16.4%,“税”13.7%,“市场”12.7%(见表5)。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主体和执行者是企业家,政府扶持政策最终要体现在企业家的主动选择上,因此企业家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同时,当前第一代企业家逐渐接近退休年龄,子女接班问题日渐浮出水面,该问题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尤为重要。此次调查在企业家价值认同与子女接班上各设计了两道问题。

表5 企业家建议分类

结果显示,虽然当前制造业承受下行压力,企业家整体上对自己的事业和所选道路持高度正面态度。对于“自己的事业是否有意义”,83.6%的企业家选择了“是”,“无所谓”15.2%,“否”则低至1.2%。将以上三项加权平均成扩散指数后,企业家总体该指数达91.2%,离百分百正面评价距离不远。对于“再给一次机会是否仍愿做企业家”,正面回答比例77.7%,同样远高过负面比例10.4%,扩散指数83.7%,远超50%平衡线。

子女接班问题上调查结果也显示出积极信号。对于“是否愿意子女做企业家”和“子女自身是否愿意做企业家”两题,正面回答比例达四至五成,负面比例不足二成。按扩散指数衡量,两题该指数分别为69.8%和65.0%,均高过平衡线。

课题负责人:储小华;课题组成员:黄庆平蒋怡倪建春韩冰;执笔:储小华倪建春

猜你喜欢

企业家比例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人体比例知多少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组成比例三法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回暖与升级
金色年华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获企业家好评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