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 新结构 新动力
——关于做好服务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10-26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岩益

浙江经济 2015年18期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岩益

新常态 新结构 新动力
——关于做好服务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岩益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服务业而言意味着在三次产业中相对速度更快、相对比重更高、相对贡献更大、发展机遇更多。浙江要加快形成较高水平的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从服务业大省到服务业强省的转变

浙江服务业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增长快、贡献大

从规模看。2005年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连续10年快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服务业总量稳居全国第四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居各省区第二位。

从投资看。“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2.9%,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3.1个百分点,连续7年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

从税收看。“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全省地税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65.4%提高到2014年的67.1%,对地方财力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从就业看。“十二五”前三年,全省新增服务业就业104万人,比全部新增就业多31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2014年,服务业贡献了全省47.9%的国民生产总值、65.2%的固定资产投资和53.7%的税收收入,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首次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2015上半年,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0%。可以说,服务业已经成为浙江稳增长的主动力、调结构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

(二)特色鲜明、优势显著

区域特色。2014年,杭州、温州、金华、舟山等4个设区市,接近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杭州的电子商务、休闲旅游、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全国,宁波、舟山的港航物流业独具特色、发展迅速,温州、台州的地方金融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绍兴、金华的商贸流通业不断做大做强,丽水的养生养老产业初具规模。

优势行业。金融业的“浙商系列”发展迅速,社会融资规模居全国第5位,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国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4位。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三强。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2位,业务收入居全国第3位。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顺利获批。

名企名品。行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电子商务龙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完成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商贸服务业龙头浙江物产集团2011年起跻身世界500强,排名逐年提升。文化服务业龙头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分别成为中国电影、电视剧第一股。旅游业龙头开元旅业、宋城演艺杭州扎根、全国开花。快递业的“四通一达”全部由浙江人创立,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等等。新亮点层出不穷。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互联网+”众创空间方兴未艾,浙江网商银行6月25日正式开业,“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等62家“淘宝村”上半年销售过百亿元,“义新欧”、“甬新欧”等为提升浙江国际经贸合作开辟了崭新的通道。

浙江服务业的大发展,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的,这既是产业结构自身演进的结果,也是多年来全省上下服务业工作者兢兢业业、不断努力的成果。

把握新形势、树立新目标、探索新举措

(一)把握新形势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浙江经济整体而言意味着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对服务业而言则意味着在三次产业中相对速度更快、相对比重更高、相对贡献更大、发展机遇更多。

经济发展阶段的机遇。根据经济规律和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业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比重一般可达到“三个70%”。浙江早在2012年就已迈过人均GDP1万美元大关,但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36.4%,不仅与发达国家“三个70%”的水平相距甚远,与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相比,也有10到20个百分点不等的差距。这表明,浙江服务业正处于“扬帆正当时”的宝贵时期,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国家产业导向的机遇。本届中央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针对信息消费、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生产性服务、旅游服务、保险服务、体育服务等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服务业扶持政策就达31个,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更加重要的是,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服务业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移动购物、掌上医疗、网络旅游、手机打车、厨师上门等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成为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省委、省政府“720”新判断的机遇。7月20日,省委常委会在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社会形势时指出:“近几年,我省服务业发展势头很好,比重逐年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要牢牢把握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大趋势,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统筹发展新兴高端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紧启动服务业强县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服务业发展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然,浙江服务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障碍。一是制度保障不足。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不利于激发和保护服务业企业的创新热情。服务业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部分新兴行业地方标准还存在空白。服务业统计体系与服务业发展实际不完全匹配,涵盖全行业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亟待建立。服务业立法滞后,如美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出台的各类法律已达十余部,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二是市场开放不足。金融、电信等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过高,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面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部分行业缺乏必要的准入管理。养老、教育、医疗、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尚未完全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的困局,企业的诚信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缺乏规范。

三是要素保障不足。企业对用地少、融资贵、人才缺等反映强烈,对服务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还缺乏比兄弟省市更有力的招引鼓励措施。

四是工作力量不足。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作为全省服务业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省发改委服务业工作力量配备尚显薄弱。前几年各地通过努力设立起来的服务业局(办),很多也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被撤并。

(二)树立新目标

下一步,浙江要加快形成较高水平的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从服务业大省到服务业强省的转变。

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3.1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53%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2万亿元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0%左右,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达55%左右。

质量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23万元/人,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5.5万元/人,在服务业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结构明显优化。到2020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信息经济强省、金融强省、旅游经济强省、现代商贸流通强省以及国际电商中心建设成效突出,重点领域国内领先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服务业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移动购物、掌上医疗、网络旅游、手机打车、厨师上门等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成为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三)探索新举措

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计划。县域经济是浙江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市、区)政府是产业引导、规划发展最直接的主体。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就是要引导县(市、区)政府转变发展理念,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放在服务业领域。

一是要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二是将全省90个县(市、区)分为三类,Ⅰ类地区包括杭州市上城区等设区市的27个中心城区,Ⅱ类地区包括2014年GDP总量在300亿元以上的萧山区等36个县(市、区),Ⅲ类地区包括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在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的桐庐县等27个县(市、区)。三是针对每类地区的不同特点,从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等四个方面选取各1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每一类地区中评价得分前40%的县(市、区)可以自愿申报省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地区。四是综合考虑相关县(市、区)的服务业工作基础、发展意愿、发展潜力等情况,确定省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地区。首批确定20个左右试点地区。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服务、评价激励、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服务业强县(市、区)打造成省领导重视、全社会关心、质量效益较高、对全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龙头区域。

当然,在抓好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力争建设若干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核心城市。要继续抓好1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综合评价、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提升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坚持梯度发展、特色发展,把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凝聚为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服务业重点行业培育计划。针对“十三五”时期浙江服务业发展方向,从经济社会贡献度、比较优势、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发展前景等四个维度选取11个指标进行测算,综合考虑未来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提出:未来浙江省一方面要重点发展规模大、带动性强、比较优势显著的信息服务、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等六大支柱服务业,另一方面要从新业态、新模式的“增量”角度,重点发展一批潜力大、增长快、有亮点的健康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四大新兴服务业,构筑“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同时,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业。

一是要构建“十三五”服务业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十三五”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6+4”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编制服务业规划,力争形成“一个服务业总体规划+十个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一批地方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规划体系。二是要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省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等都率全国风气之先,要继续落实好。此外,2013年以来陆续出台的服务业具体行业扶持政策很多,但要发挥实效,还必须在宏观指导和落地生根之间找到通道。下一步,要紧密跟踪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及时研究配套措施。

服务业名企名品名家培育计划。名企名品名家是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部分,也是服务业工作的有效抓手。

一是要抓名企。注重发挥130个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日常联系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标准管理。二是要抓名品。抓好服务质量建设,提升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做好重点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力争各级政府质量奖开始覆盖服务业企业,浙江名牌中的服务业品牌比重有所提升。三是要抓名家。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继续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思考与建议

(一)强化力量,完善工作机制

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省服务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做好服务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的体制机制与7月20日省委常委会对服务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服务业作为浙江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还不够匹配。从各地看,服务业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一度被取消,对服务业的认识、对服务业工作的重视、对服务业发展的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各级发改系统看,服务业处(科)室撤并、缺乏专职工作人员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服务业主导的发展阶段,谁能够尽早充实服务业工作力量、改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环境,谁就能抢得服务业发展的先手。近两年,服务业工作力量较强的嘉兴市、服务业各类改革试点比较活跃的金华市服务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就是很好的例子。

下一步,要做好“合纵连横”两篇文章。横向,重在发挥部门合力,省级层面要充分发挥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各地也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服务业议事协调机构。纵向,重在发挥系统合力,各级发改系统都要把服务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选配精兵强将,备足粮草弹药,没有服务业工作专门处室、科室的要争取设立,缺少服务业工作专职人员的要尽快配齐配强,为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二)深化改革,优化政策环境

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度”主要来自于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政策环境的优化。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四张清单一张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一步,要及时调整服务业工作思路,改进服务业工作手段,从零星的行业扶持政策向重点领域规划和一揽子政策转变,从单向的“给钱给地”向有进有出的产业引导基金转变,从针对少数市场主体的倾斜性要素保障向针对行业发展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诚信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统计体系优化等转变。

(三)与时俱进,把握工作规律

前不久,我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服务业境外专题研究班,深感做好结合、融合、整合三篇文章对服务业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合力。美国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由市场调节。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市场监管、制定前瞻性规划等手段,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比如,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美国先后颁布了市场公平法案等14部法律。

二是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美国既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又借助服务业,建立生产制造与专业化服务结合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提升制造业、农业竞争能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目前,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的服务业大国,还是世界第二的制造大国(第一为中国),又是世界第一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三是国内国外资源有机整合,提高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从美国国内看,现代服务业加速向大城市集聚,纽约等大城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90%左右,纽约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26%上升到目前50%左右。从国际分工看,近年来,美国低端服务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端服务业则牢牢留在本国。比如,美国金融业把人工语音服务外包给印度,把保安视频监控外包给中国,把产品设计、交易、会计法律服务等高利润环节留在了华尔街。

猜你喜欢

服务业发展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