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2015-10-26晏妮李劲胡晓霖冷怀明
晏妮,李劲,胡晓霖,冷怀明
(1.《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38;2.中国药房杂志社,重庆400042)
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晏妮1,2,李劲2,胡晓霖2,冷怀明1
(1.《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38;2.中国药房杂志社,重庆400042)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方法调查分析417名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我国医药学科研工作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普遍不足且不够全面,近20%的被调查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约50%的被调查者不愿对学术不端行为承担责任。结论要改善我国目前学术风气不正的现状,应加强高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改变当前的学术机制和晋升体系,同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
学术不端;认知情况;问卷调查
近年来,以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有损科学事业的公众信任度,同时也浪费国家的公共资源,给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影响[1]。中国国情研究会调研员董协良调查发现,每年网上揭露的国内学术造假事件约有100起[2]。学术不端事件频频曝光,但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却远远不止被曝光的这些[3]。学术界的诚信、道德和良知因此受到极大挑战。医药学界肩负着保障广大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任,医药科研工作者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笔者对我国医药科研工作者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原因,为规范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中国药房》杂志的作者、审稿专家,以及《中国药房》《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的编辑人员,其中《中国药房》杂志的作者、审稿专家主要为全国各地区各级医院、医学院校的医师和药师。
1.2调查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通过现场调查和电子邮件的方式,采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翻译的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4]中的科研不端行为问卷对医药学科研工作者的不端行为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共设14个问题(详见图1),分别从伪造(问题1)、不同类型的数据篡改(问题2~3)、不同类型的剽窃(问题4~6)、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问题7~9)、举报的责任(问题10~12)、实施责罚(问题13~14)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描述。要求被调查者用以下5个选项表示赞同或反对程度:A,极力反对;B,反对;C,既不赞同,也不反对;D,赞同;E,极力赞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图1 科研不端行为调查问卷表
2 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共回收调查问卷417份,问卷中各项的选择情况详见表1。
伪造:从问题1的选择情况可见,88.48%(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对伪造有着正确的认识,认为在实际未做实验的情况下报告伪造的实验数据,永远都是不当行为。
数据篡改:由问题2~3的选择情况可见,87.77%(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对直接的数据篡改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为使实验结果看起来更加合理而更改实验数据,永远都是不当行为。57.55%(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认识到了间接的数据篡改,认为试遍各种不同分析方法,直到出现一种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方法的做法,永远都是不当行为。
剽窃:由问题4~6的选择情况可见,73.38%(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对语言或文字的剽窃有正确的认识,86.33%(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对数据的剽窃有正确的认识,66.91%(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对想法的剽窃有正确的认识。
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由问题7~9的选择情况可见,有16.54%(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可能会发生选择发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在确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就可能会选择性地省略掉自相矛盾的结果,以加快文章发表的进程。有18.71%(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可能会发生纂改或伪造的学术不端行为,在确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就可能会篡改或伪造数据,以加快文章发表的进程。有76.98%(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认识到了文章发表时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基金申请时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认为在文章发表时数据的完全真实性比在基金申请时更重要。
举报的责任:由问题10~12的选择情况可见,70.5%(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认为,如果见证了某人有科研不端行为,就有采取行动的道德义务。但仅有56.84%(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在见证了某个同事或同行有科研不端行为时,愿意举报。56.12%(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在见证了导师或项目负责人有科研不端行为时,愿意举报。显示受调查的人员对同事和领导的科研不端行为有着更高的容忍度。
实施责罚:由问题13~14的选择情况可见,55.39%(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认为,如果在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了伪造数据,所有的共同作者均须平等共担责任。60.43%(赞同+极力赞同)的受调查者认为,如果在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了伪造数据,所有的共同作者均须受到惩罚。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科研工作者不愿为共同学术不端行为承担责任。
2.2原因分析
高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的缺失: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在于高校,学生在开始进行科学研究时就应同时接受科研诚信的教育,树立科研诚信的意识,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事后补救。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开展学术不端的相关课程,学生在论文撰写时也未得到全面的有关学术不端的指导和要求,导致学生在实施科研行为的过程中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因此在进行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缺乏依据的准则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参加工作后,由于本身缺乏科研诚信的意识,再加上大多数的科研单位更加致力于科研成果的攻关,而忽略了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和宣传,就更难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赵延东等[5]的调查研究显示,近一半的人从未系统地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知识。
学术评价标准不合理:我国当前的学术评价标准主要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为主质量为辅,科研人员想要获得更高的职称和学术地位,必须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发表,以量化为主的学术评价标准助长了浮躁心态和造假风气,再加上很多医药学科研工作者由于临床任务繁重,往往缺乏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迫于形势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这也是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惩戒体系不完善: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专门的调查和惩处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仅能惩处一小部分较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且民事侵权行为需要被侵权人起诉才能得到受理,很大一部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学术不端行为由于被侵权人未知晓或因为其他原因没有起诉而逍遥法外。教育部、科技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规章虽多,但各自为政,约束范围有限,部分规定不明确,且缺乏强制性而流于形式。由于学术不端行为带来了巨大利益而承担的风险却很小,导致一部分人铤而走险。
科研工作者诚信意识不足:大部分的学术不端行为都只能从道德角度加以谴责,而道德是缺乏强制性的,要杜绝研究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必须依靠科研工作者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诚信意识。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学术诚信和道德水平下降,学术规范意识缺乏,社会责任弱化,科研价值观歪曲,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6]。学术不端行为要从源头上根除,加强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个人诚信意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3 结语
我国医药学科研工作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普遍不足且不够全面,对伪造、篡改、剽窃等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大部分受调查者有较清晰的认识,近两成的医药学科研工作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约半数的医药学科研工作人员不愿意对学术不端行为承担责任。要改善我国目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学术风气不正的现状,首先,应该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源头上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和学术修养;其次,要加强科学精神的宣传,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诚信的社会风气,为科研工作者塑造良好的学术环境[7]。改变当前的学术体制和晋升体系,不以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强制标准[8]。同时,应出台法律法规规定科研人员行为准则,明确规定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一旦发现学术造假严惩不贷,形成造假失信必受惩戒,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机制和法制环境[9];在完善相关学术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法律的教育引导及强制作用来预防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10]。如此,我们的学术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
[1]张爽.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探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孙海华,叶铁桥,雷宇.专家剖析学术造假七宗罪——法律局限放纵了学术不端[EB/OL].(2009-08-01)[2015-05-28].http://article.cyol.com/home/zqb/content/2009-08-01/content 2784496.htm.
[3]魏杰,王琳.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及分析[J].今传媒,2012(2):111-112.
[4]Francis L.Macrina.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M].何鸣鸿,陈越,等,译.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7.
[5]赵延东,邓大胜.科技工作者如何看学术不端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J].科研管理,2012,33(8):92-99.
[6]蒋兴华.高校科研不端行为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及多元防治研究[J].科研管理研究,2012(15):128-132.
[7]夏晴涛.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8]李小萍,武建虎,尤伟杰.《武警医学》作者学术不端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1):57-60.
[9]陈丽平.韩宝生代表认为打击学术造假“重典”不可或缺——出台法规明确学术不端行为追责办法[EB/OL].(2014-03-11)[2015-08-12].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4-03-13/content 1854808.htm
[10]王慧.法律责任意识培养对防治学术不端的作用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ers′Cognition on Academ ic M isconduct
Yan Ni1,2,Li Jin2,Hu Xiaolin2,Leng Huaiming1
(1.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0038;2.China Pharmacy Publishing House,Chongqing,China 400042)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of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ers′on academic misconduct.M ethods 417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ers′cognition on academic misconduc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Results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ers′cognition on academic misconduct was insufficient and incomprehensive in most cases.Nearly 20%medical researchers might have done academic misconduct during scientific research,and about 50%medical researchers were unwilling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academic misconduct.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academic misconduct overflows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is bad in China,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ocial publi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current academic system and promotion system must be changed.At the same time,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ssued to standardize researchers′behaviors.
academic misconduct;cogni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D923.4
A
1006-4931(2015)24-0021-03
晏妮,硕士研究生,编辑,主要从事医药学期刊的编辑工作;冷怀明,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药学期刊的编审工作,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1033736486@qq.com。
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