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优势分析

2015-10-26刘玉升

戏剧之家 2015年24期
关键词:苏州毕业生院校

孙 琳,刘玉升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发展,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我国起步较晚的职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社会理解度很不够,同时认可度也不够高,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苏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同样面临这一严峻形势,苏州市相关部门联合高职院校积极挖掘高职学生的自身优势,同时利用苏州良好的经济自然环境对高职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联合企业全面支持,有效推进高职学生的就业。

据统计,2015年苏州高校毕业生达到约4.1万人,就业不容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应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在组织上进行支持,学校、企业、大学生也应参与进来。

二、苏州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分析

(一)苏州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苏州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较早,市场观念深入人心。苏州地区商业精神和文化积淀较为深厚,技术、思想、价值观、习惯、知识、道德都包含在文化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苏州地处东南一隅,历史上较少受到主流传统意识的影响,经历战争破坏较轻,造就江南水乡的富庶,商业经济的发达。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人文自然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在此成才和就业的地域魅力。

(二)苏州多管齐下推动大学生创业以促就业

苏州纵深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建立了32家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高校自有的模拟实训师资已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全年创业模拟实训达5000余人。推荐创业项目参加第一、二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总决赛,其中3个项目入围全国十强;成功举办“2015年苏州市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竞赛”,吸引全市10个县市区和25家在苏高校积极参与,共有200多个项目参赛,成功树立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新建成大学生创业园或孵化中心13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2个。多项举措极大促进了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

(三)苏州独特的产业结构对于苏州大学生就业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苏州经济三大产业结构为9.1:45.2:45.7,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服务业发展对于苏州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是非常好的机遇。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遇与岗位,促进就业。苏州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苏州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就业环境。

(四)政府的优惠政策助推苏州大学生就业

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就业。2015年苏州市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1万人,面对复杂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苏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明确中小企业招用应届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给予企业500元/人岗前培训补贴和不超过1年的单位缴费部分全额社保补贴;对各类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当年新招用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2000元/人一次性就业补贴。此外,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本学籍地高校毕业生,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补贴。此外,苏州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登记系统,并实时动态跟踪服务。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一人一策”个性化援助方案,实施“一对一”重点就业帮助,2015年开发了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255个。政府的倾斜政策和法规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起步辅助。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分析

(一)专业技能强

在专业技术方面,高职院校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直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突出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高等教育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注重能力,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企业、社会联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该行业的尖端技术、工艺、操作设备,结合职业环境有利于尽快创造效益,学生经过在企业岗位上的实习后,大大缩短了就业适应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学生学会了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提升了学习实践的能力,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和重用。

(二)较低的职业定位

大学生寄予厚望的就业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定位普遍较低,其原因有以下两种: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的费用比普通本科院校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2至3年,高职学生的时间成本较低;从家庭角度,因为较短学制的高职院校学费和生活费相对较少,因此高职学生的家庭负担相对较轻;从高校看,高职院校在教室资源、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投入的教育成本也稍低,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需要的工资待遇也普遍偏低,而较低的职业定位使得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得以拓宽,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其次,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偏低。由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职业教育了解程度不够,认可度不高,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这个固定的理解导致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要求不同:关于就业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具有一个相对较低的职业定位和心理预期,这也保证了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工作心态,以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范围,有利于其顺利就业。

(三)与企业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专业能力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必然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让学生深入社会、企业,以达到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通过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现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学生更好更快地接触和了解企业搭建了一个平台,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得到公司的认可和好评,就直接与企业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成功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对于学校,这种形式也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推进“订单教育”,帮助解决高职院校和就业脱节的根本困难和问题,提高就业的成功率。总之,高职院校推行的校企一体化的实践,广泛利用了社会资源,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扩大了学生和企业的接触,使实践环境和未来工作无缝对接,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重视程度高

由于高职学生学历层次低、理论基础薄弱,未来发展方向可选择的范围相对较小,因此高职院校和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危机意识。高职院校学生知道自己的就业劣势,所以有危机、有紧迫感,这种意识使得高职学生具有更加务实的职业生涯规划,面对就业机会时更为珍惜,在工作中更能保持谦虚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在工作中也更具竞争力;从学校的角度看,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学生的水平低,给高职院校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业压力也就成为高职院校解决就业的驱动力问题。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更重视学生就业问题,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制定了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以促进学生就业,加强高职院校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五)用人单位日趋理性

用人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标准逐渐趋于理性。厦门大学前副校长潘懋元教授曾指出:“什么是高素质人才,我们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许多人认为高学历即高素质,这是对高素质的庸俗化理解,是唯学历论;还有许多人则认为,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就是高素质人才,而一般性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则是低素质人才,这是唯出身论。”在日趋激烈和复杂的竞争市场中,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术和专业知识,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潜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日趋理性化将为高职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六)社会需求增加

新形势下,社会逐渐呈现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它的主要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技术人才危机已经出现,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生产线更为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占总工人数的1/3,而大多数是初级工。特别是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工人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此外,中国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加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相比于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教育具备更多的理论,因此,高职院校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自然成为主渠道,当前中国缺乏高技能人才,未来就业市场必然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带来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总之,苏州市高职院校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专业品质,创造自己的品牌,并打造区域或行业内具有较好的影响力,以确保苏州市高职院校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1]田莲.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之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

[2]盛桂颖.大学生面向中小型城市就业现状及其优势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14).

[3]聂建中.论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当代经济,2012(21).

[4]钟文圣,严瑶婷.苏州经验:经济驱动型现代化与和谐社会构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苏州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最“叛逆”的毕业生
说个好苏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