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阳城遗址概说

2015-10-26李宏伟

丝绸之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内城锁阳瓜州

李宏伟

(瓜州县文物局,甘肃瓜州736100)

锁阳城遗址概说

李宏伟

(瓜州县文物局,甘肃瓜州736100)

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锁阳城遗址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据守要冲,控扼古代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城市布局和建筑艺术雄伟壮观,建筑密集,布局巧妙,井然有序,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封闭性和防御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西部城市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标本,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之一。根据城址的形制、布局和有关专家考证,锁阳城保存了我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同时也保存了我国古代自然环境和人文遗迹沙漠化演进变化过程中的典型标本。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保护范围、保护现状、周边遗址、主要遗存几方面对锁阳城遗址总体情况进行了概说。

瓜州;锁阳城遗址;汉唐故城;文物保护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东连石油城玉门市(相距135公里),西接旅游名城敦煌(相距117公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接,西北经星星峡(相距187公里)与新疆哈密市接壤,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现辖五镇十乡,73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随着“两西”、疏勒河、引洮工程移民项目的实施,先后建立整建制移民乡镇6个,移民人口8.2万,占总人口的58%,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17%。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国道312线及安敦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交通十分便捷。瓜州县是甘肃省文物大县,是丝绸之路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是草圣张芝的故乡,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原型的原创地,是全国的古城遗址大县,也是“中国蜜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

一、锁阳城遗址概述

锁阳城全景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戈壁荒漠中,海拔1358米。遗址居于阡陌纵横、绿荫绕野的古绿洲中心,是丝绸之路上雄踞酒泉(肃州)与敦煌(沙州)之间,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一座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城址的形制、布局和有关专家考证,锁阳城保存了我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同时也保存了我国古代自然环境和人文遗迹沙漠化演进变化过程中的典型标本。锁阳城遗址起始于西晋,兴盛于隋唐,在西夏时期又成为西夏政权控制河西、雄视四方的军事、政治、指挥机关所在,在丝绸之路和西部边疆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西部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锁阳城遗址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据守要冲,控扼古代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城市布局和建筑艺术雄伟壮观,建筑密集,布局巧妙,井然有序,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封闭性和防御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西部城市当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标本,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之一。

锁阳城规模宏大,城址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城墙总长度达6.4公里。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段备选点。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随着2014年6月22日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的表决通过,锁阳城遗址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锁阳城遗址自然环境

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

气温:年均气温9~10.4℃,最高气温35~37.7℃,最低气温零下10.4℃至零下30.5℃。年平均日较差为16.1℃。

光照:全年日照时数达3230小时,日照平均率为73%。5~8月日照时间最长,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0小时。

降水:年降雨量45.7~104毫米,平均降水日数22.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1951~1990年未发生过暴雨,属极干旱区;年蒸发量2889~3028毫米,最大积雪厚度15厘米,最大冻土深度150厘米。

刮风:年平均风速2.2~3.7米/秒,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盛行东风和西风,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历年平均大风日数为70.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9.2%。

地质:处于北祁连山脉支脉长山子北麓第四纪冰河时期昌马洪积砾石层扇面与全新世洪积黄土层交会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貌:锁阳城的地貌构成主要有两种类型——沙质荒漠(沙漠)和风蚀地(雅丹)。

土壤:主要为膨胀土和风成黄土。

水源:锁阳城遗址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由疏勒河、榆林河及其渠道渗漏补给。

植被:锁阳城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植被。

三、锁阳城遗址历史沿革

锁阳城始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为晋昌郡治所。唐武德五年(621),置瓜州,锁阳城为瓜州下都督府治所,仍立总管府,管西、沙、肃三州。八年(624),罢都督,贞观中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为晋昌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瓜州。大历十一年(776),锁阳城被吐蕃占领。大中三年(849),敦煌世族张议潮归义军政权驱逐吐蕃,锁阳城复归于唐。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被西夏军占领,设西平监军司,仍名瓜州。西夏统治时期(1036~1227),国王李仁孝一度驻守瓜州,从事各类佛事活动,并在瓜州境内开凿了大量石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灭西夏州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复立瓜州,属沙州路,以“瓜沙二州为边塞重地,不可忽视”,并“以蒙古军万人,分镇险隘立屯田,以供军实方便”。至元二十六年(1289),因“瓜沙二州城坏,诏发军民修完之”,终元之世,瓜沙地区为军屯区域。

锁阳城遗址又称苦峪城。“苦峪”最早出现于明永乐三年(1405),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因土鲁番久居哈密,朝命边城筑苦峪城,移哈密卫于此地。明武宗正德(1506~521)后,苦峪城为吐鲁番攻破,徙民于关内。锁阳城荒废至今。

锁阳城盛产锁阳,数百年久负盛名,世人皆知,又因清代小说《薛仁贵征西》撰述锁阳曾解救三军将士性命的文学故事,故清后谓之“锁阳城”。

四、锁阳城遗址的位置及保护范围

锁阳城在地图上的准确位置为东经96°11′55.1",北纬40°15′09.5"。

锁阳城遗产区面积共计15788.6公顷。遗址的保护范围东界:东至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8911米的南北延长线,经过锁东公路向东南方转折的道路拐点;南界:南至距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6942米的东西向延长线,经过长山子河口;西界:西至距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7957米的南北向延长线,经过锁阳城西墓群的西边缘;北界:北至距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2372米的锁阳城遗址博物馆南边缘的东西向延长线。

锁阳城遗址缓冲区面积23424.66公顷,缓冲区四至边界东至遗产区东界外扩2000米,南至遗产区南界外扩8000米,西至遗产区西界外扩500米,北至遗产区北界外扩3000米。

锁阳城遗址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

锁阳城遗址区遗产分布图

锁阳城遗址在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图

锁阳城遗址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图

锁阳城遗址在丝绸之路上的地理位置图

五、锁阳城遗址保护现状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东南62公里的戈壁荒漠中,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的昌马冲积扇西缘。遗址南靠祁连山余脉长山子,东西两侧分别有疏勒河和榆林河。锁阳城遗址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址、锁阳城墓群和塔尔寺遗址。考古调查和勘探初步推测城址年代约为公元7~13世纪,是唐代瓜州城故址。

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内城、外城平面均呈不规则方形。内城总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城中有南北向隔墙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墙体上有城门、瓮城、马面和角墩等设施。外城西北部有一条东西向隔墙,将外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外城东、北两区距内城城墙20~50米处建有一道墙体,俗称“羊马城”,是城市的又一道防御工事。两处堡子分布于外城西北,相距约80米,平面呈方形,夯土筑造。

锁阳城农业灌溉渠系遗迹分布于锁阳城周边区域,包括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等。干渠和支渠的总长度约90公里,灌溉了锁阳城周边约60平方公里的耕地。锁阳城墓群分布于锁阳城城址南面和东南面,在南北宽5公里、东西长16公里的范围内,地表可辨认的墓葬共计2157座,以唐代墓葬为主,出土文物有三彩马、驼、俑、镇墓兽、丝绸、瓷器、钱币等。城址东侧1公里处有塔尔寺遗址,是一处大型的佛教寺院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考古推测为唐至西夏时期遗存。遗址中心残存圆锥形大塔一座,以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身上部为覆钵式结构。大塔北侧残存小塔11座。

六、锁阳城遗存及周边遗址

锁阳城遗址区域可分为锁阳城城址区、塔尔寺遗址区、农业灌溉渠系遗址区、锁阳城墓群区四部分。

锁阳城城址区分内城、外城、羊马城、1号遗址、2号遗址。

内城为不规则四边形,东墙长493.6米,西墙长576米,南墙长457.3米,北墙长534米。墙基宽19米,残高9~12.5米不等,顶宽3~4.5米不等。现存遗迹主要墙体的建筑方法为夯土版筑,补筑和重修的墙体则采用土坯垒砌和夯土版筑的方法。城内偏东筑有一道南北向隔墙,将内城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隔墙北段设有城门,是内城东、西两部的通道。

内城城垣皆筑马面,共有24座。马面是我国古代城池建筑中的一种创造,约兴起于北朝,沿用至近代,敦煌莫高窟北魏洞窟的壁画上就有城垣所筑马面的形象。马面实际上是在主体墙垣上加设的若干墩台,与墙等高,一般突出墙体之外数米。它不仅可起到支撑墙段的作用,使墙垣更为坚实稳固,更重要的是凭借此可从正面、侧面几个不同的方向迎击攻城敌军,大大增强了城垣的抵御、防守能力。

内城

外城

锁阳城角墩

内城四角均有角墩,西南角和西北角各设一个瓮城。西墙中段和北墙中段各开一城门,城门处均有瓮城护卫。从四个瓮城设置的方位看,这里是城市建筑的重点防区,这一独特的形制在国内尚属首例。在西北角墩之上,有用土坯砌成的一座瞭望墩,高出城墙达8米,这是锁阳城遗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该城瞭望敌情、俯瞰全城的制高点。内城现存的形制和遗迹及勘探结果表明,进入内城北门向南有一条南北大道,与进入内城西门的东西大道相通,形成了内城的交通主干道。在主干道的不同地段有辅道和巷道相通。内城的西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房屋遗迹和灰炭层堆积物,灰炭层的厚度达4~7米不等。内城的东城房屋遗迹和灰炭层堆积物相对较少。东半城的东南角内筑有一个小城,面积不到东半城的1/5,墙垣东段倒塌,墙基尚存,从其遗迹和方位看,也是该城的重点防守区域之一。东城南侧有宽敞高大的两处建筑台基,建筑台基的四周有道路环绕并与两城相通。从内城的东城和西城的位置及遗迹看,东城为衙署所在地,也是该城最高指挥机关的所在地,西城应为居民和市井居住区和活动区。从内城的各类遗迹、文化面貌、考古勘探及碳14测定的结果来看,内城与外城同属于一个时代序列,即兴建于西晋,兴盛于隋唐,延续至西夏。

外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墙长530.5米,西墙长649.9米,南墙东段长497.6米,西段长452.8米,北墙总长1178.6米,总面积48.1万平方米。墙基宽4~6米不等,残高4~11米不等。墙体均为夯土版筑,夯层厚6~7厘米,土质颗粒度较细密,与内城夯层厚、土质颗粒粗形成鲜明的差别。在外城的中段和内城西北角墩处有一道东西向的墙体,将外城分为南、北两城,是外城形制布局中不同功能区域严格划分的遗存。从建筑规模与考古勘探结果看,外城应为唐代鼎盛时期的建筑遗迹,该墙体被损毁后,后期没有明显的修补夯筑痕迹,城墙坍毁部分约占全城1/3,尤其是外城的南墙损毁最为严重,损毁的主要原因是城南长山子山间暴雨形成的洪水将墙体冲毁,城内厚达0.7米的洪水泥沙沉积层和水毁墙体说明了这一问题,外城内的房屋建筑遗迹多被洪水冲毁,只在内城西墙外可见部分建筑物和院落遗迹。外城四角均有角墩,从现存遗迹及勘探结果看,外城的东墙中段开有一城门,城门有瓮城护卫。北墙东段拐角处另开有北门,地面有明显的踩踏面。

羊马城在内城东、南、北墙外侧均有残存,墙体高1.6~3.2米不等,墙体厚度1.5~2.2米不等。属于主城的附属建筑,为唐代城市形制之一,是战时的防御工事和养畜之所,既环保卫生,又可增强防卫能力。锁阳城羊马城的设置,在内城和外城之间又构筑了一道防御工事,将内城的北门环围,增加了内城的防卫功能,同时对外城过往的商旅和人员往来起到了疏导和隔离的作用,使锁阳城内线防御系统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特征,是锁阳城内线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堡子共有2座,间距约80米,分布在外城的西北角。建筑平面呈方形,面积为11×14米和12×15米,四面墙体高8.6~10米不等,夯土层厚0.12米。从夯层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时代与锁阳城内、外城为同期建筑。从现存遗迹的位置和形制看,应为锁阳城外城西北流动岗哨的弩台遗址或外部无法及时进城人员的临时避难所,是锁阳城外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瓮城

马面

羊马城

综上所述,锁阳古城的总体布局、建筑序列和建筑群的区划全方位的统筹安排,较好地表现出城市布局的整体性与和谐美,其功能区区划分明,功能完善,在形制布局中各功能区错落有致,自成体系。同时,在形制布局中有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城垒高耸,形势险峻,层层设防,回环复杂,易守难攻,重点区域重点防守,表现出古代城市的封闭性特征和防御性特征,是中国西部土筑建筑史上的典型范例。

塔尔寺遗址区西距锁阳城城址1公里,寺门南向,留存残基。东西两侧残存鼓楼及钟楼建筑台基和僧房遗址。寺院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6.41米,南北宽104.45米,面积15292.5平方米。寺院前部现有大型庙宇建筑台基,残存大塔一座,残高14.5米,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身上部为覆钵式结构,下部为须弥座,大塔北侧残存小塔11座。整个建筑中轴对称,与中原一带寺院如出一辙。塔型庄严雄浑,十分壮观。

据当地老人说,上世纪40年代,大塔塔身被俄国人拆开,盗走大量的经卷及字画,数月内,散落的经卷还遍地飘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高僧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在此讲经说法月余。《重修肃州新志·柳沟卫》古迹条载:“唐朝断碑,在寺基内,字画不甚剥落。一面逼真唐体,虽未为唐人之极佳者,而断非唐后之书,因首尾残缺,仅存中段,文义不能联贯,而总系大中时复河、湟,张义潮归唐授爵,大兴屯垦、水利疏通,荷锸如云,万亿京坻,称功颂德等语。其一面,字体流入五代宋初,文义与前略相仿,似颂曹义金之语……”以上记载说明,塔尔寺遗址在唐初玄奘西行取经时就已存在,可以看出塔尔寺遗址是唐初瓜州城官员和居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据说“凡有许愿,莫不灵验”。玄奘西行取经在这里讲经说法时,曾在佛殿内的弥勒像前祈求佛祖的保佑;同时,据唐朝断碑记载,唐、五代时期张议潮、曹议金在瓜州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事迹。

从塔尔寺遗址的小塔里出土的泥梵塔中,发现了泥板印刷在宣纸上的西夏文六字真言,由此可以证明,塔尔寺的主要建筑遗迹是在西夏时期完成的,这和锁阳城遗址周边在西夏时期开凿的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榆林窟四处石窟的发展和兴盛相一致。由于元、明时期各个少数民族在瓜沙、一带拉锯式战争不断,社会不安定,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另据《法苑珠林》记载,北周时瓜州城东有大塔,塔内藏有从印度、西域传来的佛舍利。同时,在早年的大塔后侧的盗洞中发现了早期的大塔中包着一个小塔,地层台基3米以下发现了唐代素面地砖。从以上遗迹和勘探考古的情况看,塔尔寺现存的建筑遗迹,是在北周、唐、五代建筑的基础上西夏又增修和重建的。

此外,从塔尔寺残存的遗迹和历史记载看,这里至少经历了北周、唐、五代、西夏、元、明等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处佛教遗迹的兴衰与锁阳城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一致。

锁阳城1、2号堡子

塔尔寺

塔尔寺遗址区

锁阳城一带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等。其水系发源于青海省的疏勒南山,位于锁阳城东南51公里处的昌马冲积扇上缘山口的古河道,西汉时叫作籍端水,东汉时称为冥水,唐宋时官名仍称冥水,唯当地俗名称独利河和都河,是锁阳城水利灌溉系统的上游水源地。其渠系从锁阳城东7公里处拦水筑坝,向西修渠分水,其渠道分南、北、中三路向西引水,直至锁阳城以西的踏实农场和锁阳城镇农丰村一带,仍有古代的渠道分布。据粗略估计,锁阳城干渠和支渠的总长度大约在90公里,在干渠和支渠的两侧,随形就势,因地制宜,又修筑了许多斗渠和毛渠,灌溉了锁阳城遗址周边方圆约60平方公里以内的耕地。据相关部门统计,汉唐时期锁阳城周边可耕地大约40余万亩。

据唐朝断碑和《沙州都督府图经》记载及现存地面遗迹和考古勘探情况,大约在汉晋时期,这里便开始了农业生产。同时,为了保障农田所需水资源,并从上游疏浚拦水、筑坝起塘,修渠垦田,引水灌溉,从而形成了现在地面上所看到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农业灌溉体系。

综上所述,锁阳城一带的农业灌溉体系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水利遗迹,也是丝绸之路上较为完好的古代农业水利灌溉体系,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代表性遗存,它的独特性和完好程度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锁阳城墓群主要分布在锁阳城南面和东南面,在南北宽5公里、东西长16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了2157座墓葬,墓群规模大,形制复杂。从墓葬区地表的遗迹和部分遭到盗掘的墓葬看,其墓葬以东汉、魏晋、唐为主。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正式的勘探发掘。从1996年被盗掘后的锁阳城唐墓出土的三彩马、驼、俑、镇墓兽及墓室地砖、丝绸、瓷器、钱币等文物判断,该墓葬属唐代时期的遗存,墓室为砖石墓,穹窿顶,墓室内有棺床一具,男性骨架一具,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文物推断,墓主人可能是具有较高身份或地位的人物,葬制的规格高,随葬的唐三彩精美绝伦,其造型逼真生动,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珍品。

在锁阳城周边分布有东千佛洞、榆林窟、破城子古城、踏实墓群、碱泉子石窟和旱峡石窟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于锁阳城东22公里处,距县城88公里。洞窟开凿于长山子北麓的古河道两岸,现存23窟,东崖14窟,西崖9窟。保存有彩塑和壁画的有9个窟,其中西夏5窟、元1窟、清3窟,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彩塑38身,尤以内容丰富、技术精湛的西夏2、5、7窟的水月观音变、涅槃变、说法图、玄奘取经图、接引佛、坛城、曼荼罗等壁画内容称绝于世,是西夏中、晚期佛教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吸收了中原、西域、西藏、印度等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艺术风格。其密宗佛教壁画可弥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是一座精美的不可多得的西夏艺术宝库。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68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中,因两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是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窟开凿在峡谷的东西两崖,现存洞窟42个,开凿年代至今虽无文字可考证,但从洞窟形制和有关题记推断,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开凿和绘塑。洞窟内现存彩塑259身、壁画4200余平方米。榆林窟与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25窟南北壁的经变画成为敦煌艺术的代表作,西夏2、3、29窟绘画技法高超、技艺精湛,代表了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锁阳城墓群

锁阳城古渠道

东千佛洞

小千佛洞俗称下洞子,位于榆林窟西北12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中。现存13窟,其中,画窟11窟、空窟2窟,开凿年代同榆林窟,与榆林窟同时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总面积226.8平方米,彩绘佛像图1128铺,彩塑造像11身,1窟有中心柱。1943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向达、夏鼐、阎文儒亲临考察,鉴定认为“皆元魏遗制也”。

破城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破城子村二组,距锁阳城遗址33公里。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墙垣高大,保存较好,夯土版筑。据笔者考证,该城为唐代玉门关治所,前后相沿历时近千年。该城址结构独特,军事防御特征鲜明,尤其是马面的密集程度和弩台的设置,更反映出该城址的军事防御意义。破城子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上的一座古城,在河西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踏实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农丰村南戈壁,东起麻黄塘大沙梁与锁阳城墓群相望,西至双石公路,南起旱峡石窟标竿子山北麓,北至农丰村耕地南缘,分布面积180平方公里,地面可见有封土的墓葬1456座,其中大墓9座,M1号大墓规模最大。墓葬形制分为砂石洞墓和砖室墓,顶部封土为方锥形和圆锥形两种,均有墓道。1990年10~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安西县(今瓜州县)博物馆对M1号大墓进行了发掘。该墓葬群规模大、数量多,根据发掘情况判断其为东汉—魏晋时期墓葬群。墓葬的地面遗存保存完好,茔圈、神道、封土及子母阙的遗存都是甘肃省现存墓葬中规模最大的遗存,尤其是子母阙是目前我国现存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坯修筑的子母阙,是东汉至魏晋时期子母阙的典型范例,对研究当时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和墓葬形制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

下洞子石窟

破城子遗址

踏实大墓子母阙

碱泉子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锁阳城遗址南10公里的长山子北麓碱泉子峡谷,洞窟开凿于峡谷东、西两崖崖壁上,现存24窟,其中东崖21窟、西崖3窟,平面方形,有覆斗顶和穹窿顶两种形制。存有壁画的洞窟一个,位于西崖,属西夏时期洞窟,壁画剥落较为严重。其余23窟有的仅抹一层草泥;有的刚成形,墙未铲平;有的只挖了一半尚未成形。碱泉子石窟洞窟较多,规模较大,距离锁阳城遗址近,对研究唐、西夏瓜州历史和石窟艺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84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旱峡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农丰村东南18公里处的旱峡北口,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仅开2窟,均分布在旱峡峡谷西崖,洞窟高出地面76米。两窟相距12米,呈南北向排列,南窟高于北窟6.5米。南窟内有壁画无塑像,壁画保存面积18.5平方米,彩绘文殊、普贤各1铺,千佛81身,供养人像13身,西夏文题记13方,汉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刻画、墨书题记26条。北窟内有塑像无壁画,共有彩塑佛像3身。据有关专家考证研究,该石窟寺开凿于西夏时期,虽然规模较小,仅有两窟,但其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踏实墓群

转台庄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南5公里的风蚀台地之中,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呈圆弧状;东墙长32.3米,南墙长33.5米,西墙长36.3米,北墙长39米。遗址基础部分为夯土筑成,夯层以上墙体内外两侧为土坯垒筑,内外土坯墙中间填充黄土,形成“凹”形夹道墙。墙体外围四周挖设壕沟。该遗址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可初判为是汉—魏晋时期锁阳城周边的古城址,城址内文化层分布繁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早期建筑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行(hang)井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一组西南3公里处的荒漠当中,分布面积5100平方米,底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5米,东西宽68米,城墙底宽1.84米,顶宽1.2米,残高1.8~2.5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1~14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城东南150米处有一深井,直径2.3米。据有关专家考证研究,该城址是清代南部山区的军马场,形制特殊,对研究清代城堡构筑形制及瓜州南部山区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碱泉子石窟

旱峡石窟

马行井城遗址

转台庄子遗址

冥安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6.12公里处,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夯土版筑,四边各长560米,城址西北角遗存方形小城一座。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为敦煌郡冥安县城,是汉代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城址。是瓜州县现存规模较大,时代较早的汉代故城之一,其在河西史地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3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圈古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堡子村六组西1公里处的荒草滩上,由大城和小障两部分构成。大城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56米,分布面积24586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宽4~5米,残高0.2~0.3米,夯土版筑。小障位于大城西南侧,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56.5米,分布面积3192.5平方米,墙体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宽4~5米,残高0.2~0.3米,夯土版筑。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址是唐瓜州城周边的墨离军遗址,对研究唐瓜州的发展及城址构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也有专家考证该城址为唐玉门关址。

冥安城遗址

马圈古城遗址

七、锁阳城遗产区主要遗存一览表

K878.21

A

1005-3115(2015)14-0014-11

猜你喜欢

内城锁阳瓜州
瓜州的“大地之子”
北京内城河湖水质情况分析及思考
男人的“不老药”——锁阳
更 正
万众一心
基于英美国家实践的中国内城贫困问题化解思路*
来自沙漠中的「不老药」——说说锁阳固精丸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瓜州养路忙——甘肃省酒泉公路管局瓜州公路段集中整治路域环境
锁阳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