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综合方案干预糖尿病前期95例观察

2015-10-25刘小琴张敏司冬梅新疆兵团建工师卡子湾医院住院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臀围腰围胰岛素

刘小琴,张敏,司冬梅.新疆兵团建工师卡子湾医院住院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中医药综合方案干预糖尿病前期95例观察

刘小琴1,张敏1,司冬梅2
1.新疆兵团建工师卡子湾医院住院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方案干预糖尿病前期转归的效果。方法:将1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联合运动进行干预及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瘅汤内服及膳食指导、运动疗法及情绪调节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疗程均为4月。进行患者转归评价;测量体重、腰围和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1.58%患者转归为正常糖代谢,高于对照组13.19%,有62.11%患者仍为IGR,低于对照组7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BG、P2hBG和HbA1c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和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R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体重、腰围、臀围和BMI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措施能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危险因素,从而延缓或逆转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

糖尿病前期;消瘅汤;膳食疗法;运动疗法;情志调节

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或(和)糖耐量受损(IGT),是处于糖代谢紊乱的早期阶段,是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1]。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8.3%,我国IGT的发生率已经高达5.4%,每年大约有6%~10%的IGT转化为糖尿病,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最大高危人群,如不进行干预,93%的IGT患者将在20年后发展为糖尿病[2]。糖尿病前期属中医学“脾瘅”范畴,与“肥胖”相关,中医学采用“治未病”思想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3~4]。本研究笔者采用消瘅汤内服及膳食指导、体疗及情绪调节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IGR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上)》[5]标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②年龄35~65岁;③愿意配合治疗,接受随访,均取得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药物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糖升高者,妊娠导致的血糖异常;②已经采用降糖药物进行干预者;③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④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或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恶性肿瘤者;⑤不能按规定配合饮食控制、运动和不按规定用药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择186例患者,来源于2012年3月—2014年8月新疆兵团建工师卡子湾医院内分泌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男59例,女32例;年龄38~65岁,平均(45.3±11.6)岁;体重指数(BM I)平均26.3±2.9;IFG 29例,IGT 38例,两者兼有者24例;超重50例,其中肥胖33例。观察组男57例,女38例;年龄40~65岁,平均(46.2±10.3)岁;BM I平均26.5± 2.6;IFG 32例,IGT 40例,两者兼有者23例;超重48例,其中肥胖3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糖调节受损类型、BM 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参照《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6],饮食联合运动进行干预,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满意者,采用二甲双胍片(哈药集团三精黑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95),每次0.5g,每天2次,口服。

2.2 观察组 ①膳食指导:强调清淡饮食,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或不食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等;推荐苦荞麦、南瓜、木耳、蘑菇、洋葱、芹菜、冬瓜、竹笋、胡萝卜等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并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膳食调理,如阴虚阳亢质给予芹菜等。②运动疗法:体质强壮者可采用跑步、登山、游泳、打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体质虚弱者可采用太极拳、八段锦等。③心理调摄: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确控制血糖和血压、血脂的重要意义;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减轻不良情绪刺激。④中药治疗:以消瘅汤加减治疗,处方:白术、天花粉各15 g,甘草6 g,薏苡仁30 g,茯苓、生地黄、白芍各20 g,柴胡10 g;加减:肥胖加姜黄、苍术各20 g,荷叶30 g,红曲、丹参各15 g;火旺加黄连6 g,金银花15 g;阴虚加石斛、天冬各10 g;气虚加黄芪30 g。每天1剂,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

2组均进行4月观察。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1)患者转归。研究结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①正常糖代谢:指在试验结束时空腹血糖(FBG)≤5.6 mm ol/L,且餐后 2h血糖(P2hBG)<7.8 mm ol/L;②转化为糖尿病:FBG≥7.0 mm ol/L,或P2hBG≥11.1mm ol/L;③稳定:仍为糖尿病前期。(2)测量体重、腰围和臀围,并计算BM I。(3)检测治疗前后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2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4.1 2组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见表1。经过4月治疗,观察组31.58%患者转归为正常糖代谢,有62.11%患者仍为IGR;对照组则分别为13.19%和78.0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转归为糖尿病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例(%)

4.2 2组治疗前后FBG、P2hBG和HbA1c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后对照组FBG、P2hBG和HbA1c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FBG、P2hBG和HbA1c情况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FBG、P2hBG和HbA1c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对照组n 91观察组9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BG(mmol/L)6.36±0.63 6.94±0.68①6.41±0.59 6.58±0.64②P2hBG(mmol/L)9.36±0.92 10.55±1.31①9.47±1.02 9.85±1.24②HbA1c(%)6.21±0.53 6.72±0.61①6.27±0.55 6.19±0.48②

4.3 2组治疗前后IR和ISI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IR较治疗前下降,ISI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R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IR和ISI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IR和ISI变化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n时间IRISI对照组91治疗前2.46±0.35-4.15±0.29治疗后1.95±0.31①-3.57±0.26①观察组95治疗前2.43±0.30-4.13±0.28治疗后1.67±0.28①②-3.04±0.22①②

4.4 2组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和BMI比较 见表4。治疗后2组体重、腰围、臀围和BM I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和BMI比较(±s)

表4 2组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和BMI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对照组n 91观察组9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体重(kg)82.4±7.9 78.5±7.8①81.9±8.3 77.8±7.9①腰围(cm)98.7±10.5 88.6±9.3①99.1±11.2 87.1±9.1①臀围(cm)106.8±12.6 99.3±11.5①105.9±12.1 98.8±10.2①BMI 26.3±2.9 24.5±2.8①26.5±2.6 23.7±2.7①

5 讨论

《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转为消渴。”提出了“脾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前期的观点,古代中医学对此病的转归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内经》中描述的“肥胖-脾瘅-消渴、消瘅、偏枯、萎厥”与现代医学中“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内经》中的这些论断指出了脾瘅的病机与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甘和情志失调有关[4]。消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疾病,中医治疗强调治未病。包含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中医通过饮食、体疗、情绪调节、药物干预等发挥未病先防,早治防变的作用,可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7]。消瘅起于肥美之人,饮食控制尤为重要,《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指出:“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患者每日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并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以控制体质量保持正常范围。适量饮酒,坚决戒烟[8]。《临证指南医案》也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肝失条达,气机郁滞,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乃生消渴。而通过调节情志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良好精神状态[8]。《诸病源候论》指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则千步,然后食”,指出了体疗的重要性。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运载能力,可使肌糖原合成增加,使肌细胞内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磷酸化作用加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9]。消瘅汤中以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化湿,除中满;生地黄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生薏苡仁健脾清热利湿;柴胡、白芍柔肝解郁。全方能健脾、舒肝、滋肾,养阴、清热、化湿。正对其中满内热的病机特点。

本研究显示,采用中药内服、膳食、运动疗法、情志调节的综合中医疗法干预后,观察组有31.58%患者转归为正常糖代谢,高于对照组的13.19%,有62.11%患者仍为IGR,低于对照组的78.02%,提示了该疗法较西医常规干预能使IGR向正常糖代谢转归。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和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IR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提示了该综合疗法能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提高了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对糖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使血糖等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后2组体重、腰围、臀围和BM I均较治疗前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2组的干预措施均能降低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从而抑制其向糖尿病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干预措施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危险因素,从而延缓或逆转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

[1]侯晓亮,肖雪云,陈发胜,等.糖脉康颗粒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7.

[2]王卫庆.从最新流行病学数据谈糖尿病前期干预的重要性[J].药品评价,2014,11(13):18-21.

[3]袁艺,赵波,陈劲秋,等.解郁化浊汤防治2型糖尿病前期5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314-317.

[4]吴春,徐寒松.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辨证施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316-318.

[5]周盛鹏,谢锦桃,刘军,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上)[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B):1056.

[6]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5):446-448.

[7]陈瑜瑜,陈晓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2,32(2):157-158.

[8]王勇,王德惠.糖尿病的情志预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98-100.

[9]陈明.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227.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87.1

A

0256-7415(2015)08-0098-03

10.13457/j.cnki.jncm.2015.08.045

2015-04-20

刘小琴(1969-),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糖尿病的护理管理工作。

司冬梅,E-mail:sidongmei3336@163.com。

猜你喜欢

臀围腰围胰岛素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