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0-24李俊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李俊友

【摘 要】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原则,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这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及其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有了创新才会有的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恰切的印证了“创新”,它是因“创新”应运而生,是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提倡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和创新。结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一特点,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潜质,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而其中的创新思维是最为关键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的采用为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才能“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巧妙安排课堂任务,激趣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精心安排课堂任务,巧妙地引领学生参与学习,教师激励赏识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这一章节时,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尝试创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制作明信片、小报纸已经兴致缺缺,结合高中生的心理,顺应流行趋势,在”微“字上做文章,微博,微信,微淘,不一而足,所以我布置的任务是给你最爱的人制作一本“微书”。任务一发布,学生就跃跃欲试,很快主动投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解决难点,积极探究,这个时候他们的创意也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微书”形式异彩纷呈,别出心裁,彰显特色。而内容也出乎我的意料,很少有以前想象的早恋的文字,而多是送给父母长辈的是师友的。孩子的心灵是我们成人永远无法预知的。一个好的任务,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点赞激励,树立自信

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学生点赞,即使是最简陋的一幅作,也付出了学生全部努力,教师也应当指出他的优点,然后引导他继续学习改进作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展示的过程,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鞭策,而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教师给每一朵花盛放的理由。从中,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败,主要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教师强化作品意识,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继续探索求异。

1.3设疑留悬,启发思考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最后老师都要总结陈词,以完美的句号结束教学。但是这样一来,老师以为教学任务大功告成了,学生“全都懂了”,却不知犯了新课程教学的大忌。与创新精神背道而驰,得不偿失,是资源的另外一种浪费,造成了学生机械的模仿和“标准”的操作,这种看上去很圆满的课,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其实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想给学生留下了展示自己聪明才华的机会,教师应该用”问题链“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这才是真正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每节课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教学《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时,让学生动手在网页中插入动画效果后,问:”现在动画效果太显眼,影响网页的整体美感,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化一下呢?即能突出网页更精美亮丽,又能使动画画龙点睛呢?”这样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释疑,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学生就从单纯模仿开始主动探索、求异与创新。

二、设置探索情境

情境教学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一种精心准备的预设,期待在课堂上精彩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巧安排,巧设计,巧铺垫,以便让学生在课堂沉入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2.1激发求异的探索意识,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学生中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笔者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动作设计时,发现学生们所做的作品基本都拘泥于软件自带的几种,完全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鲜有交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展示给全体学生,学生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迅速组成小组制作起来,果然,学生们做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动作设计:奔跑的小鹿、星星闪烁、小溪潺潺……不胜枚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习思路开阔了,有创意的作品也多了。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能让学生享受到创制作品成功的怡悦, 认识到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终会成功。信息技术既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必然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创新的人才需求也就会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需求大,教师们才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在未来社会好好的发展下去,为未来的社会献出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让未来的世界变的越来越美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