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2015-10-24何世伟
何世伟
【摘 要】教学工作是高中学校工作的中心,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要有高效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高效的教学管理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传统高中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工作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标志,新课改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全面实行。新课改要求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转变教师传统的授课理念,完善教学的硬件设备以及纠正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等。在中学教育中,高中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对于学生来讲,高中阶段正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型的时期,因此学校教育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指示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责任和教学热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高中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管理质量,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和运行效率。
一、传统高中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高中教学管理主要是采取硬性管理措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由学生考试的所得的分数决定的,主要表现有:
1.高中教学管理开放性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学校只一味的追求升学率,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进行关心和指导,学校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久而久之形成封闭式教学,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学校,很难了解到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资源,因此与新时期的要求不相符。
2.高中教学管理民主性不足
传统的高中教学管理主要是由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由于学校原本和学生就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再加上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往往会变得内向而孤僻,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塑造,同时也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中生正处于性格叛逆期,很容易由于思想方面的偏激而发生严重的后果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学生的爱好和目标常常被学校所忽略,因此很难提高教学效率。
二、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工作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1.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为了提高高中教学管理水平,高中应深入推行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改方案,保障学生完成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新课改指出教学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并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有些高中都是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有学校还公开学生成绩,目的是要奖罚分明,让学生“知耻而后勇”。其实,这对自尊心强而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此新课改下的教学管理可以考虑部分公开,部分单独谈话、单独告知的方式,这样既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又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同时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多采用鼓励肯定方式,对学生存在的不足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以绝对的权威者、支配者出现,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势必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端正工作态度,牢记高中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其他的一切都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展开并服务于教学工作,要坚持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方面应该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摒除单纯依靠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定的传统评价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既考拉量化数据又重视学生评价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让公平公正真正体现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校坚持两个基本教学评价原则:第一,把教学评价渗透、分散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教学评价原则,促使教师在公正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目标。第二,多元性评价原则。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坚持采用问卷调查法、谈话法以及观察法开展教学评价。
在教师的教学管理方面,应该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改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例如:班主任老师制定了详细的学生考试、考勤的评价标准,并认真执行、严格把关,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注重课堂人性化管理,班级的奖惩制度不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为考核目标,考试成绩不在课堂中公开,而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进行分析和指导,给学生留足尊严,只将具有示范性的部分学生的成绩公开出来,在班中起到带头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状况,以鼓励为主要的激励方式,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教育目的。
教师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班内巧妙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内外结合、优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将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互融合,达到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制定严格的要求,保证组内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中去,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教学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制度、执行效果等,因此又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从教学管理实践来看,紧靠刚性的制度或者柔性的管理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