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015-10-24郦婷婷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幼儿

郦婷婷

【摘 要】自信心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是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肯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培养;幼儿;自信心

当你问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何而成功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不外乎自信、勤奋、与机遇。大文豪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者。”正因有这样的信心,他才能留下不朽的传世之作。可见,自信心是使一个人获得成功,有所成就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心理品质。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若能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交往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因而会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体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自信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我们的观察,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导致这些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家庭的过度保护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宠儿,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到孩子身上,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自孩子出生后,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边上的大人看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成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原本具备的自信就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自信,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形成了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畏首畏尾,在受到失败、挫折后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二、过多否定、要求过高

做为成人要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由于孩子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可有些家长或老师,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稍不如意就加指责,态度极不冷静,成人过高的要求过多的否定,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的自信受到伤害。在教育过程中,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觉“我能行”“我真棒”。

三、横向比较、统一目标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要给机会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只要相对前一段时间有进步,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立即给予肯定,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成人消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态度,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的联想、自由的谈论,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知不觉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鼓励幼儿大胆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吕浩宇小朋友由于体质差、能力弱等原因,在单脚跳跃活动中畏缩不前,难以完成活动。为了让他体验成功,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降低难度,让他先尝试双脚跳跃,逐渐树立起他的自信心。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幼儿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三)巧用妙法,培养自信

孩子一般长到两岁以后,动作语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萌芽。这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来,虽然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这时做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巧用妙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幼儿,要结合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信心的树立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创造一个有益于增强自信心的言语环境,从而培养出一个个充满自信的“花朵”。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信心培养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