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个性挥洒体育课堂

2015-10-24何春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个性创新差异

何春笋

【摘 要】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侧重于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个性;发展;差异;创新

阳光下、草地上,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操场上,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挥洒着年少的激情,这是我们多么向往的情景。近几十年来,学校体育教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年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以本学校为例,被调查的高年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自由百分之六十五,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百分之五十,特别是女同学有的已经出现逃课现象,而低年级同学由于年龄和心里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喜欢上体育课,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反思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为何不可以尝试让学生张扬个性激活“本性”,在体育课堂上自由挥洒呢?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健康为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最熟悉的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曾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正因为有着坚强的个性,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是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的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应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同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

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提醒脱了衣服的同学抓紧穿上衣服;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二、要有热心和耐心

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耐心帮助、指导学生。更不要使用“笨”、“真笨”、“比较差”、“差”、“不动脑子”比较伤学生自尊的恶性词语。中肯地指出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有利于树立自信和健康成长。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时,有个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三、要注意教育方法

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和她一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的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你别生气,我今后一定遵守纪律,好好练习。”我也检查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更融洽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择确定了教学方法并设计出教学方案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个如何正确实施应用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一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师、学生和课程构成的教学的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二要注意发挥出不同教学方法构成的综合整体功能,使各种方法有机配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启发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而注入式则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应用教学方法时,需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素养、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媒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中,要坚持综合化,形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组合。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使用,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使用中学生的反应等都是非固定性的,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中要灵活机智,随时把握好不同方法的应用。特别是要具有方法使用的机智,根据课堂教学中不同方法使用时出现的特殊课堂气氛和突发的因素,巧妙地因势利导,采用一些新颖的方法,从而收到意料以外的良好效果。

总之,尊重学生个性,激活课堂气氛,就一定能够让体育课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创新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