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教育对“富二代”教育的重要性
2015-10-24谷德君孙春雨
谷德君+孙春雨
【摘 要】最近一段时期“富二代”问题日益凸显,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暴露出了多个问题,中国的“富二代”现象存在很多隐忧,对他们教育缺失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要想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尤其要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富二代”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富二代”;学校教育
一、“富二代”的定义
“富二代”的定义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如果说之前“富二代”只是一个中性词,那么现在“富二代”已更多成为炫富、飙车、堕落的代名词。2010年,《福布斯》杂志发布了一项“福布斯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中国企业家及其富豪子女,即“富二代”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奢侈品的新推力,构成中国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力量。暴力、炫富相关事件不胜枚举,相关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富二代”教育的贫困。
二、“富二代”出现问题学校教育的原因
学校对道德品德教育的忽视。
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唯分数至上”,中等教育关注的更多是升学率,高等教育的则着眼于就业率,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内在需求变得微不足道,德育教师不但数量少,而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学校教育教学范围。思修课程已成为简单的必修课,考试及格,学分拿到,似乎就可以做到就可以一劳永逸。而现实是,从小在父母安排中长大的“富二代”普遍缺乏生活磨炼,当他们在走入群体、走向社会,面对社会与个人问题时往往难以用所受的教育摆正自己,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踏上偏激和极端的道路。“富教育”不是指用金钱堆砌的教育,而是“富”孩子的思维、精神、能力,孩子对于生活的态度,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满足、克制、尊重与感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好学、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自强个性。
三、重视对孩子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1.学校要重视道德培养与人文教育
“富二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富二代精神方面的内在需求。道德教育应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为逻辑起点。
(1)感恩教育
感恩是人之常情,是人最起码的修养,能够完善自身人格,也是一个人提升道德境界的需要。加强对“富二代”的感恩教育,使孩子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中体验生活中的恩情,使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学会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负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增强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既包括对自己负责、也包括对家庭和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是对家庭、国家和人类负责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从远处、从大的方面来认识社会责任,更应该从近处、从小的方面来实践社会责任。
(3)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各阶段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建立各级学生心理健康机构,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对一些心理疾患多发群体做好监控。
2.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富二代”炫富晒富和挥霍无度,切实需要对他们加强艰苦奋斗教育。新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并非要求他们“以贫为荣”“以苦为乐”,而是要求他们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继承创业者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和在逆境中不退缩、开拓进取的坚强信念。用我们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创业者们艰苦朴素的人生风范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通过重温创业者的艰苦创业路,教育学生财富的来之不易。要教育他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把精力用在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上,增加人生历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抵制炫耀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养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
富二代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这无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酒驾、飙车、赌博等现象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富二代”道德方面的严重滑坡,也反映出一部分“富二代”法律意识的淡薄,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而系统的学校教育当属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教育部门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确定明确的职责和目标。要根据“富二代”的不同学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认知结构等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开展系统的教育教学。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旁听司法公审大会,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等活动,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从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法律熏陶。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与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谷德君(1990—),男,辽宁丹东人,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孙春雨(1989—),女,吉林榆树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