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
2015-10-24张振强
张振强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符合时代潮流,转变思想和教学观念,大胆尝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进取;自信;兴趣;疑问;关注;探究;巩固;提高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进取、自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
现在在校的很多小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溺爱影响,依赖性比较强, 不论在家庭还是学校, 都想着依靠父母或者老师,还有长期形成的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老师的教学过程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缺乏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和自信,消除依赖性和依靠性,向创新思维发展。(1)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看”学生,把学生视为能自主、会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教育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不能喜欢优秀厌恶差生,把阳光爱心和知识智慧同等的撒给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老师爱学习;(2)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大胆思维和大胆提问,是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最好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提出的错误意见和问题,多指导少批评、多表扬少阻碍、多补充少否定,打开思维与想象的心灵;(3)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然后做出评价,评价的过程中,语言要有鼓励性、激励性和勉励性,不仅仅是对创新思维的推动,更是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其次要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兴趣、疑问,“兴趣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很多老师这样说过: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中学生具有好胜心,这话的确有道理,是教师从事长期教育职业的观察经验。作为小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很好的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激发小学生探索知识的疑问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好奇心是一种天性,是人生以来就有的,能够借助这种天性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欲望、意识和行为;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会发现:老师为什么能够一下子判断一个数能被2、3、5整除呢?教室的木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一种创新意识在萌芽中; 爱护和启发小学生疑问的开始是推动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萌芽,在学生具有疑问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保护和鼓励,积极引导和培养,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自尊心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挥,是挖掘创新潜在能量机会。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再次要运用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关注、探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小学生一旦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强烈欲望,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关注、思考和探究,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的互相结合是激发关注与探究的起点,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是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开端。比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小学生把很多个相同的数加起来,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结果以后再总结出口诀,再出示同类型的加法课题, 让学生轻松完成, 思考另外一种乘法口诀;这是一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最后要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巩固、提高,“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陶行知语)。
通过外在的语言讲解和动作技能的演示挖掘内在的隐形潜能是达到训练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学生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发展和创新。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从小具有观察、接触和了解事物的能力,能够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作用的能力,这些都是创造与创新和开展思维想象的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了解,也就没有探索的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不断提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的同时就会动脑,动脑了就会思维,思维了就会创新,创新培养的开端就是实践,创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探索。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认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是加强学习、合作与思维的最好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互助合作、共同探讨,使学生看到自己思维的结果、动手操作的成果和动脑创新的意义,进一步引发创造与创新的强烈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因为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而不能灵活实践、学习和思考以及创新,应该实现多项思维的方式,在教师的点拨之下使一个题目具有多个答案或者动手实践方法,动脑思考方式,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仔细、认真和专心探究课堂某一方面的、多角度的、卓有成效的思维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以便激发兴趣、提高自信和强化创新,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创新者、成功者,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必须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成为最终的成功者。
(5)注重学生的巩固能力。让学生把已经做过的实验、学过的知识、看过的资料学习、训练和加以巩固,以便得到更深层次的探索,使自我期望、自我鼓励和自我发展成为心灵发展的坚实基础, 形成自觉学习、 自觉思考和自觉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创新意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