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5-10-24陈忠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进度例题中学

陈忠艳

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着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了开设学科多、知识坡度陡、教学难点集中等难题,原有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成绩明显下降。一些学校95%以上的小学数学毕业合格率和百分之七十几的初中第一学期的数学合格率的鲜明对比,甚至小学数学毕业成绩平均分95分以上,而到初中平均分严重下滑,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我们初中教师数学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经过多年来教学中的观察和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初一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比较吃力。分析学生产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适应中小学数学教材变化所产生的衔接困难

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之处, 如中学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重复少;中学重在找普遍规律而不是在解某一题上下功夫; 中学重在分析数量关系而不是注重归纳题型;作业题中出现的类型小学教材的例题中大多都见过,而中学则有一部分作业题材与例题类型不同等等,由于存在着以上有同之处,因此学生感到难度大坡度大,速度快,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可细嚼慢咽,在中学则狼吞虎咽,既便吃下去了,也感到消化不良。

2.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于算术法,对代数解法不适应而产生的衔接困难

数学中的算术解法往往局限于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结论,而代数方法则不同,要求学树立“将未知当已知的观念”,但初一学生在小学解应用题时对算术解法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因此,他们对代数解法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特别是中下等学生。

3. 由于不适应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产生的衔接困难

中小学在教学上也有不同之处,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每道例题可提问5-6人,其中对同一问题至少提问3人以上,老师对难点、重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学生可以反复的练习。

而在初一由于课堂内容多,所以每道例题提问2-3人,对同一问题最多提问2次。而初中的数学周课时少,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多,且运用灵活,难度大,教学进度快,无法反复讲练。教师只是通过设问、设导、设陷、设变进行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并逐渐学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灵活,注重对知识运用的归纳和总结,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由于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学教师管的松,进而导致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下不认真做作业,在不知不觉中掉了队。

4.由于家长的辅导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衔接困难

目前由于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因此,在学习上家长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辅导,但随着知识的加深,到中学后,有部分家长已无力给孩子进行详细讲解的辅导,只能督促鼓励或严厉批评。

因此, 对这部分学生来讲由于不适应家长的辅导方式的改变而产生了衔接困难。

5.自主性、独立性、自控能力不强

中学学习关键是会自主学习.离开老师和家长自己能会学习。

而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到了初中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特点。

解决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困难的途径及措施

1.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由于多数初中教师是刚刚送走毕业班后接初一的,他们已适应了毕业班学生的特点, 则一接触初一学生就觉得他们太慢,因此初一教师要正确评估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用小学毕业生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在教学时,如超越了他们的可接受能力,欲速则不达,反而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对衔接问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避免盲目提高教学要求或降低教学要求。中学教师应循序渐进,逐步改变。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诱导学生学习

初一学生多数爱表现自己,敢于发言,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可利用的极好机会。教师应注重抓信这个机会,充分保护学生积极性,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发问时,无论对错教师应对其大胆质疑给予赞扬和鼓励。保持学生小学生已有的热情高、求知欲强。

3.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想:课上没学好,课下找人补,要靠自己。

4.学习内容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中学阶段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难度的变化具有跳跃性。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一个内容要讲好几遍,中学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随着教材容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教学进度明显比小学快,所以新生要在心理上、体力上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授课特点。做事不能磨磨蹭蹭,提高办事效率。课上能完成的,决不课下做。

总之,初一新生要做好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准备,逐渐改变学习方式。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对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进度例题中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进而不顾其安”是师德问题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