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

2015-10-24周朝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效性高中

周朝兴

【摘 要】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愿景。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多维的探索,为此,笔者参考同行的理论研究和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怎样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探讨如下。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效性;高中;策略

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中生物教学只有充分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在总结问题、发现不足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全面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后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兴趣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并在生物教师科学的引导下,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形成综合的学习素养与创新的实践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教学观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学体系只有一种,就是知识系统,很少有人会考虑到除了知识以外的其他方面,也很少有人会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意义。作为生物学知识,自然有属于它自己的系统性特点,但是这种系统比较抽象和概括,不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学习而得到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知识还原成它本来原始的、混沌的状态,并将与它相关的事物及环境联系起来,从而构成真正的生态系统。例如,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鸟类,既可以从中抽象出生物学的知识,也可以抽象出数、理、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抽象出文学、哲学以及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活动都具有学习价值。如探究性的学习、感悟性的学习、情境性的学习以及问题性的学习,都属于非系统化的学习,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分数看成绩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多种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知识”的全面发展观。

2.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中的得与失。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过程,需要沟通与合作,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看待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此,必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精神,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新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白生物教学的现实意义,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外,更要教给学生通过生物学眼光去观察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

3.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与自然科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存有制约教学的现象,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的标准进行授课,导致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较为广泛和全面的知识点,但是教学的生动性欠缺,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作为铺垫和补充,在课堂教学中将本课重要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然后进行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觉非常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倍增,再发挥出生物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增强。

4.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讲台授课法是目前多学科所采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但生物学科若不与一定的实验相结合,部分内容就显得很抽象、难懂。新课改强调指出:“高中生物新课程大大地增加学生活动,尤其是探究性活动的数量,这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课程目标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疑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和教学课时的紧张,这正是平时生物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时常“埋怨”的“热点话题”。因此,课堂实效性的提高,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法,一方面能提高课堂活动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动机。同时,教师应辩证地看待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顺应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费时费工,且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组织探究。片面地强调探究性学习而排斥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会导致教学时间紧张,教师该讲的少讲或不讲,因此应主张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5.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广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不仅能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内容,同时还丰富了高中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下开展兴趣教育。因此,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应针对高中生的不同兴趣,建立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与学习不向冲突的情况下,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丰富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生物学知识中,充分获取课堂中学不到的丰富生物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广泛的生物学习兴趣与细致的实验观察能力。例如对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对植物研究及培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们可组建培育实验小组;对动物各类生活习性与特点有浓厚研究兴趣的学生,我们可成立动物观察实践小组;对生态环境有研究兴趣的同学我们可组建环境生物学研究小组等。

【参考文献】

[1]宋之云.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2011,11

[2]刘晨雷.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群文天地2012,8

[3]马雪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实效性高中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