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应用思考
2015-10-24罗欢丽
罗欢丽
【摘 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的整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与梳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正确认识理解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首次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与小学数学课程相结合,并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信息技术在课程中运用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综合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新课标下如何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文献相对较少。为此,进行深入探讨是极有价值的。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教育部门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详细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指导文件
1.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指导文件。(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行为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阶段制定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服务的,应当是源于生活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等数学活动。教学内容应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通过给学生创设认知环境,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3)创建具有特色数字化的环境,大力推广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这些数学教育软件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情景,启迪思维;操作确认,验证猜想;展示过程,观察理解;模拟实验,探索建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模式,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数学应用教学模式)的指导文件。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知识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数学的知识结构为目的,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教学方法指导文件。这些指导文件的出台必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进程。
2.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的评价指标与体系。(1)教育部门要明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教学评价的量规,包括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环境创建、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方面的量规。(2)从情景评价、协作评价、会话评价和意义建构评价等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制定评价指标和体系。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作出科学的评价。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1. 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授课模式。(1)教师要改变以“升学率为目标”的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角色。教师要从以往的单纯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强调数学学习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研究和协作式教学。
2.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情感交流。(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具达成平衡,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动手能力。(2)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要加强生生及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
三、学生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且要求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这是根本的理念改变。
1.转变传统的学习角色,接受新型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具有构建性的学习、协作性的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逐渐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构建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
2.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传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1)学生要改变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等错误的观念,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为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大对农村小学数字化环境的投入,增加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知识的机会。多途径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并与相关的数学资源库进行友情合作,或自制开发实用性强的课件,利用多渠道建丰富教学软件资源库。
3.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1)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尝试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新知识,并主动与人交流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发现问题,并尝试用信息技术来表达和体现。(2)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数学思想的交流,深刻理解数学的学习内容,构建数学知识结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