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5-10-24陈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文数学课堂教学

陈霞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让学生从小受到人文教育,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为此,笔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保障。就学校教育而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折射出竞争、合作、友谊、道德等很多内容,它既是良好的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又是取得高效教学效果的保障。一是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外一个人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有愉悦感,在民主平等的状态下体验获得知识的快感,允许争论,在争论中出真知。多鼓励,少批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请捋一捋语序,组织再精辟一点的语言就更好了;你的想法真不错,我怎么没想到?数学家也不过如此,如果那时有你哪有他成为发明者呢?你真有主见和思想,向你学习!等等温馨的语言,在教学中无疑拉近了距离。二是要加强师生教学合作。长期以来,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教学方式是“问答”式,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加强师生互动,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资助学习的合作者,营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教学氛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如:在教学“反比例”时,由于正比例的知识已经学完,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自学本知识。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这样的课堂学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愉悦,维系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彰显了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为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三要加强生生学习合作。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个人钻研,还需要合作与协调。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合作进行拼剪交流中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合作、交流、碰撞,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合作、竞争、友谊,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数学在塑造人格方面的一大作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萌芽。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探索才会有创造,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有利于促使他们去思考、探讨、解决问题。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曾记得有一次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一位提问者而非解决此问题的中国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如在认识了圆的知识后,因为现实生活中圆形实物比较普遍,学生会提出很多关于圆的问题。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的知识后,教师强调求比例尺的方法以及它的表示方法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放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从而养成自觉提问的良好习惯。二是鼓励质疑,让学生会问。“学贵有疑”,质疑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营造质疑的机会,让学生不唯书是从、不唯师是从、不唯知是从。如:教学“34-8”时,学生提出了好几种计算方法,其中一个小朋友是这样算的“8-4=4,30-4=26”,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对这种解法大胆质疑,发表看法。众说纷纭,认为这种算法有点怪,有个学生说了这种解法的想法:那位小朋友说4减8不够,还差4就算出这个相差数,再用前面这个数减去4就可以了。于是,有学生开始在点头表示认可,但有的表示不同意,提出用他的方法再做一题,老师于是就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解退位减法,原来这真是高明的一招。通过学生的不断质疑,达到美妙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既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又敢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使学生感受并学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三是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老师要为这些不同的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在教学拿人民币的时候,有的学生可用多种方法拿而有的学生只会一种拿法,依据学生间的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信、自重、自尊和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自我观念的培养。

三、引入辉煌的数学史

数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历史上优秀的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对塑造他们的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课堂教学要适时引入数学史渗透人文教育。如讲圆周率时介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这样,在课堂教育中穿插一些有关科学发现的历史和故事,讲述数学史上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勇于进取、战胜困难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激起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新的教改大潮下,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文化,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做支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美丽的花朵,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数学课堂教学
人文绍兴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