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漫谈

2015-10-24陈晓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陈晓芳

【摘 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数学素养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下面就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问题谈几点体会,以供同行分享。

一、小学生数学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1.教学过程简单化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达成,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上做足文章。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从有到会的应用过程、从会到通的领悟过程。没有这种过程的教学,能力增强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是一句空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

2.数学课后任务单一化是学习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部分教师习惯于课后只布置几个练习题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诚然,做练习题可以巩固当天课堂所教的知识,练就一定的技能,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满足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素材的简单重复和模仿只会造就学生的惰性,阻碍其思维的连续发展,让他们丧失可能已有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课后学生多元化的数学任务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一些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小学各学科中,数学相对较难,许多同学害怕学习数学,甚至谈数色变,根据就谈不上爱好数学了。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学好数学,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1.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上课铃响以后,学生尽管已经坐在教室里,但心情难以平静下来,注意力也就难以集中,一时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如果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学习情境中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前,采用师生比赛计算(如:78+356+644)的一些习题引发学习兴趣,学生算完一道题时,教师已经将三四道题的得数写出来了,学生感到惊奇。这时产生了奥妙在哪里的疑问,老师告诉他们,这个奥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兴趣由此产生。又如在教学“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时。老师告诉学生一个三角形里两个角的度数,让他们用量角器量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教师不量就能说出结果,学生急于找到方法时,教师引入新课。此时教学双边活动就会达到最佳效果。

2.动手操作,快入学习佳境。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自己活动,从学具盒(内有许多小棒)中拿出三根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图形的操作,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作用。

3.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中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时,不妨给学生多创造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搜集周围的信息,试着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实践、操作、讨论、解答。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数感、体验情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绕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绕住乒乓球的线可以量出来,要使绕住乒乓球的线离球表面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长度增加多少?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了乘、除法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小红和小明同住在一幢大楼里,小红住五楼,小明住四楼,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级台阶,小明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解这道题时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要忽略了一楼没有台阶这一重要条件。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小红住5楼与1楼的间隔为:5-1=4(层),4层一共有80级台阶,那么每层就有台阶:80÷4=20(级),小明住4楼,与1楼的间隔是:4-1=3(层),因此,小明回家要走3个20级台阶,即:20×3=60(级)。因此,小亮回家要走60级台阶。

综上,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再多举。但有一点要让我们明白,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掌握了数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赵祖红.小议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J].教育艺术,2009,1:67

[2]宁焕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N].科技咨询导报,2007-2-3

[3]李清秋.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C].初等教育研究,2007

[4]李成彦.浅谈激发小学生书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J].科学教育,2008,5: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