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初探
2015-10-24徐琼霞
徐琼霞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开设的一门所有学生必须修学的必修课程,每个学生只有完成修学并取得相应的15个学分,方可达到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为活动目标,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高中化学课程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既有利于落实化学课程目标,也有利于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谈几点实践经验。
一、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研究进程的安排、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等都具有开放性。
网络是现代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网络环境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共享性、实时性和个别化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如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交流与展示成果、活动反思与评价等活动环节,教师都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生通过互联网、校园网、博客平台、QQ群组、活动主题网站等,不仅可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共享、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展示、交流和分享,还可以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适时交流。教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活动指导、资源支持和过程性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可以逐步改变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有头(开题)有尾(结题)无过程的不良现象,可以很好地解决过程性管理和评价困难的问题。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课内要重视对活动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有效活动的基础。
为落实化学课程提出的“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等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一般程序(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和要求、常用研究方法(如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应用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等具体内容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选题中涉及的一些核心化学知识和原理进行专业知识的辅导。例如,在“常见餐具洗涤剂的调查和研究”开题以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餐具洗涤剂的组成及去污原理;洗涤剂毒性;药品的稀释、试管、培养皿的使用及混合液的振荡分层实验及技能等专业知识。
2.课内要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确定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范围及所应用的主要知识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选择活动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原电池》一节教学时,可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电池;在学习《硅酸盐工业简介》时,可指导学生以“硅酸盐工业研究”为课题,通过参观当地水泥厂、网上查询资料等研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硅酸盐工业原理;在学习《环境保护》时,可通过设计几个燃料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充分燃烧燃料和充分利用热能,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开发新能源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3.课外要重视对活动过程的管理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一般以课外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进行,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管理是教师教学指导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内容及活动方案,细化活动管理细节。例如,可以通过要求学生上传活动照片、活动记录、活动日志等形式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要求学生进行网上展示活动过程、网上互评等,充分发挥学生互相监督的力量,促进学生主题活动实践探究环节的有效进行。教师可要求学生记研究日记,并定期检查学生的研究日记,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
三、加强评价引导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制度是学生有效活动的重要保障。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书面材料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现场操作展示、考试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开展年级、班级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在考试测验中增加原始性问题试题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组织校级的“学化学用化学”等主题创新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开展关于化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