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5-10-24张源
张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接受各种挑战,让学生能逐渐形成活跃的思维,同时在学习中不断探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现代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考虑化学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化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化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有效方法
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其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否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所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为了确保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我们有必要对此展开分析与探讨,详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教学必要要有有效的针对性和必然性
在新课改中,老师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改变落后的学习方式,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注重知识的结构性,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注重施教的适宜性,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
二、明确新教材定位和教学目标
新旧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新旧课程在教学的要求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制定章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据此建立每节课课后练习题库(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使课后练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老教材注重的是知识系统性,新教材注重与学生生活环境联系,编写上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性,基本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更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如动手做一做、实验与观察、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实验与设计,将老教材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只是旁观者的状况改变为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增设较多探究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学生较大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更能体现新课程的先进理念。新教材注重试验探究及化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实施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推导、论证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化学与社会文明进程的联系。在教学上,应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接合。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阅历,可接受水平,合理地布置好课堂容量,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具体教学进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适当大一点,教学节拍适当快一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他们集中精力在学习进程中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思想的矫捷性得到锻炼并逐渐提高,有利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新课程针对不同的学生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学生进行模块学习。新的化学教材中,同一个知识点能够在不同的模块中出现,但它们的要求却不尽相同。新课程有很大的选择性,应针对不同高考倾向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堂课知识点过多、过难,都不利于学生接受,教学目的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反之,容量过小,过于容易,学生动机水平不高,完成了也没有成就感,也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大多是前人已经研究过的,或者是早有现成的结论,但是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则是新鲜的,当他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和科学家当时遇到这些问题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化学教师把探究问题周围的环境设计得越逼真,越接近科学家当时探索的环境和过程,学生们在心理上探究的欲望就越强烈,探究的动机就越大,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大,化学课堂也就越有效。例如,在学习“盐类的分解”的时候,首先可以提供一个实验情景:用PH试纸检验相同浓度NaCL、NH4CL、CH3COONa三种溶液的PH,然后引导学生观察PH试纸颜色的变化并提问,也就是设置问题情景: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度,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的知识,然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氯化铝、硫酸铝两种溶液分别加热蒸发至干,所得固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这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后,理解水的分解原理就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运用水分解原理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跳起来“摘桃子”,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探究,教学的实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五、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比如说在讲到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将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加以展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其震撼程度还能加深印象,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更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及实物投影精心设计制作课件,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课堂讲授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做到简洁、精炼并且有效率的优化讲解教授。根据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用图像、动画、影像及声音等多媒体方式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使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得以逼真呈现,在吸引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总之,课堂改革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问题。化学教师将面临一系列的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研究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构建的方式,积极参加与实验课题探究,提高对化学课程的驾驭能力。立足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