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习,快乐习作

2015-10-24刘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刘丽

【摘 要】 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它要经历生活积累、思维训练、写作实践等几个阶段。教师只要鼓励他们、欣赏他们、启发他们,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就会写出得心应手的创新作文。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新能力

习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一生都必备的一种能力,然而,习作历来都是困扰着广大师生的一个难题。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改变学生总写“雷同”作文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写出创造性的习作?如何让学生不再恐惧作文,发自内心地爱上作文?……说到“习作”这个话题,有太多的“如何”。为此,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精神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才容易兴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才处于最佳状态。这时,最容易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把自己当作学习者,孩子的朋友,孩子意见的倾听者……教师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中去,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思维才会在宽容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才会讲真话、讲实话,积极思考,发表见解,而在这时,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写作,不仅需要直接经验,而且需要大量的间接经验。阅读的过程就是吸收间接经验,并且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过程。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别人是如何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既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方法的影响。正如叶圣陶所说:“要文章写得象样儿,应该在拿起笔前多做准备功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进行多词造句训练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给学生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写成句子或一段话。如:用“飞翔、葡萄”造句,学生有的说:“一只有着五彩羽毛的神鸟衔着一颗葡萄在天空中飞翔。”;有的说:“我好久没吃葡萄了,特别想吃,到了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仙子,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寻找葡萄园的下落。”……这种训练,通过不断变化词语的排列、组合的结构,再充分利用想象和联想中的合理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时所具备的敏捷的构思能力。

2.让学生推测故事结局

有些课文虽然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教师可指导学生续写、扩写,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学生可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感性材料的内在联系,对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出推理和假设。这类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对生活做出合理的想象,加强对故事的整体认识,强化集中思维。如:在学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后,可让学生推测:普罗米修斯被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救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他的生活过得怎样?……

3.让学生写假想性命题作文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并与之发生感情上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便会感触顿生,不仅仅把自己当作读者,更多的时候,把自己融入到事件中去,于是便有了“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就可让学生写假想性命题作文了。如:在教学完《温暖》(西师版六册)以后,学生纷纷被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折服,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假如雷锋来到我们班》,这种训练带有想象的性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淡化作文概念,强化生活意识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使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去追忆、去想象、去推测、去感悟……诱发出学生的情感、灵感和神思,使其产生出写作的欲望和冲动,进而写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我们也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可以,写少也可以,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老师只要求你们:观察要更细,发现要更多,感悟要更深。教师可根据教材习作的要求,尽最大努力,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情境,把课堂变成一次游戏、一次比赛、一次购物、一次实验、一次手工制作……这些活动,使学生不再有负担,学生即情即写,下笔如有神,才会“妙笔生花”,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一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例如:西师版六册习作三是要学生写校园一景的作文。我发现我们校园里的菊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于是,上课之前,我丝毫没有提到作文两字,只是说:“孩子们,秋天到了,校园里的菊花也开了,想去看看吗?”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答到:“想!”于是,我便把孩子们带到校园中去观察。孩子们穿梭在各种菊花之间,欣赏着菊花的美丽。此时,我又问:“这么多漂亮的菊花,你最喜欢那几种呢?”这时,孩子们跑到自己最喜欢的菊花面前,仔细观察起来。“这么多的菊花,你们能不能说说它们都像什么呢?”孩子们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有的说像妈妈的卷发;有的说像一个个大黄球;有的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像一个个小灯笼……在真切快乐的感受中,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2.重视习作前的指导,但绝不可面面俱到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除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内容和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外,还应在每次习作之前,重视习作内容的指导。如:写人,就应该提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写物,就应该提前指导学生观察各类物品的形状、颜色、作用……总之,应根据习作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收集和积累必要的素材。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应该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自主空间。因此,学生动笔之前的指导,并非每次都搞,要视学生的客观实际而定,如是学生已经熟悉只需反复练习加以提高的,则可省略;如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则需指导;但有一个原则必须注意:指导应突出重点,不应全面具体,只要引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便可嘎然而止,切不可定一些束缚学生心态和情感思维的框框,应让其充分发挥创造性。

总之,只要老师们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多下功夫,多想好点子,多用好教法,孩子们一定可以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快乐习作,创造性地习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