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活动“秀”过场
2015-10-24吴红梅
吴红梅
一、一些现象:
现象一:雾里看花———瞎活动
现象二:隔靴搔痒———假活动
现象三:无病呻吟———空活动
二、两点反思:
活动是品德教学的灵魂,可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活动秀过场的现象,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静下心来反思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反思一:新课程未深解
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大多数的品德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研读。所以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教师只是看过了,听过了,却没有深入地解读,没有实践的参与。只肤浅地了解品德课需要设计活动,而怎样设计活动,怎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师们是模糊甚至是无知的。
反思二:对学生不了解
我们的很多品德教师因为身兼数职,对自己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了解不多,孩子的爱好、思维、兴趣、才能、倾向、理想知之甚少,孩子的生活习性、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更是无从知晓。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教学设计往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活动的设计只停留在儿童的认知层面,而忽视了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三种尝试:
尝试一:让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是引领活动有效开展的的一盏明灯、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所设计的活动的目的,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在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在活动中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只有让目标导航,方能让活动这艘“船”驶得更稳、更远。
在教学《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一课时,我把本课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定为: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通过活动,更加有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地创设一个个活动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猜一猜哪位小朋友最能干、照镜子找一找自己最满意的部位、模拟人才招聘会找自己的特长、闪光袋寻自己的好品质、读儿歌找自信、唱歌曲会自信等活动。
这种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尽情的感悟,有效地进行行为练习的活动,达成了活动承载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才是富有实效的。
尝试二:让情弦拨动
有效的活动必定伴随着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始终处在心动情起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提升,切实达到活动的目的。情感在品德课堂中起着控制着学生大门的启合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
如在《父母的疼爱》这节课上,老师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爱的主题音乐在这节课上不断流淌,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这时,一名父母离异的孩子伏在课桌上痛苦失声。老师走过去,轻轻搂住他的双肩,温柔地说道:“老师知道你心里的难受,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我们是一家人,你愿意让老师和同学拥抱你吗?”孩子激动地点点头,擦了擦眼泪,老师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于是,更多的同学去拥抱他,或者送给他一句话,或者跟他拉拉手,这个孩子感受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对他的友爱。
在这节课上,这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得到了特别多的关爱,收获着满满的幸福。课堂上,唯有设计打开学生心门的活动让学生的情弦拨动,才能让活动更有生命力。
尝试三:让生活主导
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而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地域特点和生活条件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差异,因此没有普遍适用的教材,同样也没有普遍适用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改进、提高、发展自己的生活。
在教学《农产品的乐园》时,因为我授课的对象对象是衢州农村的学生,桔子是他们最熟悉的农产品之一。他们经常帮助父母采摘桔子,包装桔子,大致了解桔子的“旅行”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于是,上课伊始,通过猜礼物给大家带来神秘感,当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熟悉的桔子时,喜笑颜开,纷纷汇报自家桔子的收成。在举行包桔子比赛时,大家争先恐后,台上的学生动作麻利,下面的学生激烈呐喊,气氛异常火热,最快的学生五秒就包好了一个,最慢的也就花了十几秒。
这样整节课的活动就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以“桔子”为核心,辐射出各种活动,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实践证明,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开展活动,让生活主导,活动才能受学生喜爱,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卢梭的“以行求知,体验中学”和杜威的“做中学”阐述了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活动,把活动做细做透,切实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