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
2015-10-24段吉群
段吉群
历史讲述人类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而人类的历史浩如烟海,因而,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他们历史的记忆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学生对历史老师所讲的内容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历史、记忆历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如何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成为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学生记忆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历史学习很重视图,包括地图、插图、漫画等。我们常说“左图右史”就是说教学中一定要把历史和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一定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虎门销烟浮雕》和《虎门销烟》油画,并让学生在图中发掘历史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要大加肯定、鼓励。同时,必要时教师还要作一些适当的补充,以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实践表明,学生对历史图的兴趣比文字大得多,利用历史图教学效果比单纯的文字效果好得多。
二、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过多过烦的知识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握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绝不能苛求他们掌握所有的或者90%的内容,能掌握80%的内容就很不错了,因此要特别强调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点。为此对一些历史结论尤其要向他们反复强调,此外,可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目展示给学生,他们既感兴趣又找到了学习的目标要求。
三、语言生动化,教具直观化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配上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等),去再现一幅幅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去复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才能引起学生心灵上共鸣,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越简单的东西,学生越容易记住,因此针对记忆对象我们最好是化繁为简。利用图示,就可以化繁为简,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此法最适合带有地图性质的知识点。教师在必要时帮助学生概括语句也有利于记忆。如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为“确立路线,评价讨论,停止方针,作出决策,审查错案”。当然也可以把一些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修改,如朝代歌: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就让学生记住了中国古代史的最主要的骨架。
四、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历史知识多而杂,容易混淆的知识较多,记忆两种相似或同类材料时容易互相干扰,所以在复习时应将这类材料并列起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既有利于判别,又利于记忆。教学实践证明了同类历史知识采用对比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马克思把比较方法视为理解历史现象的钥匙。这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例如美国历史上有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可以从发生的原因、目的、时间、领导人、经过、结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很快掌握这两个历史事件;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可从背景、时间、内容、效果等方面进行类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比较记忆法不仅能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帮助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从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认识,可以使学生记忆牢固、深刻。
五、精讲,教师在“讲”课中要体现一个“精”字
在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基础上,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内容交给学生,如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教师讲事件的前因后果,讲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地位、性质等,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六、进行有效的练习,巩固知识点
进行有效的练习,巩固知识点是帮助记忆的重要方法,教师在编制练习题时要体现出少而精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题目要灵活,体现出创新性和探究性。可把基础知识当堂达标,单元网络和能力提高放在每周自习课上解决;单元检测及时反馈,通过练习使学生自觉形成知识体系,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应结合时势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昨天,更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从小处来讲可用于指导今后的行动,从大处来说即要唤醒学生的关心祖国、关心全人类发展的意识。如在讲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富强之路”时,可让学生思考,这对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有何借鉴作用?又如在讲“台湾”时设计先引导学生回顾台湾的过去,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了解台湾的现状,展望台湾的未来,重申我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决与“台独”分子利用“公投”手段搞分裂活动进行斗争等。
七、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量。很多学生都习惯于死记硬背,不会从更深层次去把握知识,其实在此问题上,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尝试。例如我们在讲完《百家争鸣》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思考题:我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你们的老师中受到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影响的分别有哪些?为什么?这样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和策略,并且注重多种记忆方法的结合运用,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减轻学生负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