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融视角看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

2015-10-24潘洪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商业性信用重庆

潘洪英

【摘 要】本文对重庆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金融的视角对支持重庆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帮助“走出去”的重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我们应该对以政策性和商业化为主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加大“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这既有利于在国际规则下体现对企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支持,也是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重庆企业;走出去

一、重庆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近年来,重庆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涉及的项目和资金额度都在上升,但由于金融危机也出现了波动和起伏,在全国看体量还比较小,与沿海省份相比尚有明显的差距。重庆企业“走出去”大致可分为对外贸易、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三类。

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重庆外贸累计进出口总额95.2亿美元,2013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到687亿美元,是5年前的7.21倍,增长幅度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出口468亿美元,增长21.3%,进口219亿美元,增长49.7%。重庆市进出口总值排名全国第10位,其中,出口排第10位,进口排第14位,在西部12省市中居第1位。

2008年,重庆新批准境外企业(机构)20个,总投资14888.2万美元;2012年,新核准境外企业(机构)46个,总投资共79047.86万美元,在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8年重庆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项目55个,合同额86398万美元,营业额30673万美元;2012年重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1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8亿美元,近年来的增长幅度不大。2013年,克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融资停滞,全国对外承包工程增幅收窄的严峻困难,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突破11亿美元,营业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二、重庆企业“走出去”的问题

总体来看,重庆企业“走出去”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仍需优化

从产品类型来看,以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机电产品为主。相对于以前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靠摩托车及零部件支撑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调整,但仍然存在着优化的空间。从出口的市场来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占据比例较大,出口的结构不尽合理。

(二)缺乏明星产品和知名品牌

重庆目前的出口主力为笔记本电脑,但其主要还是以贴牌加工为主,几乎没有重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曾经在最辉煌的时候占据越南市场半壁江山的重庆摩托车品牌,近年来也日渐衰落,几乎没有品牌可言。

(三)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往往有较大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境外投资经营期限长,资金供应普遍不够充裕的重庆企业往往都存在“资金瓶颈”问题。资金支持不到位制约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发挥,成为影响走出去的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障碍。

(四)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

开拓国际贸易业务、运营海外企业、操作海外并购都需要有较高水平的外贸、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通晓国际规则和国际管理,熟悉国际市场的涉外人才。目前重庆市的涉外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外贸公司,而最近几年开展涉外商务活动的工业企业的涉外专业人才仍然相对匮乏,以至于在外贸和并购的时候不得不受人制约,或者甚至错失良机。近期重庆市提出了改革的时间表和量化目标,要求通过3至5年扎实推进,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届时将有部分国企通过海外上市来实现证券化目标。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端金融领域的人才尤为缺乏,给国有资本证券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对于金融支持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源、技术和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持续性。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境外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行为,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经验较为欠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结合重庆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现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构筑重庆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目前,重庆企业境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外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商业性金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多不愿意承担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贷款条件苛刻且金额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确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通过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和扶持,鼓励重庆本地的商业性金融采取多种形式,为重庆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资金支持。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拓展,带动更多商业性资本和民间资本介入。

(二)建立重庆企业“走出去”的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重庆企业“走出去”的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应该加速重庆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跨部门共享,这是担保体系的基础工程。其次,要充分发挥重庆和信用担保协会的作用,可以考虑设立面向企业“走出去”的“走出去”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走出去”企业间互助性担保基金和“走出去”商业性担保基金。“走出去”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来源与中央或重庆市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产业组织或民间资本,向符合融资条件但担保品缺乏的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弥补其信用不足,并为银行分担贷款风险,担保比例在贷款的七到八成。“走出去”企业间互助性担保基金和“走出去”商业性担保基金按照互助、互信、互担风险的原则,向会员提供信用保证,帮助他们向银行取得短期融资。

(三)大力推动“走出去”相关的投行和咨询服务

近年来,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传统的设备、技术、现金投资外,逐步出现了并购、参股、换股更为灵活的投资方式。我们应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在跨国并购中的专业顾问和媒介作用,对企业的并购提供战略和智力支持。鼓励企业采取股票上市、发行债券、杠杆收购、海外存托凭证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减少对政策性金融支持的依赖。

总之,走出去战略关系到重庆经济发展与资源安全,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必不可少。构建金融支持重庆企业走出去的组织体系,应站在国家和重庆区域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综合运用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结合,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加大人才培养,为重庆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确保重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强.加强投资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10

[2]王腊生.坚持走出去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地矿国际经济发展的思考[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应用研究会论文集[C].2010

[3]刘华.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状况分析及发展思路[J].市场论坛,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性信用重庆
重庆客APP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