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院士 国之脊梁

2015-10-24杨关

军工文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脊梁军工国防

卷首语

军工院士 国之脊梁

杨关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是院士们的基本特征。习近平同志曾赞誉,“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就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来,坚守自己的理想,用铁一般的信念,支撑着共和国的四梁八柱,他们就是奉献在军工战线的院士们。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挥舞的核大棒,国家下决心攻克国防尖端武器。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超级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顿成幻梦泡影,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陡然一变,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随后,以核动力潜艇和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为代表的一批高精尖武器装备相继研制成功,我国拥有了多种多样、克敌制胜的护身法宝。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开始和平崛起,迈上复兴之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国防实力,既是获得和平发展环境的必要保障,也是实现大国复兴的重要基础。新一代巡航导弹、歼10系列飞机、新一代主战坦克、空警2000预警机等一批新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开始列装部队,装备研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有了这些武器装备,中国国防和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两弹一星一艇”工程的成功实施,重点突破了国防尖端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国防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载人航天工程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并成功试验,实现了炎黄子孙漫步苍穹的飞天梦想,完成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中国深空探测的历史性一步。这一系列重大成果,无不彰显出军工院士们的智慧与力量,中国军工的成就足以震撼世界,中国国防因为他们更加强大。

在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军工力量始终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近两千名院士中,无论是既有院士还是新增院士,来自国防军工战线的院士始终占有相当的比例。自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的25名获奖科学家中,就有王永志、孙家栋、师昌绪、郑哲敏、王小谟、程开甲、于敏等7位杰出军工院士,并且从2012年至今的5位获奖者全部都具有军工背景。

军工院士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人格魅力,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他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严谨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呕心沥血、为国育英的献身精神,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执著,他们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对祖国以及全人类命运的关注,值得军工人永远学习。军工院士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军工院士们身上的那种学术神圣感和理想精神,不仅属于昨天,属于今天,并将属于明天,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是无愧于国家的脊梁,是时代的英雄。

(作者:本刊副主编)

猜你喜欢

脊梁军工国防
党是民族的脊梁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脊梁
我们的脊梁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