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
——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5-10-24兰先芳
兰先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75)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
——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兰先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75)
“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来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信息化的结合,实现专业建设管理的常态化。通过信息化记录整个专业建设的过程,以凸显专业负责人的重要地位、实现教学资源的无界化、保证专业建设的自动修复和持续改进等。论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和提炼我院在专业建设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
专业建设管理;资源计划;信息化;应用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高校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一所高校的办学声誉,高职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专业建设水平甚至决定了一所高职院校的行业影响力。“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一方面,加强了对专业建设过程的设计、实施和效果的管理,另一方面,可全方位实时了解各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发现专业建设的优点和缺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等,为专业建设结构调整布局提供科学客观的检测平台,对随时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关于专业建设项目的不定期检查和验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一 当前专业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专业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滞后,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状态。目前,多数高校专业建设管理工作基本上已实现用电子文档的形式替代纸质资料,但随着专业建设工作年复一年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人工加纸质档案管理已处于窘境,要有效地管理这些信息和利用这些信息则显得比较困难。
2.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易于流失。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某个专业的建设资料会越积越多,专业负责人自身工作岗位也会发生变化,想随时查阅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工作记录变得不是很方便,更不可能实现经验分享,资源共用,由于专业负责人的岗位变动,甚至有可能出现人才流失所带来的资源流失。
3.专业建设过程的组织性、系统性和利用率缺失。一般来说,专业建设是一个集专业规划、专业申报、专业建设、专业评估和激励改进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很有可能,这一系统工程不是在某一时段全部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专业教学团队的全员参与,可想而知,人工管理状态下,专业建设过程的组织性、系统性和资源的利用就显得很苍白。
二 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资源的组织性、系统性和利用率,方便专业负责人按专业发展的周期规律进行专业动态建设和管理,促进各专业自身特色资源的积累和分享,实现使分散在各系院或教师个人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广泛共享,学院基于“校园资源计划”(CRP系统)搭建了“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以实现专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校园资源计划”(CRP系统),CRP即Campus Resource Planning,是我院历时八年自主开发设计的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其建设成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及广州市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院的CRP系统已在部分国家级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中推广。它是一个以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系统,通过识别和规划校园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招生就业、行政后勤保障管理等任务。
(一)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特点
1.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含义。“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属于学院教学指导性文件和总结性教学资料的集合,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依据,是重要的教学文件,是对月度、学期、学年专业建设劣势和优势的有效跟踪,加强对专业建设过程的监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从专业设计开始,可跟踪四年专业建设全过程,实时监控展示专业建设工作状态;通过横向比较确保专业建设质量,形成专业建设立体方块;同一时段不同年级专业建设情况可以相互提醒和反馈,使专业建设过程时刻处于受控和持续改进状态;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工作记录实时存放在“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能及时交流与不断完善,保证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处于可预见和可控制的范畴。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2.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特点。我院开发的“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围绕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料的空间,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专业负责人之间可共享专业建设方方面面的资源,教师之间可以共享教案、课件、习题,研讨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利用“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扩大其知识的涉猎面,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应用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来完成的,同时,专业建设更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加强专业建设,巩固专业建设成果,深化专业改革,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专业特色,也会为学院的特色增添新的亮点,因此,我院以“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为切入点,将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理想与现实色彩斑斓地呈现出来,着力通过信息化的表现优势实时、动态和灵敏地反映专业建设的优劣势,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1.“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1.“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架构。“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分“设计篇”、“实施篇”及“效果篇”三个部分细化监控数据。“设计篇”为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专业定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条件要求、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设想的需求分析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为解决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提供了基础。“实施篇”通过信息化技术,从学院的各个应用管理系统获取该专业实时动态数据,便于及时发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调整工作思路和改进工作方法。各专业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分月度对本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及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实时纠错可能。“效果篇”则提供对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总体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然后据此进一步评估该专业建设的效果。以检验学院的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是学院关心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的生动反映。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架构如图2所示。
2.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为保证“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编写工作落到实处,学院由教务处制订了专业建设技术标准,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动态,对专业建设起促进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指引和帮助,以便专业负责人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有矩可循。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与信息化手段的完美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动态的专业建设质量评判,各个专业建设质量的晴雨表便是学校发展的晴雨表,通过实时的监控,确保了所有专业必须按既定的专业建设技术标准进行建设,从而从源头上保障了各专业的建设水平。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
3.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运用。专业负责人一个学年要完成10个分析报告,其中8份月度分析报告,1份学期分析报告,1份学年分析报告,对每个月的完成情况,系统会自动统计各专业的综合评分,并给出每个专业的合格色标,能直观看出各专业在全院专业建设中的水平,甚至每个指标在全院各专业中的排名。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各专业每个指标的具体建设情况,只需点击详细按钮便可对每个指标是否达标进行全方位了解,其反馈结果借用仪表盘的直观和灵敏效果,并结合各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很快就能对某个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评判。
三 我院“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优势
专业建设过程以电子书的形式动态、多角度地展示出来,直接导致了原有静态的学校和系(院)单边关系向动态的学校、市场与专业负责人多边关系发展。学校偏重于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市场关心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专业负责人则关注专业建设的自主性与合理性。这种转变使专业负责人对学校教育资源有权进行重新分配、平衡,从而使学校资源增值。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我院专业管理的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些优势。
(一)实现扁平式管理,凸显专业负责人的重要地位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一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由于它具有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需求设计培养计划,实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等特征,因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从形式到内容保证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高职院校要想主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在动态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的依据科学管理建立起来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在我院各类资源使用更加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的作用和功能,加重专业负责人的责任,转变学校和系(院)角色,促使专业负责人主动开发专业,抓教研、找市场,找准本专业产学研的结合点,专业建设重任落到“专业负责人”身上,由此,管理变得更加扁平,专业负责人的重要性凸现。这种扁平式的组织结构满足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把专业建设的重任放在专业负责人身上,学院管理组织结构的中间层次减少,便于上下级直接沟通,减少了专业建设过程中信息的滞留与沉淀,提高了专业建设的内外部沟通质量。专业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专业有各种自主权,减少了系统割裂,便于协调和统一,有利于迅速行动。
专业管理中,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由于中间层次减少,有利于专业设置申报、调整、改造,有利于课程的组合和重组,有利于培养模式的改造和创新,及时反映社会需求。专业负责人既可以根据效率原则自主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根据自己掌握和支配的外部信息及时做出预期判断和反映,因而专业建设的内源性动力也就天然地存在了。
(二)通过各类平台的搭建,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无界化
我院各类教学资源都是全校公共的,每个系院、专业负责人和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教师不是只为特定系院服务的,资源也不是某个系院所特有,所有的教师和资源都具有公共性质,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灵活调配、组合、使用,这就大大提高学院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作用,学院的反应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负责人之间可以共同借鉴专业建设中的优势和创新,实现无界化协作与交流,如通过查阅和应用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记录,同专业的教师可以进行无界化的协作与交流,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师也可以进行无界化的协作与交流,同时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之间也同样可以进行无界化的协作与交流,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师也可以进行无界化的协作与交流,同样,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负责人对全院教师都有使用权,可为我所用,以实现资源和才智的共享,实现以最低成本提供最佳服务,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三)标准化的工作规则和质量要求,确保了所有专业的建设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编写工作,学院制订了专业负责人管理办法、专业负责人岗位标准、“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编写工作标准、专业建设技术标准等管理制度。
通过工作流程重组,把与专业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岗位标准、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质量要求及记录清单嵌入数字系统之中,使其具有工作标准和法则的作用。专业负责人必须按照程序预设执行,无需请示报告,使专业负责人围绕工作流程实施工作行为,从而专业负责人在开展专业建设的过程始终处于公开和受控状态。一方面,系统中设置供专业负责人查询的各项工作的制度性文件和标准栏目;另一方面,每个功能模块中都内嵌ISO9000流程,流程中的所有数据系统都做完整记录,专业负责人在“铁面无私”的系统“指挥”下工作,无形地接受“ISO”规则的约束。
学院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与信息化手段的完美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动态的专业建设质量评判,各个专业建设质量的晴雨表便是学校发展的晴雨表,通过实时的监控,确保了所有专业必须按既定的专业建设技术标准进行建设,从而从源头上保障了各专业的建设水平。
(四)过程的全公开和受控,实现了专业建设的自动修复和持续改进
“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分析报告、工作记录等使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目前的运行趋势和自身的工作状态了然于胸,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亦能随时掌握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及时调整改进,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全程控制、阶段性调节和持续改进,使专业建设工作始终在受控和持续改进状态下高效运转。
“专业建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反映一个专业从设计到最后学生毕业,四年的建设历程,四年中,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是公开和受控的,日常维护和工作交流不受时空的制约,通过每个月的月度分析、学期和学年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以检验学院的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可以说是学院关心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的生动反映。
[1]胡卫,朱利霞.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重构的战略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72-79.
[2]陶灵兵,陈燕兵等.高校专业建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科技视界,2013,(13):92-93.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责任编校:张京华)
G710
A
1673-2219(2015)04-0149-04
2015-02-24
兰先芳(1972-),女,湖南张家界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教育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和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