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二语学习者听力认知能力的影响

2015-05-06邹娟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语义

邹娟娟

(湖南理工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岳阳 414006)

二语学习中听力认知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听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解码,即对信息进行分辨、筛选、组合、预测、记忆、释义、储存。在此认知过程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听力理解既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因素的制约,又受背景知识及学习者心理活动的影响。在国内外语言研究者对二语学习者听力困难的分析研究中,他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语音分辨和听力词汇对听力理解制约作用很大。Anderson和Lynch在实验中发现,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方式上更依赖于词汇,是以词汇为中心的(word-based)理解模式。那么,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与听力理解的过程有何联系?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对二语学习者听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何作用和影响?本文拟从二语心理词汇的角度对作为二语学习者的听力认知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一 认知心理语言学与听力理解的相关性

在二语习得中对听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听力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已成为近些年听力研究的热点。众多的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加工过程。Ross(1989)提出了听力交际模式,此模式认为听力理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输入过程,而是一个输入与输出同时作用的过程。在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接收者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在输入和输出时,大脑的信息处理活动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分析、推理、迁移和语际语的形成等多个认知步骤(翟丽霞,陈艳2005:102-103)。同时语言学家们也认为,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活动有两种模式:代码模式(code 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在二语听力思维能力的形成必然经过三个阶段:母语思维(外语语音感知代码期)→双语混合思维(外语语音认知推理期)→外语思维(自动化信息加工期)(朱放成,2003)。而且二语学习者在听力习得中对词汇有相当大的依赖性,根据桂诗春(2001)对二语习得者心理词汇的实验,发现词汇意义和词汇形式分别储存于不同的位置(语音档、句法档、语义档、缀词档),如果一个词在某个档是空白的,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就无法被激活,从而造成解码不畅,无法理解信息。

二 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

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指的是在长时记忆中词的组织。心理词汇的数量巨大,且它们是有系统地排列着,高度条理化的,它必须兼顾大容量储存和有效提取两方面。因为如果这些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话,我们就无法迅速找到我们需要的词。而词的表征(lexicon access)指的是激活词汇的过程。Aitchison 认为,心理词汇包含的都是整词。每个词一方面是词义和词性,另一方面是语音结构。它们可以再细分成一些能在网络中联系其它心理词汇的表征,如意义、语音或形态表征(Aitchison,1987)。母语心理词汇与二语词汇的心理表征一直是最近心理词汇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研究认为二语心理词汇分为:形式表征(包括语音和词形,搭配和语法归类等)和概念(意义)表征。二语心理词汇结构反映了二语词汇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是动态的,多维的。

(一)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模式

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及心理词汇内部的激活加工过程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由于不可直接操控和观察而备受关注,同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研究主要有语音说、语义说和句法说三种主要观点。语音说认为二语心理词汇中词与词之间主要是语音联系(Meara,1983);语义说认为二语心理词汇和母语词汇一样,词与词的语义关系占主导地位。(Marechal,1995)句法说认为二语心理词汇中词与词的关系主要是修饰和搭配关系,句法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起着更大的组织作用。(Wolter,2001)在国内针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实验中也延续了以上三种不同的观点,并结合中英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二)对于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模式的看法

虽然对于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研究还存在分歧和争议,但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是动态的、发展的、长久的重组过程。初级语言学习者更多地依靠语音联系来进行二语表征;而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随着二语学习者对二语词汇认知能力的提高,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会主要是由语义组织模式储存和表征。Merachal(1995)及O’Gorman(1996)的研究均发现测试中受试者不管是母语还是二语都成语义反应。那么二语心理词汇通过语义表征是如何开展的呢?

为了揭示心理词汇的语义组织模式,很多语言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最初是Collins & Quillian(1969)提出了层次网络模型、Collins & Loftus(1975) 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以及Bock & Levelt(1994)提出了改进的激活扩散模型。结合中国二语学习者的情况,国内的语言研究者发现母语在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过程中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董艳萍(1998)提出了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

1.层次网络模型。Colllins & Quillian(1969)提出了层次网络模型,该模型认为,词汇的提取是通过心理词汇中的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网络实现的。在该模型中,词与词(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交织成网,而概念是以节点(node)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从而组成了一个有概念上下级逻辑层次的概念网络。Carroll(2008)认为,层次网络模型最大的问题是它假定位于同一层次的概念地位大致相等,这并不符号人的心理词汇的实际情况,因为即使位于相同层级,词汇的激活程度还是不同的,有的更容易激活,而有的更难。后续的研究对次模型进行了修正,继续探究心理词汇的语义组织模式。

2.激活扩散模型。在层次网络模型的基础上,Collins & Loftus(1975)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该模型将概念间的熟悉效应以及概念与特征联系的频率或熟悉度等因素纳入到考虑范畴,并通过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李更春,2009)在该模型中,概念节点(node)间的连线体现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Collins认为概念结构特点(如分类关系)和功能因素(如原型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程度)决定了节点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两个概念越相似,节点间的距离就越短。词的提取是通过扩散激活来获得的:当某个概念节点被激活,刺激就会传递到与之相连的其他概念节点。距离较近的节点比语义联系较远的节点更容易激活。决定语义的任务要复杂得多,Collins & Loftus认为要激活某个节点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只有当各种因素累积到足以突破这个障碍的程度,该节点就被激活了,这个词或概念就能被理解了。激活扩散模型目前被认为是最理想、最能反映心理词汇本质的模型。

3.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由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关于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并不一定适用与中国二语学习者,董艳萍针对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她提出了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理论假设,首先是相同的概念表征存在于翻译等值词中;其次是翻译等值词不共有的概念元素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有被“调和”的趋势,也有“独立”的趋势(但差异仍然存在)。这两个假设分别构成了双语心理词汇的概念表征结构的静态和动态特征。(戴炜栋,2008)董艳萍的研究认为揭示了双语心理词汇概念表征的动态特征,双语心理词汇存在调和的趋势。Jiang(2000)认为二语词汇的习得有三个阶段:形式阶段(formal stage)、母语词目中介阶段(L1 lemma mediation stage)、二语整合阶段(L2 integration stage)。也就是说随着二语学习者在母语的介入帮助下,二语心理词汇逐渐在语义、句法、形态信息上高度整合。

三 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语音刺激,激活二语心理词汇,通过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进而达到语义理解的过程。因此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速度、质量与听力理解的程度息息相关。为了解释听力过程中心理词汇表征的过程,Marslen Wilson提出了交股模型(Cohort model)。他认为话语中词汇的分辨分三个步骤进行:①在对外部声音进行听音分析的基础上激活一系列的候选词汇;②候选词中有一个被选中成为进一步分析的对象;③被选中的词汇与话语中其他词汇结合而融入上下文的意思中去。

图1.听音取词过程示意图

Wilson的这种模型过于简单还不能反应出听力理解这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二语心理词汇表征过程中,由于其他因素引发的许多问题在此图中没有得到解释。

二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根据信息输入的不同,会使用不同的听力理解方式进行解码,但总体而言听者通过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和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达到对信息的理解。首先,外部的语音刺激使刺激词与语音相近的某个概念节点相联系,而与此词义相关的信息节点被激活,信息通过“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进行处理,通过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达到词义的理解。当一系列的词的信息被激活后进而达到高层次的信息解码。当心理词汇的表征遇到障碍或部分信息节点的激活与语义不符时,通过句中或段落中部分信息,听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加工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将已有的知识与听到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处理,通过预测、推测、筛选、吸收或同化输入信息,进而达到对输入信息的理解。

图2.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听力理解信息处理模式

四 从心理词汇视角对提高二语学习者听力认知能力的建议

造成很多二语学习者听力认知能力低下的原因是这些二语学习者仍是以母语系统为中介来理解英语,也就是说他们的二语词汇尚未建立完整的二语心理词汇网络。在听音过程中,学生收到语音刺激后,经常提取不到恰当的二语词汇,造成听音困难。这种取词失败有多种原因,在心理词汇中没有这个词,亦或是词在心理词汇中的存储不当,或联系方式不当,没有和合适的词建立有意义的语义联系,因此无法激活。

(一)重组二语心理词汇,加速听力理解中的词汇检索

大部分中国大学生的二语词汇停留在形式阶段和以母语系统为中介的阶段,语音表征是二语词汇提取的主要途径。听者在接受听音刺激后通过语音表征找词再通过母语系统进行语义表征,一旦在母语心理词汇系统内找不到对应词,听力理解就出现困难。这样的由母语为中介的二语心理词汇网络存储分散,占用空间大,找词时耗时耗力,检索速度慢。因此二语学习者应建立相对较独立的二语心理词汇,重组二语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减少母语的中介。在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过程中,名词注重英文词汇与实物的联系,减少母语的介入,动词及其他实义词关注英文解释,避免简单的中英对照。同时对已掌握的心理词汇以及正在学习的词汇有意识的分门别类,在建立语音网络的同时,建立语义网络,方便检索。

(二)加深二语心理词汇间的语义联系,方便“自下而上”信息解码

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词汇时存在误区,很多学生只注重词汇学习的广度而忽视了词汇学习的深度,也忽略了与其他词语的语义联系。Laufer认为“词汇的发展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词汇知识可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表面发展至深层。词汇的发展也不只是熟悉新词而已,它还包括深化已知词的知识,词汇知识的深度和词汇量有着同等重要性。”词汇的内在含义、外延意义、边缘意义、引申意义和联想意义等对于在听力理解中“自下而上”信息解码是至关重要的,词汇间的语义联系能缩短各信息节点间的距离,准确激活相关信息节点,方便心理词汇表征,加快解码速度。

(三)建立二语心理词汇的认知推理模式,有效使用“自上而下”信息加工

母语心理词汇基础上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形成了母语思维模式,运用母语思维模式解码二语听力信息显然会给听力理解带来困难和负迁移。因此在二语心理词汇系统构建的同时,应逐步建立二语心理词汇的认知推理模式。二语学习者在通过对二语语言知识(词汇、语法、语用习惯等)、二语国家文化及风俗、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说话人的心理情感、话语的交际背景等等相关知识的熟悉和了解,逐渐形成二语思维模式,当心理词汇的“自下而上”解码发生困难时,用此模式对听力信息进行“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通过感应、分析、推测、判断进而达到理解。

[1]Aitchison,J.Words in the M 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Blackwell,Oxford,1987

[2]Dijkstra,A., &Van Heuvean W.J B.The BIA Model and Bilingual Word Recognition[A].In J Grainger & A.Jacobs(eds) Localist Connectionist Approaches to Human Cognition[C].Hillsdale NJ Law rence Erlbaum,1998.

[3]Kroll,J & De Groot.Lexical and Conceptual Memory in the Bilingual Mapping Form to meaning in two Languages[A].in M.De Groot & J Kroll(eds) Tutorials in Bilingual[C].Hillsdale N J Law rence Erlbam,1997.

[4]Libben,G.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exicon:The Homogeneity Hypothesis[A].in John Archibald(e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C].Oxford Uk:Blackwell Publisher,2000.

[5]Ross,R.Speech Communication[M].New Jersey:Prentice Hall,NC,1989.

[6]Weinriech,U.Languages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M].New York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1953.

[7]董燕萍.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J].外国语,2002,(4).

[8]戴炜栋,王宇红.双语心理词汇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16-20.

[9]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连燕华.心理词汇结构表征与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11]尹铂淳,邓云华.基于框架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12]翟丽霞,陈艳.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二语习得过程分析[J].外语学刊,2005,(1).

[13]张淑静.重组二语心理词汇[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

[14]张萍.对单词联想测试选词和反应分类标准的再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语义
母语
语言与语义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