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和1552年10月27日地震考证

2015-10-24钟以章

震灾防御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城辽阳辽宁

曲 乐 李 俏 钟以章

(辽宁省地震局,沈阳 110034)

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和1552年10月27日地震考证

曲 乐 李 俏 钟以章1

(辽宁省地震局,沈阳 110034)

辽宁是历史地震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深入研究历史疑难地震,尤其是确认一些破坏性地震,对补充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开展地震预测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地震研究中认真考查,论证已有的地震史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若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地震资料,按“地震重复”发生理论反推一些历史上可能存在的破坏性地震,也可以认为是对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和大地震震害现象的对比,确认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的地震是一次破坏性地震,并对1552年10月27日的地震做了讨论。

历史地震 地震考证 辽东湾 辽阳地区

曲乐,李俏,钟以章,2015.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和1552年10月27日地震考证.震灾防御技术,10(1):192—199. doi:10.11899/zzfy20150120

引言

作者在研究1509年地震时,对史料做了全面分析,认为文献中记载应统一起来看,前面说的是破坏,后面叙述的是有感范围。同时对史料中提到的有地陷的“大兴堡”做了考证,认定地面破坏现象确实存在。然后,将大家峪和大兴堡两处的山崩地陷现象和影响范围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地面破坏现象和影响场做了对比。利用历史强震震中附近现代中小地震十分密集的现象,反推了1509年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并初步确定了相关的参数。1552年地震是一次被认定的历史地震,但震中位置尚不明确,考虑到2013年1月23日在辽阳柳条寨发生了1次5.1级地震,而历史上辽阳的地震记载较多,根据“地震重复”发生原理,反推了1552年地震可能发生在辽阳,并对相关参数做了修正。

1 1509年地震

谢毓寿等(1983)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二卷第199页记述,正德四年三月甲寅(公元1509年4月21日(4月11日))辽东盖州卫城楼钟夜自鸣者三,东山大家峪山崩二处,约丈余,广宁中屯卫大兴堡地陷长四尺,阔三尺,深四丈有余。山东诸城,日照县安东卫,直隶赣榆县各地震(原文标注有两个日期)。——《正德实录》卷四八,页八(苏本页一O)。

山东诸城、日照、安东卫(治今山东日照县西南九十里),南直隶赣榆(今江苏赣榆西北),辽东盖州卫(治今辽宁盖州市)。武宗正德四年春三月,辽东楼钟自鸣,山崩地陷。——《奉天通志》卷十六,引皇明大政纪二十二。

上述两部文献记载的事实基本相符,在文献中虽未论及房屋及建筑物有破坏,但对地面现象的记述中有山崩、地陷现象。对照历史地震烈度简表(表1)(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这样的地面破坏现象可以达到Ⅵ—Ⅶ度。

表1 历史地震烈度简表Table 1 Earthquake intensities of the history earthquakes

为了解这次地震破坏所论及的地方,作者专门对文献中提到的地名进行了考证。在《东北地震史料辑览》一书中,吴戈(1992)对“大家峪”的地名作了注解,认为“大家峪”在盖县境内无此地名,但〈盖平县志〉记载,城东南三十里有“代”家峪,疑“大”与“代”谐音。实地考察“代家峪”在盖县东南十余公里处,盖县至庄河公路经此,山势陡峭,为古代过山通道。无论是“代家峪”,还是“大家峪”,均在盖州东部山区是无疑的。这里的山体由太古代-元古代花岗岩组成,山势较陡,海拔600—1100m,文献中所指的东山应是盖州东部的山区。据“辽宁省地名志”记载1,广宁中屯卫大兴堡位于今葫芦岛市东青堡乡西北约5km处,距葫芦岛市约30km,该村位于小凌河附近一支流的高漫滩或一级阶地上,这里有细砂层和浅的地下水位,具备在地震时发生砂土液化或地面沉降的条件。

将记载的地面破坏现象与现代地震的震害作对比,也许对确定历史地震有所帮助。1509年地震所产生的地面破坏现象和有感范围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有相似之处。1975年海城地震时,在海城市牌楼、毛祁乡黑音寺和英落后山等处曾发生过山崩现象(朱凤鸣等,1982),但规模不大,最宽的约30—40cm,长2—3m,与文献记载的山崩约丈余相当。黑音寺位于海城市东南约14km处,距海城地震的震中约20km,这里的地震烈度为Ⅸ度。海城7.3级地震后,在距离震中100多公里的盘锦和凌海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砂土液化,并有地面沉陷和地裂缝产生。在凌海市西八千、新安等地,发现有地裂缝劈裂大树的现象,这里属大凌河口冲积平原,具备发生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陷的条件,该处的地震烈度为Ⅶ度。这种现象与文献中大兴堡地陷类似。通过1509年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地面现象的对比后可以认为,在一些出现山崩、地陷现象的地区,地震烈度可以达到Ⅶ度左右。

再从2次地震的有感范围来看,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有感范围是北起黑龙江省的绥化、牡丹江、嫩江、佳木斯等地,南到苏北淮阴、灌云、宿迁、新沂地区。而在1509年地震的记载中谈到山东诸城,日照县安东卫,直隶赣榆县各地震,说明山东日照,诸城和江苏赣榆地区均有感,表明这2次地震的有感范围相当,有感范围的半径均在500km以上。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Ⅶ度区有2个延伸方向(图1),北西方向的延伸距离在160km左右,如果将盖州东山的山崩处和葫芦岛大兴堡地陷处都按Ⅶ度考虑,则这2个Ⅶ度点相距约140km,略小于海城7.3级地震Ⅶ度区向北西方向延伸的距离。

图1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等震线图(附地面破坏)Fig. 1 The isoseismic map of M 7.3Haicheng earthquake in 1975

表2 Ⅳ度等效圆半径与震级经验关系简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us of intensity IV equivalent circle and the magnitude

图2 渤海地区历史强震与现今中小地震分布图Fig. 2 Distribution map of earthquakes in Bohai region

在《正德实录》卷四八中还有两次记录地震:一次是正德四年三月庚子(初八)(1509年4月7日或3月28日)“辽东盖州地震有声”;另一次是正德四年三月辛亥(十九日)(1509年4月18日或4月8日)“辽东盖州卫地震,明日复震”。若将这两次地震和1509年4月21日或4月11日的地震联系起来可以看出,自1509年4月7日至4月18日前至少有3次有感地震可以看作是4月21日主震的前震,所以,这次地震的类型是“前震-主震”型。

2 1552年地震

图3 1552年5¼级地震震中位置图Fig. 3 Location of M5¼ earthquake in 1552

表3 辽阳地区历史地震感受目录Table 3 Catalogu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Liaoyang region

续表

至于为什么在辽阳地区没有破坏性地震记载,作者认为在辽阳地区发生5级左右地震可以没有明显的破坏。例如,2013年辽阳柳条寨5.1级地震的震中烈度只有Ⅵ度,影响范围小就是一个实例。基于以上理由,作者认为1552年地震的震中确定在辽阳比较合理,其地震参数为,震中位置:辽阳(41.2°N,123.1°E);参考地点:辽阳市;震级5¼级;精度4类(≤100km)。

3 结论

通过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与考证认为,辽宁地区1509年在辽东湾发生过6½级左右地震。1552年在辽阳发生了5¼级地震,这2次地震的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1509年和1552年地震参数表Table 4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s in 1509 and 1552

刁守中,晁洪太,2008. 中国历史有感地震目录. 北京:地震出版社.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 北京:地震出版社.

辽宁省地震局,1995. 辽宁省地震目录.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吴戈,1992. 东北地震史料辑览. 北京:地震出版社.

吴戈,1994. 东北大陆历史地震研究.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谢毓寿,蔡美彪,1983.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朱凤鸣,吴戈,1982. 1975年海城地震. 北京:地震出版社.

Verifica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1509 and 1552 in Liaoning Area

Qu Le, Li Qiao and Zhong Yizha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4, China)

Liaoning region is short of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especially to confirm some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which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in adding some existing earthquake catalogues and setting up earthquake forecast and earthquake safe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sit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arthquake recurrence, it is likely that 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modern earthquake data to trace back some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in history without record. In this paper we confirmed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Liaoning district in 1509 was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and also made a discussion on the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in 1552.

Historical earthquake;Textual research on earthquake;Liaodong Gulf;Liaoyang area

2014-04-27

曲乐,男,生于1982年。2005年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本科,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灾害防御及应急工作。E-mail:tony_q1311@163.com

猜你喜欢

海城辽阳辽宁
A modified heuristics-bas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ealistic pedestrian movement behavior
面向PNT应用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辽宁之光
嫁给爱情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辽阳雷锋纪念馆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明辽阳副总兵黑春事迹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