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10-24于亚男马洪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概率

于亚男 马洪滨 孙 奇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于亚男 马洪滨 孙 奇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 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为100 mg快速给药,对照组为50 mg,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出血概率、死亡概率、无效概率、再通概率分别为16.67%、6.67%、10.00%、66.67%,观察组分别为13.33%、3.33%、3.33%、80.00%,观察组再通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概率、死亡概率以及无效概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采取加速给药方法,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近年心血管疾病中以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多发,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概率,短时间内心肌细胞即可发生坏死,造成心功能不全,理想治疗方法为给予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再通,改善心肌供血,防止心肌坏死[1-2]。在现代的急诊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两组临床差异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有25例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年龄44~73岁,平均为(56.23±8.26)岁。患者有不同程度胸痛状况,采取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同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50 mg,首先使用8 mg进行静脉推注,之后在1.5 h内使用阿替普酶42 mg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100 mg,首先使用15 mg进行静脉推注,继而0.5 h内使用50 mg的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其后1 h之内使用35 mg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差异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与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停药状况,临床指证比较平稳。对照组出血概率、死亡概率、无效概率、再通概率分别为16.67%、6.67%、10.00%、66.67%,观察组出血概率、死亡概率、无效概率、再通概率分别为13.33%、3.33%、3.33%、80.00%,观察组再通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概率、死亡概率以及无效概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3 讨 论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中老年人多发,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攀升,具有较高的死亡概率,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4]。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官腔闭塞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中冠状动脉再通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静脉溶栓治疗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不是全部患者都能及时进行溶栓治疗,经常由于病情进展或者是其他因素而耽误治疗。阿替普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阿替普酶,属于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阿替普酶以及纤维蛋白会产生结合,局部的溶栓效果较为理想。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溶栓药物以及给药方法的不同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再通概率为66.67%,观察组再通概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安全有效,疗效理想,并且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较少,药物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照组出血概率、死亡概率、无效概率分别为16.67%、6.67%、10.00%,观察组分别为13.33%、3.33%、3.33%,在出血概率、死亡概率以及无效概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治疗期间使用阿替普酶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在后期发展中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阿替普酶的实用性得到证实。总而言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采取加速给药方法,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1] 李帆,彭刚.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0(35):190-192.

[2] 赵艳晶,刘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9(1):231-234.

[3] 齐晓艳.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7(6):328-330.

[4] 帅锋利,宋剑琼,苏代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体会[J]. 当代医学,2011,3(12):187-189.

R542.2+2

B

1671-8194(2015)14-0190-01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