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质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5-10-24卜云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卜云平

【摘 要】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的核心是“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已成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如何用“创新”指导每节课的教学实践,是我们每个教育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创新思维;素质核心

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根植于学生的精神内核之中,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在批判中吸收,在吸收中创新;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必须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从封闭式教育走向开放、创新型教育,建构主义、翻转课堂、媒体网络等等,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型教育,从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走向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现代教育理念。

几千年来,我国的教育沿袭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总是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我们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考试分数;教学中一些老师绞尽脑汁设计好一个个“圈套”问题,左启右导就期望学生回答出千篇一律的一个字、一个词或是一句话、一个雷同的结论,可谓是用心良苦;考试分数的高低、听不听话几乎成了一些家长要求孩子、一些教师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对那些不太听话、爱钻牛角尖、爱提怪问的学生实行一棍了打死。今天,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教育进行反思,不能不为教育的改革而呐喊: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习惯于照葫芦画瓢,习惯于生搬硬套,循规蹈矩,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创造的勇气和创造的能力就会逐渐丧失殆尽……长此以往,结果令人不寒而颤!

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根植于学生的精神内核之中,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在批判中吸收,在吸收中创新;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必须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从封闭式教育走向开放、创新型教育,建构主义、翻转课堂、媒体网络等等,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型教育,从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走向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现代教育理念。

孩子们有没有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家长和教育人是否首先具有了创新精神,家长和教师一天没有转变观念,我们的孩子就会处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压力之中,无法自由翱翔。创新需要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勇气,要让我们的孩子敢于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不再把课本视为“圣经”,把教师奉若神明。没有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挑战和否定,就不会有“日心说”的产生,就没有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的宇宙观,更没有今天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满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他一定不是人才,至少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从需要的观点来看,社会需要创新的孩子,社会需要创新的教师,因为社会本身需要不断地创新。

曾有人把孩子的创新比作“钙”,人们已经认识到“钙”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精神之“钙”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世界上由于人文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两种文化,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前者强调“个人”,富于冒险,敢于创新,但缺少谦虚,不善协作;后者崇尚谦虚,讲究礼仪,集体感强,但忽视“个人”,因循守旧。我们中华民族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民族优点虽多,但仍有缺乏精神之“钙”之痛,谦虚虽是一种美德,但也容易走向自卑的极端。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中之重。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患上“精神软骨症”,事事谨小慎微,时时瞻前顾后,处处犹豫不决,难以渡过茫茫的大江大海,难以翻越重重险山。曾经一位教育人说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就是要培养“仰天长笑出门去”、“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豪情!就是要培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探索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际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创造的机会,是不是能把握住创造的机会,除了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没有创新能力,创新将只会是一句美丽的空话。何谓创新能力,就是根据现有的知识或技术尽可能快地产生出新的知识或技术的能力。尽管我们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培养最基本的技能,但是我们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去,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蕴藏着无限巨大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与灵感,让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回答问题的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发挥学生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敢于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尽情释放每个生命体中的创造之美丽。我们相信,给孩子一份爱,他们就会创造出无限的爱!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创造出五彩斑斓!给孩子一些条件,他们就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给孩子一次机会,他们就会改变整个人生……

改革的春风已吹遍教育的每个角落,创新的甘露正滋润教育的每寸土地,创新的阳光照亮了教育的所有天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创新教育,我们就有创新的孩子,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民族,创新的国家!“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指日可待矣!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历史使命,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核心之核心。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