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分析
2015-10-24孙东魁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课程具有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师也在逐渐研究、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的对策,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尝试,以满足新课标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改
前言
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语文自身的教学成果,还关系到对其它学科的理解能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要想进一步推进语文课改的步伐,就应深入分析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纪律观念淡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够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力和意图,上课经常会出现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因此,教师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维持课堂秩序,这样教师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规划,教学效率明显下降。
(二)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小学教学不用考虑到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师也不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大部分教师都依据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这使教学方法不能与学生实际结合在一起,缺少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合理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气氛相对自由,使得大部分教师都直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因此,缺少完整的教学规划,使得知识之间的连贯性较差,不能有效的衔接在一起。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的新尝试
(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课堂教学中,自身的表现都是天性的驱使,因此,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可以通过趣味性教学、情景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例如,对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发小红花,在全班学生面前当面点名表扬,这会不同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适当灌输语文课外知识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太多的知识要点,难易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大部分教师都会反复运用朗读、背诵、听写等教学方式,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应适当的灌输语文课外知识要点。现阶段,儿童读物的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学校可以适当的引入儿童故事和儿童画册,使学生逐渐了解儿童文学,进而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榜样式教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尚未成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出在学习、思想道德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引导学生如何做是正确的,如何做是被允许的,如何做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何种行为是不对的,何种行会受到教师的批评。通过榜样示范法,学生就会有参考的具体方向,以规范自身行为,进而使学生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伴随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例如,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使基本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不要使用大量图片,一些图案设计相对比较夸张、色彩相对较艳丽,虽然这些图片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但是,大量使用这种图片会导致学生只注重形式,却忽视具体内容,会使多媒体教学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五)组织语文课外学习活动
语文课外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在活动进行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环境保护的资料,进而对环境保护有大致了解,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观后感,在正式上课时,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使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六)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训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语文教学的培训,以逐渐适应并且接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更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的教学尝试,我们能够看出,小学语文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使语文教学效率较低。因此,现阶段,为了满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合作,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琼,李晓红.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8(03):259-261
[2]卢少延.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20(05):12-14
[3]焦秀丽,张明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新课标的实施[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0(8):158-159
[4]杨翠英,李丽丽,刘思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4(01):265-267
【作者简介】
孙东魁,男,(1976.6-),满族,辽宁鞍山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