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学之点滴体会

2015-10-23邓礼生

文理导航 2015年29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社会体会

邓礼生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门学科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学会辨别是非、掌握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它是集历史、地理、品德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因此本文就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品德;社会;体会

在课程新改革之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综合以往的历史、地理、品德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为了避免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单一的说教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尝试,从而发现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法。

1.明理导行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而来的,它适用于新课程改革后任何课型的《品德与社会》。主要形式是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通过演示、讲解、阅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来授课,以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应该通过预习课程、阅读书本内容、思考疑难点、分析教材内容,然后再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讲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主动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由老师为自己解惑。这就是明理导行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学习效率高,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问题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有教学效率,也最受学生喜欢。

3.角色扮演法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类似于演戏。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节,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从生活中选择一些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的角色带来不同的情绪和体验,培养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知道在《品德与社会》这本教材中有很多的小故事小情节,这些小故事都是用来给学生阅读引发思考的。但是毕竟还是小学生,年龄有限,思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导致对课本中小故事的情节不一定能把握好其中的度。因此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将这段小故事表演出来,而通过一台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情景剧,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理解小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这种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如此才能设置适合的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样,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唤起学生内心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以训练为主的教学课堂,而大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会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畅所欲言,激活课堂

虽然说小学生的还处在智力发育阶段,年龄也相对较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也较少,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和好奇心都很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能刻意的去引导学生学习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好奇心,这时候的学生在课堂上一定会是非常活跃的,发言特别积极的。如在《美丽的生命》这堂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动植物,认可动植物不仅仅是有生命,而且它们的生命也是非常美丽的,我们人类一定要和它们做朋友,珍惜并且爱护它们。了解环境污染和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的情况。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美丽生命和环境被污染破坏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回答:“电厂冒的黑烟弥漫学校上空,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居民排除的污水流入学校旁边的小河,河水散发着臭味,河里的鱼虾蟹等小动物被毒死很多”。有的说:“砍树、摘花、踏草既影响动物生存,又威胁植物生命,看到可难受了。”……此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和破坏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抢着说了,有的说:“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珍惜、爱护小动物,使我们的家乡因有生命而美丽。”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有的说:“我们要努力读书,认真学习,将来学习法律,利用国家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乡,保护地球母亲。”就这样,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发言,这堂课的教学也就取得了成功。

三、积极体验,延伸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一起,毕竟生活与学习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联系课内外的生活,可以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当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保证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乐于体验生活,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我们知道在学校内的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书本上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拓展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只有大胆的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社会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大胆的去体验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思考和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要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授课,就要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将这门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到有意义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探究、爱护环境、热衷生活的道德品质,督促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社会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
京剧舞美创作中形式感的运用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