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2015-10-23朱弘峰
朱弘峰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无法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中学美术教学实践,浅谈信息技术下初中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美术 教学 思考 探究
我们期待的美术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堂。如何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一门视觉艺术,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感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能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多媒体的运用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的声音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色彩的感染力》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我播放了一段《幻想曲2000》的视频。《幻想曲2000》是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为诠释对象的色彩幻奏曲。伴着《命运交响曲》激昂有力、气势恢宏的音乐,视频动画中不断展现色块的冲击力。学生除了感受到音乐,还感受到绚丽的色彩,从而导入课题《色彩的感染力》。
二、开阔学生视野,点燃创造热情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对真实事物的认知,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里声图并茂的作品快捷地展示,为他们创设了丰富的形声信息,引导其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而且能多角度地欣赏与分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信息化教学为此创设了契机。
以往,我们是这样上美术课:首先挂图若干张,展示图画,学生观察挂图(因挂图尺寸有限,不排除后排有视力不好的同学滥竽充数),了解作画的步骤方法;然后教师对照挂图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观察各部分的结构、比例、透视、明暗关系等,给学生示范各步骤组合在一起的全过程;接着学生作画,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最后把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进行评价。当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课堂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变活了,满足了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美术课堂呈现出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变成了周游世界的专列,驰骋于地球的任何角落。学生们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在历代传世经典绘画展廊中漫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色彩的感染力》一课的发展环节中,通过海量的图片,给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祖国各地风光,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风光秀丽、祖国的地域辽阔等。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使美术学科与各学科有机整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表现欲。
三、提高学生审美力,增强鉴赏能力
美术课程教学,欣赏课比重大。而利用信息技术后,美术欣赏课能变得多姿多彩。在欣赏世界名画时,只要用鼠标点击相关链接,画家生平简介和其他代表作就会一跃而出,不仅可以看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局部放大进行细致观察。学生们虽身在课堂,却能走遍中西、跨越古今,行走在艺术长廊中,翱翔在想象空间里,审美教育寓潜移默化之中。
在《色彩的感染力》一课的延伸环节中,我以一段《世界需要色彩——创意》的视频结束教学。试想,如果我们居住的世界没有了颜色,那么太阳,会出来吗?太阳是黑色,还是白色呢?这是段哲理短片,创意来自巴黎第八大学的Reulf。在黑白里的巴黎,小动物们照亮了世界,找回了人们失去了激情。
四、发展学生个性,突出自我表现
在美术课程中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是更胜一筹,它除了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可控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等优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个性化选择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集体之间进行多角度的分享与交流。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而在融入信息技术后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评价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也逐步发展了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色彩的感染力》中,我利用网络查出大自然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通过欣赏得到启发与灵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色彩的魅力。如果不利用网络资源,老师和学生们收集到的资料都是非常有限的。借助于网络资源后,学生的视野被拓宽了,学生的作业也多样化了。借助于信息技术媒介,专业教师的点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海量的资源图片可供学生们自由欣赏,让他们大胆发言,谈自己的见解,聊自己的创意,发展学生个性,突出自我表现。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欣赏、自主分享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评价能力,也为学生积累了创作经验,发展了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