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彰显艺术魅力
2015-10-23胡益民
胡益民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成功的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披露人物灵魂,表现人物命运,彰显艺术魅力。
一、用对比手法描写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没落的知识分子。作者用生花妙笔,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将他首次“亮相”和最后一次出场形成对比鲜明,个性突出,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貌上的对比。首先出场的孔乙己是“青白脸色”,最后一次出场的孔乙己是“黑而且瘦”;首次出场的孔乙己穿的是象征读书人身份的“破且旧的长衫”,最后一次的孔乙己只“穿着一件破夹袄”;首先出场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身材高大”,而最后一次出场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语言描写的对比。首次出场的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面对“只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的“短衣帮”的取笑,毫不理睬。而最后一次出场的孔乙己是用“极低”的声音说“温碗酒”。当掌柜取笑他又偷东西时,他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神态上的对比。首先出场的孔乙己对别人的取笑是“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而最后一次出场的孔乙己精神“很颓唐”,对别人的取笑“却不十分争辩”,“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动作上的对比。首先出场的孔乙己是“排”出九文大钱,表示他的珍惜和炫耀,而最后一次出场由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孔乙己极度贫困,濒临绝境。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描写,刻画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有力抨击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封建社会的黑暗。
二、用对比手法表现孔乙己和丁举人的不同命运
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沿着科举制度的阶梯向上爬的人,丁举人爬上去了。而孔乙己“终生没有进学”,“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得将要讨饭了”。可丁举人对自己的同类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关照,反而成了行凶作恶、作威作福的“吃人者”。他对只偷了他家一点东西的孔乙己严刑拷打,横加摧残。通过这种对比,不难发现孔乙己是科举文化制造出来的可悲的殉葬者,而丁举人则是这种文化的自觉维护者,在社会关系中是对立的两级,表现了后者的冷酷与暴虐,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黑暗。
三、用对比手法绘就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个酒店里喝酒的顾客,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短衣帮”,代表社会下层的穷苦劳动者,一类是“长衫主顾”,代表有钱有势的有闲者。这两类顾客,由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不同,其服饰、喝酒的地点、方式及身份也不同。从服饰方面来说,“短衣帮”穿的是“短衣”,“长衫主顾”穿的是“长衫”;从喝酒地点、方式来说,“短衣帮”是“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而“长衫主顾”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从经济状况来看,“短衣帮”由于不“阔绰”,买的下酒物至多是“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而“长衫主顾”是“要酒要菜”。所有这些,对比鲜明,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绘就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四、用对比手法刻画酒店里各色人物的“笑”
咸亨酒店的“笑声”,看似无关大局,其实不然,仔细品味,可见作者之匠心。孔乙己一到店,所有的人都朝着他笑,“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在笑声中苟活,又在“笑声”中带着被摧残的身躯和被侮辱的灵魂死亡。他自始自终都处于被取笑的地位。酒客的笑声跟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对比,反映了封建社会冷酷、残忍和“对于苦人的凉薄”。还有伙计的笑、孩子的笑。酒店掌柜显然是把孔乙己当作招徕生意、吸引顾客而无须支付佣金的丑角来对待,借以增加他钱包的厚度。作者用对比手法表现掌柜的笑,是一种势利、玩弄、欺凌的笑,是一种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抨击了封建制度造就了冷酷、自私、没有人性的丑恶灵魂。
五、用对比手法勾勒酒店掌柜的形象
咸亨酒店的掌柜,是一个势利、冷酷、虚伪、卑劣的商业剥削者形象。他对“长衫主顾”曲意奉承,唯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则在酒里掺水使假,以榨取他们的钱财。对“我”“是一副凶脸孔”,对孔乙己则是“每每取笑”,“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文中两次写到掌柜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表明掌柜并不是真的关心孔乙己的死活,而是关心自己的钱,勾勒出掌柜的冷酷自私,对孔乙己没有丝毫的同情。作者通过这种对比,又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