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
2015-10-23王翠芳
王翠芳
【内容摘要】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个长期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征,用一颗慈爱的心去教育和呼唤。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学困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热爱数学。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要求的学生。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思想活跃,同时也很脆弱,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导致他们对数学的不喜欢、害怕和没信心……因此,针对这些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用爱去唤醒“学困生”。
一、要抓住“学困生”的特征
学困生的主要特征是:(1)基础差,长期处于被动的学校状态;(2)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习惯;(3)学习方法不科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我们在掌握学困生的特征后,在课堂上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时刻关注。对待学困生必须秉承一颗热心,怀揣一颗公心,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批评和表扬的处理,做好软和硬的处理。
1.对学困生应当做好批评和表扬
在教学中,批评和表扬是经常要用到的手段,批评和表扬这两者要把握好度,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数学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一次次的品尝失败的苦果,他们自己也很痛苦。教师不能用结果来批评他们,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心理上找方法,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给学困生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起点和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寻找学困生的闪光亮点,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也有闪光点。总之,在教学中,应以真挚的感情,客观的立场,委婉的说法,多一些建议性批评,少一些伤害心理的批评,达到师生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2.对“学困生”应当做好软和硬的处理
在学习中,什么时候采取软的态度,什么时候采取硬的态度,并不是由教师主观决定的,而是由“学困生”的能力和性格决定的。在数学教学中,掌握学困生的个体差异,顺乎他们的能力范围,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来就差,上课听课不够专心,小动作多,教师不能全怪学生。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要针对学困生的特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把知识强灌于他们,要找出新颖的方法吸引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在需要识记的知识问题上要严格要求,在一些主观题上量力而行,对学困生的要求要软硬适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兴趣
孔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要知道,兴趣才能是学习的真正动力。枯燥、刻板的数学教学方法既不符合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也不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课堂调整,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数学知识。
1.教学中巧用教具、学具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四边形的认识,让学生准备四边形,在课堂上观察,然后总结其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有成就感,能喜欢这样的课堂。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困生加以表扬和鼓励,使其不厌倦数学课堂,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参与到集体学习中,融入到大课堂。
2.教学中精心创设,巧妙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的巧妙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鲜艳的色彩、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好奇心逐步引向深入。
如情景导入法,创设特定的情景,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角色,去真正体会情境中的数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展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有些学困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应用的不错,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中开展游戏,寓教于乐
打破常规数学课堂模式,创新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发展的的趋势。小学生最喜欢游戏活动,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尝试,发现效果相当不错,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因为教具条件有限,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具,同时让他们参与游戏,大家其乐融融,一举两得。
4.教学中开展比赛
比赛是一种促进学习的形式。小学生们个个争强好胜,学困生的内心更是如此,他们渴望有机会证明自己也很棒。教师应该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给他们创造机会。在练习课上,用比赛的方式,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很有必要。比赛时,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他们做题的效率也在提升,同时课堂秩序好,老师也省力。对学困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内心喜欢这种方式,逐渐对自己有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