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志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做法
2015-10-22付波涛
付波涛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史志工作迎来了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特别是2D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地方志进入依法修志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目前已经形成志(三级志书)、库(数据库)、馆(方志馆)、鉴(年鉴)等多业并举的局面。如何进一步加快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明确指出:“要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时代的召唤,也是大势所趋。现结合实际,笔者谈一下对此工作的粗浅看法。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4/qkimagesjctsjcts201514jcts20151453-1-l.jpg)
一、地方志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方便、快速、准确地了解信息已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当前,社会各领域都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升级,可以说,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就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地方志作为地方性百科全书,具备“存史、资政、教化”三大功能,自身资料的全面性与珍贵性毋庸置疑,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地方志进行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使其真正成为能够快速传播的信息资源必将对社会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首先,地方志信息化实现了工作方式的现代化。从史志的材料整理搜集到编纂过程、文字存储、成果开发,都由以前的人工化、纸质化转变为计算机数据化,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合成效率极大提高。在存储手段方面,相比传统的纸质存储,信息化数据库的存储方式具有容量超大、存储介质不易损坏、容易复制等特点。其次,信息化实现了查询方式的高速快捷。社会各界查询者不论身处何处,都能够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史志资料,经济先进的查询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目前,各地地(市)情网站的浏览量增长速度很快,也说明了了解地情信息的群体正在逐渐增多。再次,信息化搭建了本地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地方志通过信息化处理,在地情网站集中展现给社会公众,这些史志资料是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全面记述,最具地方特色,最具权威性,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项目提供依据,为开发地方资源、拯救传统工艺、恢复历史景观提供线索。最后,信息化搭建了良好的自身工作平台。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地方史志机构可以在网络上得到上级部门的工作和业务指导,收集社会各界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可通过与上级地情网站、其他地区地情网站的联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及信息增值。
二、关于地(市)情网站建设工作的体会
(一)争取各方支持是建好地(市)情网站的关键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形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这就以法规形式确立了网站建设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地位,也为争取支持提供了依据。建设地(市)情网站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技术支持,更离不开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
(二)做好栏目设计,反映地方特色是地(市)情网站建设的重心
网站的栏目设计应根据地情信息网站的功能定位展开。目前各地优秀地(市)情网站的栏目设计都兼顾地情信息和业务工作。在设计指导思想上应突出重点,抓住特色,精心搞好重点栏目,彰显本地域地方志文化的独特风格。招远市情网的设计就较好实现了这一点。为表现中国金都——招远的地方特色,网站页面上部主色调以黄、红色渐变,两边是黄金阁和天地金魂雕塑图片,强化招远作为中国金都的黄金文化主氛围。中间是境内著名景观:金山(罗山)、滨海新区、温泉(金泉河)的滚动画面,展示招远特色景观。下面设史志动态、招远要闻、招远概况几大版块,将招远名片专门做成滚动横栏,突出展现招远市历年被授予和获得的荣誉称号。
(三)不断加强地(市)情网站管理,发挥长效作用
地(市)情网站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信息国际联网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信息发布要严格实行审核制,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避免出现随意性、政治问题、信息失真问题。如招远地情网开通后,严格执行本地市情网管理办法,明确所有信息公开内容均经专人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信息公开及时、真实、准确。信息员定期维护网站,收集地情资料数据,对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及时发布,使地情信息库信息不断充实。此外,还应做好网站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年都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信息化和网站建设培训,使网站建设步入正规化、专业化轨道发挥了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