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刍议
2015-10-22廖戈阳
廖戈阳
基层党组织处在党建工作最前线,是党建工作的“排头兵”。克服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完成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是基层党组织当前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增强意识,适应新常态
思想建党是党建的“总开关”,规章制度再健全,“总开关”一松动,党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解决基层干部思想问题是抓好基层党建的前提。
一是扭转认识误区。当前,仍然有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认为抓经济是“显绩”,容易见成效,抓党建是“浅绩”,可为可不为。这种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大障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将党建作为工作重心,重统筹、重安排、重落实,形成从严从实、全力以赴抓党建的新局面。
二是创新思维方式。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被动应付的消极思想依然严重,面对问题和困难习惯于采取老经验、老办法。也有少数干部因为现在规矩多了、要求严了、难度大了、监督紧了,而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存在不愿谋事、不想干事、不敢管事等现象。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全面掌握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运用新思维应对党建工作新问题。
三是加强理论武装。全面落实党建新任务,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树立牢固的党性观念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建强队伍,承接新任务
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五条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深入解决“四唯”问题,打造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服从领导、服务群众、能干事、肯干事的干部队伍,是抓好基层党建的关键。
一是严把“责任关”。强化基层一把手抓党建“第一责任”,让一把手切实负起党建总责,统筹统揽,带头抓党建。同时,要加强对一把手权利运行的监督和约束,既要放权,又要防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党建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二是严把“出入关”。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通过“两推一选”等方式,按照“双强”标准,将思想先进、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甘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提升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原则,把文化高、年纪轻、口碑好、示范带头作用强的人才吸收入党,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坚决防止党员干部只进不出,对入党动机不纯、党性观念不强、与民争利甚至违法违纪的干部和党员,及时清理出队伍,确保党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精诚团结。
三是严把“纪律关”。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方针,严肃政治纪律和党内政治生活。注重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让其明底线、知敬畏,做懂规矩、重规矩、守规矩的明白人。切实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实对党员干部告诫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监督措施,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主动核实,坚决处理,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党员干部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
三、夯实基础,应对新要求
基层党组织基础相对落后,有的还存在村级组织阵地缺失、党建经费不足、各项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面对复杂繁重的党建工作任务,打牢基层基础、完善各项制度是抓好基层党建的保障。
一是强化阵地保障。基层党组织阵地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必备条件,也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据点。要将基层组织阵地落后甚至缺失的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突出问题来抓,强化阵地建设,完善相关设施,着力解决教育培训无地点、党群干群交流无平台的问题,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多数村级党组织没有固定收入,党建工作经费存在较大的缺口,乡镇又无多余的财力兼顾,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党建工作内容单一等问题的产生,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要对村级党建活动专项经费落实财政专户核算、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打捆,及时发放,彻底改变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突出抓好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四项基层基础制度机制的落实。进一步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完善“四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保障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关心关怀,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201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