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5-10-22齐晓东周军刘晓辉

科技视界 2015年30期
关键词:对策农村

齐晓东 周军 刘晓辉

【摘 要】通过对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从全面落实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创新多元化、多渠道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弘扬创业文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方面提出提升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创业型人才;对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急需有文化、有技术、有市场经济观念的建设者,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知识群体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到农村创业,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对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缓解就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

1)与城市相对成熟、宽松的创业环境相比,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形势更加严峻。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创业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扶持优惠政策,但是创业融资难、大学生农村创业涉及的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间配合和协调困难、政策落实完善难、配套服务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积极性。

2)创业教育涉及教学、师资、实践等多方面的资源配置,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的资源仅靠大学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系统的农村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目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在加强农村创业教育方面还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和支持举措,在激励社会力量持久性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创造良好服务环境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

3)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教育更少涉及;从事农村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比较薄弱,教授创业的老师没有农村创业经历和经验,很难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操作性强、高质量的农村创业指导服务;对愿意尝试农村创业的师生缺乏相应的制度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创业的热情。

4)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主要障碍,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铁饭碗仍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对高校大学生来说,选择创业的比例很少,到农村创业更是望而却步;高校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创业观和成才观,对到农村创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曲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些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难度。

2 提升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措施

2.1 全面落实农村创业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组织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建立政府支农资金持续增加,创业者积极筹资筹劳,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资本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多渠道投融资到农村创业项目中;为创业学生在企业注册、投资方式、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供企业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等一系列服务,打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协助农村创业大学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扶持、落户等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成本;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返乡大学生创业项目担保;积极推动“三农”保险,加快养老、医疗、责任保险和失业保险发展,扩大覆盖范围,降低农村创业生产和生活风险,综合运用各项政策和服务措施,引领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创业活动中。

2.2 创新多元化、多渠道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应是开放性的,当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种社会创业及培训机构、创业者协会等组织共同形成良性互动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整合、开发社会各类创业资源,使创业教育步入全民参与良性发展的轨道。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可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当地经济,搭建一批农业科技创业园、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和实习基地,积极组织大学生与企业、小康村、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发挥市场作用,广泛搭建农村创业项目推介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进行专项投资;支持社会各类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和社团等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农村创业培训项目,面向大学生开展农村创业培训和服务,创业实训采取沙盘演练、公司仿真等方式,提升农村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社会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的给予创业服务补贴。

对社会力量直接投资的农业创业项目实行税收优惠或实行财政贴息等政策,提高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切实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各种社会创业及培训机构、创业者协会等社会组织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办理手续的,要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对于社会力量在生产、投资、捐赠合作等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要切实加以解决。

2.3 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使农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达到深度融合,高校应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调整专业机构,积极开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三农”知识融入创业理论课程中,使学生接受到更全面系统的专业化农村创业教育;通过举办农村创业项目选拔大赛,以孵化实体企业为竞赛目标,鼓励大学生成立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开展农村创业主题论坛沙龙、报告会、座谈会等,支持创业团队参加学术会议、开展研讨交流、进行实地考察,不断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

高校可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将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纳入教学和学分管理体系当中,允许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的可视为参加实践教育,允许将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和自主创业等成效折算为学分,探索建立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同时,简化创业者休学复学的手续;允许学生将创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允许创业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多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帮助,解决创业与学业之间的冲突。

为提升农村创业教育质量,高校应建立高水平、专兼职农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外聘农民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农业创业者、农业孵化机构经理等作为农村创业教育团队的补充,从创业实战角度传授经验,提升整个农村创业教育的水平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高校创业园设立创业与专业融合的师资专区,通过参观、座谈、挂职等方式深入农业实践基地,了解农业企业的人才招聘流程、选拔标准、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等情况,通过实践锻炼切实提升农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业、离职创业,兼职创业既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又可以通过创业第一线了解到市场第一手的动态,使今后的科研方向更加明确,同时创业企业也可以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实训基地,可谓一举多得。

2.4 弘扬创业文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加强国家对农村发展、创业政策及创业典型的宣传,营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情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位高校毕业生知晓、用好农村创业政策,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大学生要胸怀大志,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神圣使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创业的关系,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工作紧密结合,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成才观和价值观,把自己打造成为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民带头人,在农村的广阔舞台大显身手,在带领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中实现自身价值;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神,不惧挫折和挑战,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主动到农村创业,沉下心、扎下根,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服务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大地默默耕耘、成就大业。

【参考文献】

[1]我省首次对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补贴[N].燕赵都市报,2014,8,20:(4).

[2]周宇飞.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基于面向农村创业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3]田建伟.大学生农村创业工程的路径选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4]竺正海,肖红霞.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5.

[5]李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创业教育[J].农业经济,2008,8.

[6]刘景宏.关于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

[责任编辑:邓丽丽]

猜你喜欢

对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