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5-10-22卢荡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卢荡

[摘要]寿险公司在设计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和产品组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因素。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生活水平,家庭结构等方面,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考虑到地区间的少年抚养率的不同和渐渐增加的老年赡养率,还要设计出满足少年儿童和老年人需求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地区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设计出适合特定地区的产品,在营销上,注意结合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保障需要,合理定位营销群体,挖掘寿险需求潜力。

[关键词]寿险需求;经济增长;收入弹性

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质量、责任范围、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寿险的需求。这些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从宏观角度来看,寿险市场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公众保险意识相联系。当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因素、住房、医疗、劳保、教育等制度的改革加大了居民未来的支出预期,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加大,保险意识受到较充分地激发,而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为寿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潜在的资金。但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与此相对应,寿险规模的区域分布也十分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样明显。

1、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般而言,影响寿险需求的量化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因素,包括保费收入和保险产品价值;二是外生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的结构、质量及发展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本文主要侧重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结构分析,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找到数据,使得结论更加具有代表性,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时,结合一般的方法论和我国的实际,另外也由于文章研究方法的选取从而确定选择以下变量尝试性地探讨我国寿险需求的显著性因素。由于人身险不属于人们的最低消费范畴,所以,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尽管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但人身险的需求却较弱,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人身险需求会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将超越基本生活需求,并向长期消费品转移,同时,将有一部分家庭开始负债消费。在资产负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中国居民户的收入和支出将越来越多地暴露在风险之下,保险的作用将会日益突出。寿险产品也是一种金融资产。假定各种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着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那么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他们对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会增长。所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导致寿险产品需求总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寿保险一般都具有长期性,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侵蚀保单的价值,使人寿保险的吸引力下降。从不同方面来讲,价格效应上,寿险保费交纳前于保险金给付,通货膨胀能对二者产生不同的贬值影响。收入效应上,通货膨胀引起人们对其他商品的支出增加,而人们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又慢于名义增长速度,甚至出现负增长,这都会对寿险产品的需求减少。替代效应方面,通货膨胀导致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高于寿险产品的收益率,人们就会对寿险特别是传统固定给付型寿险产品的需求减小;考查新型寿险产品,由于其投资性能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人们更容易接受,通货膨胀压力下的退保和抵押情况也会减少。

2、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

用人均GDP来衡量收入水平,即经济增长;用寿险密度,即人均寿险保费来衡量寿险需求。由于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在大量的实证分析中,教育一般也对寿险需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样是个非常重要的解释变量。因此,我们将教育也考虑进来,以保证所建模型更为合理。我们用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来衡量教育水平。本文使用的是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4年的面板数据。所有的寿险密度和人均GDP数据都以1996年为基准作了价格调整,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关于收入水平的划分标准。这里主要考虑两种:一种是2012年世界银行按照人均国民收入(GNI)水平。将全球所有经济体分成4个组别:低收入(735美元以下)、中低收A.(736美元~2935美元)、中高收入(2936美元-9075美元)和高收入(9076美元以上)。这里用人均GDP近似衡量人均GNI。2014年各省的人均GDP的均值分别计算出来。并与人均GNI的划分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这30个省市作了分组。以各省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均值分组,将均值的均值与各省市的均值作比并按此分组,按照75%以下、75%-100%、100%-150%、150%以上分为高收入组、中高收入组、中低收入组和低收人组。据此将30个省市分成了4组。低收入组包括14个省市: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中低收入组包括5个省市:新疆、海南、湖北、吉林、内蒙古;中高收入组包括5个省市:辽宁、福建、山东、河北、黑龙江;高收入组包括6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结果显示模型中寿险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符号均为正,表明收入和寿险需求正相关。这与大部分的实证研究相一致。第1组至第4组的收入弹性分别为0.693,1.014,1.208,1.551,可见,寿险需求的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这表明我国寿险业是收入导向型。收人向哪里流动,哪里的保险需求就旺盛。本文的结果实际上部分支持了吴坚隽(2013)的观点。表面相悖的原因在于收入水平的划分标准不同。如果按照世界银行2012年的划分标准,只有北京和上海位于中高收入组,安徽、江西等8个省市在中低收入组。而其他省市都位于低收入组。这表明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远未达到“倒U型”曲线的峰值,寿险需求的收入弹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边线上,只要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增长,收入弹性的长期变动趋势就应该是递增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不具有很强的统计显著性,但是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与预期假设不一致。按照一般的理解,基本社会保障和商业人寿保险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会存在着负的相关性,而分析结果显示,基本社会保障对人寿保险需求不但没有挤出效应,反而是促进的。原因可能在于:人们现在购买商业人寿保险产品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保障人身风险,而且还有利用寿险来实现储蓄、投资等理财目的,如果人们在购买寿险是出于后一种动机时,将不会受到已有的基本社会保障情况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如上海、浙江等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基本社会保险费易于筹集,基本社会保险在居民中的享受面和享受程度都较高,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也比较高,更有能力去购买一些费率较高的储蓄投资型的寿险产品。由此造成了社会保险和商业寿险的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良温.理性分析我国寿险市场潜力找准有效需求[J].保险研究,2014

[2]石玉凤,王立杰.人寿保险市场供需理论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