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洲书院古碑考
2015-10-22敖炼
敖 炼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蘋洲书院古碑考
敖 炼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潇、湘二水汇合之处有一岛屿,名为蘋岛,又称蘋洲、浮洲。岛上有蘋洲书院,当地府志、县志都有关于书院的简要记录,书院由乡绅眭文焕、眭日培父子创立,始建于1739年,1754年毁于洪水。1886年,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在蘋洲上重建蘋洲书院,延聘翰林院庶吉士周崇傅为山长,增其旧制,恢复光大。蘋洲书院传承悠久,只惜种种历史原因,文物存留无几,近年重修蘋洲书院时,发现清代光绪年间的一通古碑,此碑形制标准,包含信息较为丰富,是研究零陵古城地貌的一种参考资料。
蘋洲书院;告示碑;湖南永州
一 古碑的形态及内容
古碑为青石制作,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碑板高为2米,宽0.97米,厚0.18米。碑文高为1.84米,宽为0.62米,为阴文正书,共计14行,满行37字,各行间隔1cm。碑文总数为534字(包含脱落的两个字)。碑 文首行字径7厘米,正文字径4厘米,末尾“右仰通知”及“告示”二处又较首行字体稍大,字径8厘米。
今据古碑原刻,著录其内容如下:
軍機處存記署湖南永州府事儘先即補府正堂隨帶加一級趙
為出示曉諭事:案據職員胡紳珍品、唐紳家桐、王紳德安、呂紳兆蓉,廩生趙元吉,附生曹世鎮、雷起、龍侯、遇寬等稟稱:“郡城外南門渡,瀟水環傍,西岸順下,中亘一洲,春夏水漲,歧趨東岸,衍為巨澗,如重江然,迥湍旋激,下成深潭。行旅欲濟,必涉澗至洲,始能登渡,偶一失足,即遭陷溺。職等相度形勢,離校廠數十武,築橫堤達洲,高與相埒,既便行人,且免澗水衝圯城垠,廻沙淤停,不數年漸與洲平。上自望仙橋之上,起下太平門止,長五百丈,廣八十丈,可得腴地數頃。春夏漲過能蒔,陸成晚種,俟開墾成熟,嵗入租息,作為蘋洲書院膏獎,利歸實濟。第慮附近居民貪肥圖佔,易起爭端,應請出示泐石,俾共知為官地,且費鉅欵築堤,廻沙而成,不得任由私佔。其西岸渡頭重修,石坡完固,上建凉亭,亭左建渡夫住屋一棟,磚墻六垜五間,又舖屋一間,舖租所入,存作望燈油費。起工於戊戌秋初,落成於己亥春暮,共集捐錢壹千三百緡。為此請示杜爭,泐石垂久,伏懇俯准施行,實為公便。
上呈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該處居民及團保人等知悉,南門渡所築橫堤,直達河洲,春夏水漲之時,行人來往,既免涉澗之險,且束水迥沙,湧向東岸,可得腴地數頃,漲過能蒔晚種,開墾成熟,將嵗入租息作為蘋洲書院膏獎,附近居民須知,該處為官地,不得混爭。自示之後,如有不遵許,即赴府具稟,以憑飭縣挐案□□,本府言出法隨,決不寬貸,其各懍遵毋違,特示,右仰通知。
光緒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告示
此碑右下角断裂,裂痕自“即”字开始,到“宽”处(倒数第二行最后一个字),长约120厘米,碑座遗失,碑文有两个字脱落,个别字迹比较模糊,但尚可辨认,大部分比较清晰。从以上碑文可知,碑刻的主要内容为光绪年间,遇缺即补的永州知府赵宜琛,根据当地职员、廪生、附生的呈报,为避免附近居民引发土地纠纷,将郡城外潇水冲积而成的土地立为官地,作为蘋洲书院的学田,上呈朝廷,得获批示后,刻石立法,周知于众。
碑文首先通过当地职员、廪生、附生的报告,详述了土地的来源,即零陵郡城南门外,潇水中有一小洲,当春夏涨水之际,通往小洲的路被淹没,为防出现安全事故,这些衿绅商量在距离校场数十步的地方筑建堤坝,一直通向小洲,堤坝建成后,由于水流携带的泥沙遇堤坝阻碍,日积月累形成一块土地。这片土地自上游望仙桥至下游太平门止,长五百丈(约1667米),宽八十丈(约266米),面积约为六百亩,将近六顷。
由于土地肥沃,当地官绅对这片土地用途提出建议,即作为蘋洲书院的学田,将之出租,利息作为书院的“膏奖”,同时因地广土肥,容易出现私占以致引起争端的情况,也建议官府立碑作为禁令。更为具体的措施是建议在西岸渡口重修石坡,上面建一亭子,旁边建渡夫住屋一间,其它出租房数间,租金可作为航灯的油费。这些房子的修建起于戊戌(1898)秋初,完工于己亥(1899)春暮,获得捐助有一千三百缗。
呈报完毕后请求朝廷立碑为法,朝廷批示后,永州知府重申情况,立为法规,出示告示,并刻石纪法。立碑的时间为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即公历1899年5月31日。
二 古碑相关人物、地名
碑中首行“尽先即补府正堂随带加一级赵”,指遇缺即补的永州知府赵宜琛,“尽先即补”指官员有缺额,然后调任官员补缺,当时赵宜琛尚未上任,因此称“尽先即补”。
赵宜琛,字憬玝,《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会试录》、《光绪二年丙子恩科登科录》作贵州平越州人,即今贵州福泉人,光绪二年(1876)清德宗登基丙子恩科进士,三甲二十五名。清光绪十九(1893)年冬《大清缙绅全书》[1]《大清缙绅全书》,北京松竹斋刊本。载“知县赵宜琛,贵州平越人,丙子十七年九月调。”历任祁阳知县、零陵知县、邵阳知县、湘乡令、善化令、永州知府、长沙知府等职务。
《清实录》载其事迹共4条:
一、光绪二年(1876):“引见新科进士得旨,曹鸿勋、王赓荣、冯文蔚业经授职外……赵宜琛……俱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2]《清实录》卷三十一,清内府钞本。
二、光绪十四年(1888):“湖南巡抚卞宝第……又奏,荐举贤员……零陵县知县赵宜琛得旨……等均著送部引见。”[3]《清实录》卷二百五十四,清内府钞本。
三、光绪二十二年(1896):“谕内阁:陈宝箴奏《属员治行卓著,请旨奖励》一摺。‘……候补知府前善化县知县赵宜琛学道爱人、忠实恳挚……以上各员。据该抚奏称,均能勉自树立,克著循声,为守令中不可多得之员。’即著传旨嘉奖。饬令该员等益加奋勉,毋得始勤终怠,用副朝廷勤求吏治至意。”[4]《清实录》卷三百九十五,清内府钞本。
四、光绪二十五年(1899):“又谕,俞廉三奏,考核属员分别举劾一折。湖南候补知府赵宜琛……均著给咨送部引见……”[5]《清实录》卷四百五十,清内府钞本。
其中第三条所载,当为古碑中“加一级”所指。
《光绪朝朱砒奏摺》载其事迹共5条:
一、《请以顾玉成调补善化令摺》[6]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按:此摺另见《光绪朝朱砒奏摺》,第11辑,第400-401页。(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头品顶戴湖南巡抚臣陈宝箴跪奏,为拣员调补省会首邑要缺知县,以资治理,恭摺仰祈圣鉴事:窃(照)[7]“照”,据《光绪朝朱砒奏摺》补入。湖南善化知县赵宜琛请开缺以知府用,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遗缺按第五日行文之例,照湖南省程限七十日减半计算,扣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接到作为开缺日期,归十二月分截缺,咨部在案。”
二、《遵查武冈州保案分别酌拟撤销清单》[8]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此为上摺所附清单,原题作《清单》。(光绪二十年四月二十八日):“谨将分别酌拟撤销保案各员汇缮清单,恭呈御览。计开:……查武冈逃匪曾春荣与匪首朱聪八,均由亲军营营官颜武林在湘乡大坝桥带勇会团拿获,交湘乡县赵宜琛讯明正法,禀报有案。……查曾炳章系于前抚臣吴大澂汇保叠次拿获会匪出力案内请奖,此案原摺汇叙获匪出力府州县十员,择尤酌保朱益濬、孙儒卿、景天相、赵宜琛等四员,皆系现任知县及有所获匪犯姓名可指……”
三、《请仍以顾玉成调补善化令摺》[9]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按:此摺另见《光绪朝朱砒奏摺》,第11辑,第692-694页。(光绪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头品顶戴湖南巡抚臣陈宝箴跪奏,为省会首邑知县要缺需员,请仍以原拣之员调补,以资治理,恭摺仰祈圣鉴事:窃照长沙府属善化县知县赵宜琛请开缺以知府用,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遗缺按第五日行文之例,照湖南省程限七(十)[10]“十”,据《光绪朝朱砒奏摺》补入。日减半计算,扣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接到作为开缺日期,归十二月分截缺,咨部在案。”
四、《府县各员治行卓著请旨嘉奖摺》(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九日):“头品顶戴湖南巡抚臣陈宝箴跪奏,为府县各员治行卓著,恭摺据实上陈,仰祈圣鉴事:……兹查有……候补知府前善化县知县赵宜琛,学道爱人,忠实恳挚,历任各县,士民爱戴。……以上各员,均能勉自树立,克著循声,实为守令中不可多得之员,用特据实胪陈,仰恳天恩嘉奖,以昭激劝而厉风化。”
五、《朱其懿、赵宜琛年满甄别片》[11]据《光绪朝朱砒奏摺》,第12辑,第286页。(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兹查……补用知府赵宜琛,年四十五岁,贵州平越州增生,均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接到知府过班到省之日起,扣至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一年期满,例应甄别。……该员赵宜琛操履精纯、才识明练,均堪以繁缺补用。……”
又民国李馥纂修《祁阳县志》卷二:“光绪九年(1883),潘鼎新援南交,过郡骚扰同赛巴。知县赵宜琛受军士之辱,乃举手自擿曰:‘此等狗官,尚足为哉!’”
同书卷六《官师志·邓陈赵贺列传》云:“赵宜琛,字憬玝,以贵阳进士莅县,自恨无学,特好士,勤于劝学。每季命题,四隅征文,考等弟,赏赀戋戋,意拳拳也。后屡任零陵、邵阳,知永州府、长沙府,聘县名宿陈麟祥教其子于邵。特赏贺金声,荐于俞中丞统省卫兵。又尝与李馥论新学,馥醉,直斥新学谬,且谓此自魏默深‘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误之。中国工匠不下数千百万,倘考工之例开,利器出矣。不工之求,而学之尚,舛甚矣!宜琛谓此即‘日省月试’之说也,旋荐馥于但湘良,教其子读,殆欲馥恒吐其愚乎?但如贺数见奇于俞乎?乃俞刑幕与洋教师比而谋,贺以凶折,幸馥为朱其懿阻,惷直不露,而幸全。贺死之月,宜琛适赴京引见,在上海闻之,先有疾,遂加剧,气逆而死,可谓能好士矣。”
《俞廉三遗集》卷一百零一载“《长沙府赵宜琛禀并批〈汪楚珍正法案〉》”[12]杜迈之,刘泱泱,李龙如编《自立会史料》,岳麓书社,2009,第170-173页。,时为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公元1900年1月12日),可知赵宜琛任长沙知府时已是其中晚年了。
有关赵宜琛的文献资料留存较少,但是从以上史料的记载可知,其为官刚毅廉洁,忠实勤奋,且几无过失,不断得上级嘉奖提擢,对人才又极为尊重,曾数次引荐人才给上级,气度非凡,是为循吏儒官。从这些文献可以获悉赵宜琛在湘为官的足迹,赵宜琛中进士后,在湘频繁调动,先于永州府祁阳、零陵任知县,后任邵阳知县,又在湘乡、善化短暂任官两年[13]《军机处档折件》,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之后知永州府、长沙府等职。此碑可作为其知永州府的佐证。
碑中古地名甚多,于此有必要考释。“南门渡”在今零陵区南津渡附近,位于零陵七大古城门之一南门的正对面,然南门已废,具体位置不可考。(七大古城门分别为:东门、南门、太平门、永安门、西门、潇湘门、北门。)
碑文中提到的“校厂”,又称“校场”,为古时操练或比武的场地,据道光《永州府志》卷一中《舆地图》,零陵古城门南门外演武场或为碑文所指“校厂”。
碑文“上自望仙桥之上,起下太平门止,长五百丈,广八十丈,可得腴地数顷”。据实地考察,从潇水沿岸太平路口至南津渡处约为三里,与五百丈大致相当,而碑文中的“腴地数顷”即今潇水畔南门小菜园一带,土地开阔平坦,应为“迴沙淤停”而成。
“望仙桥”,据笔者查阅,1992年《零陵县志》载,“望仙桥:位于南津渡,建于民国10年(1921)。长7米,宽4.5米,石砌拱桥”,时间与古碑立于1899年不合。但是此望仙桥的地理位置与石碑所载相符合,可知望仙桥初建的时间更早,至少在115年之前。又1952年,零陵县行政区划时,建有望仙桥乡,后经变迁,望仙桥乡已更名或并入他乡。道光《永州府志》卷三《建置志》下载,“望仙桥,县东十五里,过白鹤山”,此望仙桥在祁阳县,据今零陵区五十公里以上,非古碑所指。
“太平门”为零陵七大古城门之一,今废,遗址应为今零陵区太平路入潇水口附近。
今潇水东风大桥至潇湘二水汇合处有二岛,一为白蘋洲,一为蘋洲,白蘋洲在上游东风大桥处,蘋洲在潇湘二水汇合处。道光《永州府志》卷二《名胜志》上载:“又径‘白蘋洲’,遂至于湘口二水之中有‘浮洲’,大仅一弓,春涨不没。”可知白蘋洲在上游,蘋洲或为“浮洲”。
蘋洲书院的大致历史,据《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记载:“蘋洲书院位于潇湘二水合流处凫洲。光绪十一年(1885)始建。十三年(1887)落成,为抗法名将王德榜同缙绅席宝田和黎宜轩、何子安等捐资兴办。”[14]湖南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湖南教育书社,2012,第747页。又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永州知府德泰奉命将蘋洲书院改为永州府官立中学堂,是国内首批成立的中学堂之一。永州府官立中学堂,几经改名,于1943年始定名为永郡联立蘋洲中学,校本部在蘋岛,1949年10月与湖南省立第七中学合并。省立第七中学原名零陵高级中学,创办于1939年10月。1941年改名为湖南省立七中,校部在杨梓塘。1952年底更名为零陵第一中学。”[15]湖南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湖南教育书社,2012,第746页。实际上,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关于“蘋洲书院”的记录,道光《永州府志》卷四《学校志》下载:“白蘋洲书院在县西洲中,邑人眭文焕创建,今废。”据光绪《零陵县志》卷五《学校志》:“白蘋书院在白蘋洲上,乾隆四年(1739)邑绅眭文焕、子日培创建,十九年(1754)为巨浸所没。后邑令陈三恪培植林木,禁止诛伐,而书院不复修矣。”今东风大桥下游百米处有一狭长小岛,当地人谓之白蘋洲,但是岛上既无大树,又无书院遗址,可知古之“白蘋洲”应为今之“蘋岛”,“蘋洲书院”可溯源至“白蘋洲书院”。
据《王德榜请准援案赐恤摺》[16]据《光绪朝朱砒奏摺》,第12辑,第477-480页。(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又创建江华县文塔、永州府苹洲书院(即蘋洲书院),并筹给膏火甚丰。”此因照应碑文将“腴地数顷”作为蘋洲书院的“膏奖”。
河西诸葛庙紧邻潇水,距庙数十米处古码头遗址痕迹尚存,且石坡众多,与碑文记录较为符合,可推知“西岸渡头”在今河西诸葛庙附近。
古碑碑文所指“官地”也距离蘋岛有十里之远,虽然石碑发掘于蘋洲书院旧址厨房中,但不可考石碑何故至此,只可推知其原不在蘋洲书院旧址中。
[1]嵇有庆,刘沛.(光绪)零陵县志[M].清光绪元年修,民国二十年补刊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2]宗绩辰.(隆庆)永州府志[M].道光八年刊本影印本.长沙:岳麓书社,2008.
[3]清实录[M].清内府钞本.
[4]李馥.(民国)祁阳县志[M].民国二十年刻本,1931.
[5]汪叔子,张求会.陈宝箴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湖南省教育史志委员会.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7]张京华.南国之极致,龙口之含珠——蘋洲书院品牌定位与文化设计[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4).
(责任编校:张京华)
K877.2
A
1673-2219(2015)06-0020-04
2015—01—08
敖炼(1989—),男,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